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用城乡统筹的大手绘出灾后重建蓝图

admin 2009-05-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距离“5·12”地震一年的时候,我们重新踏上了那片曾经被灾难蹂躏的土地。与刚刚震后的满目疮痍不同的是,一幢幢风格多样的新农房已经拔地而起,一个个重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群众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希望与憧憬……
  在距离“5·12”地震一年的时候,我们重新踏上了那片曾经被灾难蹂躏的土地。与刚刚震后的满目疮痍不同的是,一幢幢风格多样的新农房已经拔地而起,一个个重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群众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希望与憧憬……

  重建,是从描绘蓝图开始的。

  “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市有近15万余户灾毁农房急需永久性重建。其中,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4个重灾区共需永久性重建13万余户,约占总户数的90%。科学重建,规划先行——这是当时全市上下一致达成的共识。问题是,那么大的重建量,谁来做规划?

  非常之时总会有非常之举。2008年9月8日,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把在蓉的147家设计规划单位负责人集结一堂,吹响首轮“设计会战”的冲锋号。“当时我们的想法是,发动全市规划设计单位的力量,参与到这场数量空前的设计会战中。”市城乡灾后住房重建办副主任、市建委副主任陈先龙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147家设计规划单位的负责人在会上立下军令状:以社会义务与业务技能相统一、社会支援与业务经营相结合的责任感,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技术能力,组织力量集中会战,积极投身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中,推动全市农村住房重建又好又快发展。

  队伍有了。然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做惯了城市规划的设计规划单位而言,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规矩”究竟是什么?农村规划究竟该采用怎样的原则?这些专业人士犯了愁。

  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成都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的“四性”原则,仿佛一盏明灯,为迷茫中的规划设计大军指明了道路。按照这一科学规划要求,一幅幅特色鲜明的规划图诞生了,一个个发展蓝图描绘出来了……

  办法:前所未有的规划设计大会战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浩东肯定对这一天会记忆深刻——2008年9月8日。这一天的下午,他与在蓉的近150家设计规划公司的负责人一道,被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公室通知到市建委最大的会议室开会。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会议。会上,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组织和动员在蓉各级各类有能力从事房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单位,集体发挥聪明才智和专业技术能力,推动全市农村住房重建,共同参与到灾后重建的规划设计“会战”之中。

  这种形式是第一次,这么大的规模也是第一次。算起来,这是成都市在城乡建设领域发出的第三次‘集结令’——第一次是抗震救灾中集结救灾人员和机械;第二次是“决战八一”中集结全市10万建设大军参战;这一次,是集结全市所有规划和建筑设计单位,投身灾后农村住房重建规划设计的大会战!

  “这有点像吹响了冲锋号,声势之大,前所未有;我们也都立了‘军令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能过关的设计图。”何浩东说。

  西南建筑设计院、西南交大建筑学院、四川省建筑设计院、成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公室、市建委的组织下,数千名来自各个设计规划公司或机构的专业人员参与到“设计会战”中来;数十家外地设计单位也积极参与灾区重建项目规划设计。“当得知这次设计会战的消息后,我们决定为灾区重建贡献一份力量。”深圳市鑫中建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与了都江堰市泰安古镇的规划设计;机械工业三院为崇州市鸡冠山乡大坪庙、刘河坝安置点描画出了具有浓郁川西特色的小镇;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则融合白鹿书院百年历史,设计了具有欧陆风情的小镇蓝图……

  ●点评——

  四个重灾区的农村,13万余户急需启动永久性住房的重建。全世界的目光在看成都;全国关注的眼神凝聚在灾区;受灾群众用企盼的眼睛看着他们最信任的人……

  压力从来都是动力。

  艰难危险之中,最容易激励人迸发出最出人意料之举;而这种电光火石的闪念,往往就是破题之匙。

  没有什么力量比集体的力量更大。政府直属的规划设计单位也许只有几个,规划设计人员也许只有几十上百名;但是,全市还有那么多规划设计单位,还有数以千计的专业规划设计人员,他们,就是我们的设计师!

  集结,以重建的名义;冲锋,以超常的速度!

  成都灾后重建规划设计会战,真的是最牛的一次大规划!

  思路:智慧与实用兼具的“四性”原则

  万事开头难。规划设计会战一开始,就出现了瓶颈。

  按照既往城市小区规划模式,规划会战参与单位之一的四川三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很快拿出了一套设计方案,但这种复制式的方案当地村民并不买账。“难道要我们拿着锄头上楼哇?”“我们没有汽车,但是我们有摩托车,往哪里放喃?放露天坝肯定不行噻!”

  重建是为了群众,规划也要为了群众。为了设计出让群众认同的规划设计图,“三众”总经理廖强带领设计人员实地调查,了解村民们对生产生活的要求。“第一次,我们与我们的‘住户’如此亲密地接触;以往在城市设计小区,从来不可能与将来的住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一位设计人员感慨地说。

  摸清情况,挑灯夜战,拿出方案,征求意见,修改方案,再征求意见,再修改方案……几经磨合,“三众”终于拿出了一套被村民高票通过的设计方案。

  然而,其他不少遇到相同情况的规划设计单位还没有走出“迷堆”。大家需要一个标准,一个规矩,或者更明确地讲——大家需要一个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划是给将来的建设定“规”定“矩”的;然而,规划自身也是有“规”有“矩”可循的。简单复制城市小区的设计方案显然在成都灾后的农村“水土不服”。那么,一个能够推而广之的灾后农村住房重建规划的“规矩”又是什么呢?

