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退牧让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草原再现美丽

admin 2009-03-31 来源:景观中国网
  面对牧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乌拉特后旗全面加快退牧转移战略步伐,把实施生态大转移战略作为恢复生态、移民致富的唯一出路,再造美丽新草原。
  面对牧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乌拉特后旗全面加快退牧转移战略步伐,把实施生态大转移战略作为恢复生态、移民致富的唯一出路,再造美丽新草原。
  

  2003年,首批退牧还草工程正式实施,222户754名牧民第一次走出草原,150万亩草原实现了有史以来千里草原的首次禁牧。到现在,通过6年的项目实施,乌拉特后旗采取各种方式共投入资金10390.5万元,转移牧民1099户3909人,退出草场945万亩。乌拉特后旗草场得到进一步修复,草牧场平均高度、盖度和产草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去年乌拉特后旗草原呈现出四十多年少有的绿色生态景观。
  

  苏布德是巴音前达门苏木阿布日拉图嘎查的退牧还草项目户。2004年禁牧后,她来到潮格温都尔镇开了蒙古服装店。她说:“我们出来以后,旗里做了不少工作。我现在的这家店就是免房租费的,还给我们贷无利息贷款。这对我们的工作给了很大的帮助。”
  

  在安置转移牧民过程中,旗里提出了“老有所养、壮有所务、少有所学、住有所居、困有所济”的目标,让苏布德和其他转移牧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退牧还草是当前草原建设和保护的一项重点工程,项目一退五年。我们在安排好转移牧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家禽养殖业,提高他们的收入。为搞好退牧后对牧民的科技服务工作,旗、苏木也成立了相应的科技服务组,帮助牧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农牧业局负责人肖兴嘎介绍说。
  

  今年,为了进一步加快退牧转移步伐,乌拉特后旗从4月开始,禁牧80万亩,休牧35万亩。重点将边境50公里、固察线以北5公里、赛临线以南所有地区全部实行禁牧,山前全部实行舍饲圈养,涉及到阴山和山后牧区范围内的牧民实行退牧转移。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