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热议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定位
admin
2009-01-15
来源:景观中国网
“国务院最近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广州的发展提振了信心,注入了强大动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在广州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这一“重大利好”将为广州的发展加油鼓劲。
“国务院最近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广州的发展提振了信心,注入了强大动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在广州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这一“重大利好”将为广州的发展加油鼓劲。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邬毅敏作“广州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有关问题说明”时也强调:“这是广州第一次被国务院明确赋予‘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广州在国家区域战略发展格局的地位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在昨日全会分组讨论中,与会者纷纷就《纲要》赋予广州的战略定位展开热议。
广州要把新定位当作一种责任
“广州今天的定位,应该说是历史形成的,并最终获得了国家层面的确认。对于这种认可,广州更应该把它当作一种责任,通过未来的发展使自身与这种定位完全相称。”在第五组参加讨论的市社科院党委书记李江涛向记者表示。
李江涛说,广州长久以来就是华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经济中心,这次上升为“国家中心城市”,表明了中央对广州发展的肯定与期待,所谓“中心城市”,无非就是具备带动、辐射、集聚功能的城市。
“这种带动在经济上必然体现为对高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带动别人?!”李江涛补充说,“带动”还可以体现在制度创新上,让别人效仿你发展的模式。“至于辐射,可以理解为对周边的服务,涵盖金融、物流、科技、文教、医疗等各个领域。从广州的现状看,广州已形成了一定的辐射能力,而按照当前的定位,广州的辐射范围不再仅限于珠三角、华南,应该扩大至全国。”李江涛指出,广州尚待完善的交通网络和欠齐全的金融服务门类制约了辐射能力。
“广州一直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因此‘综合性门户城市’只是强化了广州的‘窗口’定位。国际大都市的提法早就有,广州完全有机会形成国际大都市。”李江涛认为,广州既为门户,就负有对外展示的功能,就应该有资格代表珠三角乃至中国的高水平面貌,“我很高兴,广州市委、市政府有这样一种责任感,并目标坚定地引导广州人民为之奋发努力。”他建言,广州要实现定位的目标,途径就是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乃至发展模式的创新。
广州的城市规划要跟上新定位
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也在来自城建、规划、设计部门的与会者间引起热烈讨论。与会者们有着这样的共识:国家中心城市就应该有一流的城市规划,一流的城市面貌。
“规划要体现人本主义,规划就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客观上,广州的建设规划与迅猛发展的现状不协调,大干就要尽快推进规划的修改和落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说。
关于广州城市规划好不好?与会代表,市建委主任简文豪、市规划局党委书记刘毅东、市国土房管局党委书记谢晓丹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以前说东山少爷、西关小姐,从规划上看两者都是居住和工作一体化,中午休息时还可以回家煲汤,所以很多人爱住在老城区。”
“规划有不同的学派,如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分功能片区,主要体现发达的城市交通工具和宽阔土地资源,推门见绿,广州也有这样的地方,然而并不是人人都愿意住;而英国、德国推行小区配套,减少出行,广州则兼而有之,至今很多人选择在此生活定居。所以不要拿派别去框死,广州就是广州,它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因此岭南城市规划值得探讨,有值得坚持的,需要引导的,也有必须改变的。”
“在规划成果方面,去年出台的规划特别多,包括大交通规划,2010年前的交通规划,几个功能区划分,中调战略等等,都为广州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中心城市定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城市规划要讲系统,不光是简单地画几条线。要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去考虑广州的定位。目前‘大交通’已经覆盖1万多平方公里,高速路网使得整个珠三角城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断提升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在分组讨论中表示,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明年将在广州举办,广州是第一个承办这一中国顶级文化盛事的城市,“以前八届都是由省一级承办的,这一盛事无疑将大大提升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副市长徐志彪认为,广州在科教文体卫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已具备“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但是辐射能力有待加强。“比如我们的科研资源很丰富,但在产业成果转化上却不如深圳,市政府正在着力改变这种情况。比如,已和中山大学签订协议,在官洲生物岛的开发上进行合作等。”
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则提出,广州亚运会也为广州的中心城市定位增加了筹码。他建议把“健康产业”,即体育产业纳入大文化产业统筹发展。他举例说:“去年引进到广州的NBA比赛就为政府增加了几百万元的税收,这还不包括带动其他产业的效益。”
尽快出台广佛同城化实施意见
荔湾区区长周亚伟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广州的辐射带动作用,尤其要加快广佛都市圈的建设,这就需要加强广州西部的统筹发展,荔湾与佛山可谓是一街之隔,是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广州南部、北部的定位都比较明确,西部地区到底如何定位?我认为应该是立足于白鹅潭经济区,定位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荔湾区委书记刘平表示,去年荔湾经济逆市而上,首次“跟上了全市发展的步伐”。今年结合建设广佛都市圈,荔湾提出要突出抓好增长,调结构,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广州西部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刘平建议尽快出台广佛同城化的相关实施意见,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上,政策上有所突破。特别是“三步走”的规定如果不突破,“退二进三”的战略就很难顺利实施。
