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论三峡明珠塔的倒掉

admin 2009-01-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1月5日,随着一声巨响和一阵地动山摇的震动,昔日设计总投资3500余万元、有万州形象工程之称的“三峡明珠观光塔”,轰然“谢幕”。据相关资料显示,“三峡明珠观光塔”由万州区龙宝管委会投资建设,于2004年3月开工建设后,于2005年4月17日被突然叫停,整个前期工程耗资1000万余元(据1月6日《重庆时报》报道)。
  1月5日,随着一声巨响和一阵地动山摇的震动,昔日设计总投资3500余万元、有万州形象工程之称的“三峡明珠观光塔”,轰然“谢幕”。据相关资料显示,“三峡明珠观光塔”由万州区龙宝管委会投资建设,于2004年3月开工建设后,于2005年4月17日被突然叫停,整个前期工程耗资1000万余元(据1月6日《重庆时报》报道)。

  “三峡明珠观光塔”为什么要拆掉?万州区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拆除主要是因为规划调整,同时,由于万州区在2005年4月进行了行政体制调整,将龙宝等三个开发区管委会撤销,因此工程投资主体变得不明晰,只好停工。“至少还要2000万才能建好,这么大一笔钱,还不如投资更实际的民生项目。”区里经过研究后,最终决定拆除。

  一个“烂尾”长达三四年的“形象”工程倒掉了,纳税人上千万的血汗钱在长江边上打了水漂,曾经梦幻般的蓝图瞬间变成一片废墟……想像着“倒掉”时的悲壮,回想起“上马”时的豪迈,不禁让人唏嘘——区政府调整一下规划,纳税人的千万元血汗钱就灰飞烟灭了。对此,我们要追问的是,当初是谁决定修建这颗“明珠”的?难道也只是“区里的研究决定”?谁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谁该为这千万元的损失“赎罪”?

  追溯“三峡明珠观光塔”的前世今生,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原先的立项上马,还是后来的“决定拆除”,自始至终都没有“民意”的参与,都没有进行过“公共决策”,而只是一帮子官员随心所欲的“研究决定”,这正是一些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命门”所在,也是当下中国各类“形象工程”屡禁不止的根源。

  这让我想起几天前与一位企业家的交流,这位企业家说,作为商人他很是尴尬,他要挣钱,就必须去找项目,就必须去“公”政府部门的“关”。事实上,他很害怕与政府官员打交道,一来,他怕政府官员的“贪”;二来,他更怕政府政策的“不稳定”。“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悲剧让作为商人的他噤若寒蝉。

  在我看来,这种“尴尬”事实上隐喻着政府官员短期政绩与投资人长期利益的冲突与博弈。作为政府官员,他的任职有期限,如果要想平步青云,就必须在任期内干出一点政绩来。而作为投资人,他追求的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投资回报,而这种投资回报在某一任官员的任期内往往无法实现。一旦新官上任,原先的政策说变就变,在强大的公权面前,投资人往往成了待宰的羔羊。在这个问题上,“三峡明珠观光塔”的倒掉就是一个鲜活的样本。

  “规划的调整”导致“三峡明珠观光塔”的倒掉,实则集中反映了当地政府在公共决策上的随意性,这损害的不仅是纳税人的权益,也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破坏了当地的投资环境。我想,“三峡明珠观光塔”工程之所以“没有建筑商敢接手”就与此有莫大关系。

  如何化解这种“尴尬”,我想,唯有通过“民意立法”来强制“锁定”投资人与政府之间的义务,并运用法律手段消除“权大于法”、“政策大于法”的现象,即通过法律法规的稳定,来实现经济政策的规定,从而实现投资人利益的稳定,避免因政府官员的“随意决策”导致更多的项目不明不白地倒掉,从而避免公共财政的腐败与浪费。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