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商圈谋变 改造提升进入概念规划深化完善阶段
以武林广场为核心的商业富集圈,汇集了杭州市最著名的商业、金融、保险、证券、中介、旅游、通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与之配套的酒店、公寓、交通、文化娱乐等设施,演绎着杭州最繁华、最绚丽的城市故事。这里,总有杭城最时髦靓丽的女人在出没,总有最富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在逐鹿,总有最具激情的创业者在奋斗。然而,在城市国际化战略迅速推进的今天,在商圈春笋般拔地而起的今天,即便是最牛的武林商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她注定要谋“变”。
记者从下城区委、区政府获悉,酝酿已久的武林商圈改造提升,已进入概念规划深化完善阶段。尽管规划内容尚未最后敲定,但武林商圈借助规划提升自我、巩固地位已是既定事实。
杭城商圈进入激烈竞争时代
上世纪80年代前的杭州,商业办公主要集中在湖滨、解放路一带。随着城北的开发(现今的朝晖、德胜等区块),城北人口迅速膨胀,社区工商业随之发展。位于中部的武林广场区块因是交通枢纽,加上城西、城东区块的迅速发展,逐渐突出其商业优势。
上世纪80、90年代杭州百货大楼、杭州大厦、国际大厦等一系列商业办公楼的开发和成功经营,使武林商圈逐步成为杭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有人评价说,武林商圈核心地位的确立,拉开了杭州向特大型城市转变的序幕。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始,位于原来城西的高教园区周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逐步成为杭州IT产业、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的主要区域,如黄龙区块和文三路沿线区块。
迈入21世纪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战略抉择,在钱塘江边建设钱江新城。七年来,钱江新城的“杭州CBD、天堂新地标、服务业主平台”目标也逐步成为现实。
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场作用下,如今杭城逐步形成了由主商圈、次商圈和外围商圈构成的三级商圈。
市中心武林商圈与吴山商圈、湖滨商圈三大主要商圈成三足鼎立之态势,外围则有城北商圈、大关商圈、秋涛路四季青商圈、城西商圈等次级商圈以及萧山商圈、滨江商圈、下沙商圈、余杭商圈等其他外围商圈。毫不夸张地说,杭城商圈已进入激烈竞争时代。 [NextPage]
武林商圈要以“杭州的中环”自居
曾经傲笑江湖一时的武林商圈,如何在商圈激烈竞争时代脱颖而出,捍卫自己的地位?答案从正在深化完善的《杭州市武林商圈提升改造概念规划》(简称《规划》)中可见一斑。
根据《规划》,武林商圈改造提升规划范围以武林广场和西湖文化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南到庆春路、北至文晖路、西接武林路、东至中河路,大约2.65平方公里。规划重点在于用地空间的调整、开发强度的调整、地下空间的开发、道路交通和步行系统的调整。
“希望武林商圈通过改造提升,成为体现城市经济、生活服务、社会、文化等各项职能的商业中心,成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现代商业物流中心,成为城市经济、旅游发展的主推动点,成为现代都市文化魅力的窗口。”设计单位负责人如此描述武林商圈今后的地位。
那么功能定位如何?“杭州市乃至长三角南翼的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扩散中心,金融、商贸、商务、文化、休闲等现代服务业高地——杭州的中坏。”
不难想象,随着钱江新城的崛起,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将东移,武林商圈也将告别她曾为“杭州CBD”的光环。但是这并不意味武林商圈将从此走向黯然,这种努力求“变”的呼声,就是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和超越。
一心一带二轴二街区七居住组团
“一心、一带、二轴、二个街区、七个居住组团”,这是《规划》建议武林商圈改造提升后新城的新功能结构。
据了解,“一心”,即武林广场商贸核心区;“一带”,即运河景观功能带;“二轴”,即武林广场东西向商业商务综合发展轴和延安路商业商务综合发展轴。“二个街区”,即武林路女装特色街和依托庆春路、延安路和凤起路形成的“工”字状金融商务街区。
“七个居住组团”,就是指青园居住组团、大家苑居住组团、戒坛寺巷居住组团、皇亲苑居住组团、竹竿巷居住组团、仙林苑居住组团、仓桥居住组团。规划保留人口为58418人,总居住用地为39.33公顷,占总建筑用地的15.31%。
武林商圈核心范围将以武林广场为中心,北至西湖文化广场北部支路,南至百井坊巷,西至武林路,东至中河路,总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据了解,该区域的商业活动约占商圈商业活动的50%~70%。武林广场协调区范围以武林广场为中心,半径为1000米范围除去核心区的区域,该区域的商业活动约占商圈商业活动的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