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谣 黄河故道农民、农具影像
农夫和牲畜 |
铁锨 |
扫帚 |
扁担 |
独轮车 |
大车 |
笸箩
|
|
|
这是一首农业文明的挽歌。
农村,农民,乡土,农具,这些千年不变的事物,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翻天覆地、面目全非。现在在中国行政版图上,几乎每天都有约70个村落消失,数千年的村落每一年在中国行政版图上消失的有上万个。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快速变迁的背景下,中国的农村、农民、乡土、农具都不再能够脱离开这个大的背景孤立地发展。原有传统的村落被社会的网络打碎,农业大国就要面临着农业文明的终结。
几千年来,被农民们世世代代拿在手上的农具,就是他们的手和脚,就是他们的肩和腿,就是从他们心里日复一日生长出来的智慧,就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就是人和自然相互剥夺又相互赠与的果实。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其实是一部农业文明史,是被农民手上的工具一锨一镢刨出来的。
农具,曾经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角色,从远古的木器、石器、青铜器、铁器,到现在的机械化大型农具,这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农机设备和农业工具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它们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同时,也将一些延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农业工具淘汰出了农业生产的历史。它们好像已经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被闲置在一旁,惊奇地看着世间的千变万化。
我历时三年的时间,对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黄河故道农民、农具的状态用影像去关注。在摄影作品中,对让旁人看来没有意义的农村生活景观,却注入了自己的温情与思索,以极大的耐心细细地去刻划。农民与农具的场景里,排除了面对农村景物时往往习惯性地表现出来的煽情与抒情,而是以冷静的观看打量场景,从农民使用农具的痕迹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历史在空间中的沉积与显露,展开一种叙事性的记录。通过这个系列性的探索,在用镜头去记录这些农具时获得了充分的历史意识,同时也获得了向“农具”的现实生存层面深入下去的可能性。
之所以选择华夏农耕历史最为发达、悠久的区域之一——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是因为在工业化日益侵染的不同文化历史交界的乡村情态中,最能感知失落文明的体温。
传统黑白照片上的农具散发着农业考古学的意味。以古老的传统农具为主要线索,把数千年悠远的农耕文化与现代社会放在同一平台上使之碰撞,从而把中国农民与土地、农具之间血肉相连甚至生死与共的关系,表现得刻骨铭心;同时农民在失去土地和失去世世代代生活方式与环境后的茫然、创痛和决绝,也在影像描绘中格外使人震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正在消失的古老农业社会的凭吊,对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许多问题的敏锐思考和至深忧虑。
熟知、掌握土地秉性、命脉的劳动者,与他们手中那些千百年来传承的工具,如今已萎缩在乡村的墙角,凄度最后年月。
太平风物,随风飘散!
这是一场深刻的、不可逆转的历史变革;与此相伴的是,植根于农业文明基础之上的传统乡村社会结构、文化心理也已发生巨大变故。
此情只待可追忆!这正是这组影像意义之所在。
它们在农业发展中立下的不朽功勋,值得我们去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