越秀区委书记贡儿珍提出,“建成珠三角地区一小时城市圈核心”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的要求,这肯定了广州在整个珠三角的地位和作用。但目前广州的地区特色仍没有凸显出来,比如旅游点没有全国特别指明的,购物点虽然有天河城、上下九、环市东等,但是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挖掘。缺少像东京银座、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那样“有感觉”的地方。她建议对北京路商圈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大力挖掘。“北京路商圈具备了成为广州商贸旅游窗口的条件,应该充分利用。”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邬毅敏作“广州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有关问题说明”时也强调:“这是广州第一次被国务院明确赋予‘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广州在国家区域战略发展格局的地位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在昨日全会分组讨论中,与会者纷纷就《纲要》赋予广州的战略定位展开热议。
广州要把新定位当作一种责任
“广州今天的定位,应该说是历史形成的,并最终获得了国家层面的确认。对于这种认可,广州更应该把它当作一种责任,通过未来的发展使自身与这种定位完全相称。”在第五组参加讨论的市社科院党委书记李江涛向记者表示。
李江涛说,广州长久以来就是华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经济中心,这次上升为“国家中心城市”,表明了中央对广州发展的肯定与期待,所谓“中心城市”,无非就是具备带动、辐射、集聚功能的城市。
“这种带动在经济上必然体现为对高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带动别人?!”李江涛补充说,“带动”还可以体现在制度创新上,让别人效仿你发展的模式。“至于辐射,可以理解为对周边的服务,涵盖金融、物流、科技、文教、医疗等各个领域。从广州的现状看,广州已形成了一定的辐射能力,而按照当前的定位,广州的辐射范围不再仅限于珠三角、华南,应该扩大至全国。”李江涛指出,广州尚待完善的交通网络和欠齐全的金融服务门类制约了辐射能力。
“广州一直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因此‘综合性门户城市’只是强化了广州的‘窗口’定位。国际大都市的提法早就有,广州完全有机会形成国际大都市。”李江涛认为,广州既为门户,就负有对外展示的功能,就应该有资格代表珠三角乃至中国的高水平面貌,“我很高兴,广州市委、市政府有这样一种责任感,并目标坚定地引导广州人民为之奋发努力。”他建言,广州要实现定位的目标,途径就是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乃至发展模式的创新。
广州的城市规划要跟上新定位
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也在来自城建、规划、设计部门的与会者间引起热烈讨论。与会者们有着这样的共识:国家中心城市就应该有一流的城市规划,一流的城市面貌。
“规划要体现人本主义,规划就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客观上,广州的建设规划与迅猛发展的现状不协调,大干就要尽快推进规划的修改和落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说。
关于广州城市规划好不好?与会代表,市建委主任简文豪、市规划局党委书记刘毅东、市国土房管局党委书记谢晓丹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以前说东山少爷、西关小姐,从规划上看两者都是居住和工作一体化,中午休息时还可以回家煲汤,所以很多人爱住在老城区。”
“规划有不同的学派,如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分功能片区,主要体现发达的城市交通工具和宽阔土地资源,推门见绿,广州也有这样的地方,然而并不是人人都愿意住;而英国、德国推行小区配套,减少出行,广州则兼而有之,至今很多人选择在此生活定居。所以不要拿派别去框死,广州就是广州,它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因此岭南城市规划值得探讨,有值得坚持的,需要引导的,也有必须改变的。”
“在规划成果方面,去年出台的规划特别多,包括大交通规划,2010年前的交通规划,几个功能区划分,中调战略等等,都为广州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中心城市定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城市规划要讲系统,不光是简单地画几条线。要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去考虑广州的定位。目前‘大交通’已经覆盖1万多平方公里,高速路网使得整个珠三角城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断提升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在分组讨论中表示,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明年将在广州举办,广州是第一个承办这一中国顶级文化盛事的城市,“以前八届都是由省一级承办的,这一盛事无疑将大大提升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副市长徐志彪认为,广州在科教文体卫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已具备“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但是辐射能力有待加强。“比如我们的科研资源很丰富,但在产业成果转化上却不如深圳,市政府正在着力改变这种情况。比如,已和中山大学签订协议,在官洲生物岛的开发上进行合作等。”
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则提出,广州亚运会也为广州的中心城市定位增加了筹码。他建议把“健康产业”,即体育产业纳入大文化产业统筹发展。他举例说:“去年引进到广州的NBA比赛就为政府增加了几百万元的税收,这还不包括带动其他产业的效益。”
尽快出台广佛同城化实施意见
荔湾区区长周亚伟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广州的辐射带动作用,尤其要加快广佛都市圈的建设,这就需要加强广州西部的统筹发展,荔湾与佛山可谓是一街之隔,是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广州南部、北部的定位都比较明确,西部地区到底如何定位?我认为应该是立足于白鹅潭经济区,定位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荔湾区委书记刘平表示,去年荔湾经济逆市而上,首次“跟上了全市发展的步伐”。今年结合建设广佛都市圈,荔湾提出要突出抓好增长,调结构,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广州西部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刘平建议尽快出台广佛同城化的相关实施意见,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上,政策上有所突破。特别是“三步走”的规定如果不突破,“退二进三”的战略就很难顺利实施。
越秀区委书记贡儿珍提出,“建成珠三角地区一小时城市圈核心”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的要求,这肯定了广州在整个珠三角的地位和作用。但目前广州的地区特色仍没有凸显出来,比如旅游点没有全国特别指明的,购物点虽然有天河城、上下九、环市东等,但是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挖掘。缺少像东京银座、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那样“有感觉”的地方。她建议对北京路商圈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大力挖掘。“北京路商圈具备了成为广州商贸旅游窗口的条件,应该充分利用。”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