  陷入困境之后的突围,有时往往需要跳出来,拉远看待所遭遇的这一问题。要制定灾后农村住房重建规划的“规矩”,不妨跳出“规划”,从远一点来看成都,来看成都的农村。

  从2003年起,成都市按照党中央和四川省的部署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于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实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战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结合大城市带大郊区、人多地少、布局分散、资源紧缺的市情,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同时,通过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打破城乡二元分治的壁垒,对规划、农业、交通、财政、水务、林业绿化等30多个部门按城乡统一的“大部门”原则进行撤并调整,改革户籍、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管理和服务体制,初步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年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效应。仅就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一项来看,从5年前的3377元增加到54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66∶1逐步下降到2.58∶1。

  “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推进灾后重建,是我们已经既定的思路。顺理成章,在灾后重建中,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就是不仅要修房子,还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各个方面;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在重建中要‘联动推进’,推动灾区跨越式转变。”市城乡住房重建办有关负责人说。

  破题之匙应运而生。具体体现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的“四性”原则被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即要做到与当地产业和经济要素结合的发展性、空间布局和建筑形态的多样性、周边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融性、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共享性。

  思路明确了,规划会战瓶颈迎刃而解。

  从9月初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4个重灾区446个点位的规划设计工作宣布完成。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组织的规划设计会战首轮告捷!

  ●点评——

  5年的城乡一体化实践,成为成都市推进科学重建的基础;而在科学重建中,又深入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提高了统筹城乡的水平。这是成都市在推动灾后重建中的独特性所在。“四性”原则正是“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推进灾后重建”这一思路,在灾后农村住房重建方面的具体表达。

  成都市的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不是简单的恢复性重建,而是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来指导和推动成都市的重建工作,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规划设计也不是简单的方案设计,更不是把城市设计简单地拷贝到农村去,它是一次更高层次的设计创造,充分体现了成都灾后重建的总体要求。

  遵循“四性”原则完成的规划设计,使规划设计历史性地首次全面进入农村住房建设,展现了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的美好未来。

  成果:逐渐由蓝图变为现实的农村新貌

  “四性”原则成为成都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法宝”。通过两次规划会战,成都市基本完成了灾后农村住房重建规划。而现在,“四性”原则正由规划图走向现实——一个个充分体现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的灾后农村的新点位、一片片新片区次第展现。

  在彭州市磁峰镇鹿坪村,笔者见到了这里的规划示意图——它由“一心一带两环多聚落”等组成。“一心”是处于中心位置的千亩荷塘;“一带”是贯穿整个村落的手工艺和文化创意产业景观带;而“两环”是指荷塘周围的旅游休闲环和外围的产业经济环;“多聚落”,则是指集中居住的3个区域。规划中,以千亩荷塘为中心,观光区、居住区、产业区合理分布。“值得称道的是,这个规划不是就建房而建房,而是充分考虑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住房设计了放农具的地方,也为每个院落设计了晒谷场。利用观景荷塘,规划出旅游休闲区以及农业观光区;发挥当地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规划出农产品的深加工区,千亩荷塘还体现了循环经济模式。”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张佳说。

  一年后的鹿坪村就将显山露水,月光流淌千亩荷塘、遍地金银繁花,乡村酒店三木药材,这里的村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们的村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转变,你常常会听到村民口中的一句话:从远处山坡上看我们的村子,真是太美丽了。荷塘修起了,乡村酒店修起了,还会更美丽,生活还会更好。而以前,大家只会说自家的房子怎么样,别家的房子怎么样,很少去想到一个村子怎么样,觉得和自己关系不大!从‘近视’到‘远视’,从‘小家’到‘大家’,可别小看这个转变。我认为,这个就是规划的力量。可以说,以前大家的脑袋中根本没有‘规划’这个词语,而如今,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了规划必不可少,是未来生活的起点。”鹿坪村村支书张宗泽说。

  假如说彭州市磁峰镇鹿坪村将“四性”原则中的“发展性”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在都江堰虹口乡九虹村九甸坪,则更多地采用了“创新”的手法让新建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

  5月的一天,笔者来到曾经是重灾区的虹口乡。在该乡九红村九甸坪,只见一座座漂亮的楼房已经拔地而起。“九甸坪每一户原址自建的农户都作了规划,外观用什么、瓦用什么,如何体现山乡特色,在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的直接指导下,都作了精心设计。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在设计公司的选择、材料的使用、推进速度的督促上,都给了我们很大帮助。”虹口乡乡长张文斗说。设计单位——加拿大诺杰建筑设计事务所成都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经过与当地的沟通以及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办的评审,他们把这里定位于山地民居。考虑到有旅游产业,在房屋材料上较多地使用了石材、木材等自然原生态材料;在色调上突破了川西民居既有的灰色调,加入了白色、黄色、蓝色等比较明亮的色调。

  除了这些点位,我们所见还有很多点位有“四性”原则落实和贯彻的烙印。正是按照“四性”原则,成都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像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一个从灾难中走出,与现代城市和谐交融、与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农村形态正在逐渐呈现。

  ●点评——

  事实证明,“四性”原则不仅仅是一个指导规划的方针,也是我们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法宝”。如今我们在灾区的所见,正如我们当初的远见。

  按照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进行的重建,不仅解决了群众“安居”的问题,而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的产业提升发展,充分考虑产业的形态,使之也成为了群众“乐业”的支撑。而在充分考虑群众经济能力的基础上,单体建筑以质感对比、色彩变化来体现多样性;与此同时,重建的农村住房注重与当地风貌相协调,与当地文化、历史氛围相融洽;重建中还注重了大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使灾区群众通过重建中的城乡一体化切实享受到实惠。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