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上海世博:该向北京奥运学习什么 城市文明是关键

admin 2008-09-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随着北京奥运的落幕,世人关注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国的下一个“大项目”: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眼下,上海世博会的各类招贴画已经成了上海滩大街小巷最醒目的一道风景;上海市各地方媒体上有关“学习
  随着北京奥运的落幕,世人关注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国的下一个“大项目”: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上海世博会)。眼下,上海世博会的各类招贴画已经成了上海滩大街小巷最醒目的一道风景;上海市各地方媒体上有关“学习北京奥运会,办好上海世博会”、“学习北京经验,再创世博精彩”的讨论如火如荼。这表明上海已接过北京举办世界盛会的接力棒,而“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带给上海的,除了宝贵的启示借鉴外,更有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

  启示:抓好城市文明将是世博会成功关键

  一位名叫江美琴的上海市民回忆奥运期间北京之行最难忘的经历,不是跌宕起伏的比赛,而是北京无处不在的浓浓人情味。一天大清早,她和同伴打车到天安门看升旗,不料突降大雨,没带雨具的她们“傻了眼”。此时,北京“的哥”主动拿出了自己的备用伞。“我看到了这座城市最动人的一面。”江美琴说。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都对中国的城市文明提出了重大考验,同时也是提升城市文明和民众素质的重要机遇。良好的城市文明,已成为成功举办国际盛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北京举办奥运会,提出的目标是“有特色、高水平”,最终,优秀的城市基础设施、科学有序的城市管理、壮观的体育场馆、高水平的运动成绩,特别是城市整体文明水平和公众素质的提升,让北京奥运会赢得了“无与伦比”的称赞。100多万志愿者真心的微笑和不知疲倦的服务,广受各方好评,“志愿者服务”成为北京奥运会重要的精神遗产。

  办全球盛会,抓城市文明──北京奥运会留下的这一启示,正成为上海决策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共识。

  9月8日,是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600天的日子。在全市迎世博600天行动动员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上海世博会组织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主任俞正声指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上海举办世博会提供了学习榜样和经验。上海要学习北京筹办大型国际性盛会的机遇意识、责任观念、创新理念和工作作风,结合上海实际,切实提高办博水平。他强调,办好世博会最重要的是群众的参与、群众的热情。

  考验:不能让城市文明在世博会内外形成大反差

  上海世博会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此引导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全球城市化浪潮加速推进的形势下,深入探寻“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如今,在规划占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的场馆新建、改造和布展设计正在紧张进行,一座座体现最新科技与生态理念的新颖建筑每每让人眼前一亮。实际上,世博会既是人类文明的盛典和欢聚的节日,也是一座城市文明交流、对比、竞赛的舞台。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城市文明是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内在于城市的东西。它包括城市的建设、人们如何使用城市设施以及城市管理是否到位,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海世博会数十个场馆展示的无疑是先进的生活理念,但如果这种理念在世博会场馆内是一个模样,在场馆外又是另一个模样,那么,人们看到的将是一个虚化的、起码是部分不真实的世博会。或者,在世博会期间,城市文明“有所起色”,世博会结束后,一切又回归原形。

  “归根到底,城市文明要切实成为人们生活的内在需求。而这正是上海世博会不足600天筹办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也是上海需要向北京学习的焦点。”顾骏说。

  早在10多年前,上海就制定了市民“七不”规范: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化、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依照上海市市长韩正的观察,“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已有很大改善,“乱穿马路”则是大多数情况“仍在穿”。而此间媒体一项“您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的调查,更是引出了开车随意变道等许多新的“丑陋”。这说明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上海老百姓对城市文明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上海现实的城市文明离举办全球盛会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上海世博会的目标是在半年的会期里,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其中95%是国内游客。因此,世博会对城市文明的要求不仅提给了上海,更是对每一位中国人的考验。

  反思:要培养“我们大家的世博”的理念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复杂困难的国际形势下打拼出一片有利于中国的舆论环境,既为上海世博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上海世博会树立了更高的标杆。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博的难度更大了。而上海能否赶上或者超越北京,能否大幅度提升城市文明、动员全市民众一起参与办博是关键。

  对此,俞正声指出,要让“我们大家的世博会”深入人心,就要将世博会是什么、干什么,承担什么任务、传播什么理念、与普通人有何关系等问题,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尤其要把世博会的兴办同群众的切身利益扎扎实实联系在一起。比如说,世博会园区的建设,同时改善了数以万计搬迁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让搬迁企业在新的起点上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又比如说,长达160多公里的轨道交通新线要在世博会开幕前建成运营,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工作将更为便利。总之,世博会组织者要让广大市民明白,共享世博恩惠,有效改善民生,是我们办博的一条重要主旨。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把筹办世博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深入演绎世博会主题,使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服务全国大局的重要契机,成为改进城市管理、加快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总之,筹办和举办世博会,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在上海整个城市生动演绎的过程,是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生动体现。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来自于北京市民以至全中国人民对奥运以及筹办奥运一系列举措的高度理解和认同,并由此激发出强大的支持动力和广泛的参与热情,每个北京市民都是奥运的主人。上海世博会亦如此。以往强硬的行政命令或一味的简单灌输,难以求得市民的理解和认同。而城市生活一点一滴的改善,只有首先真正满足人性的需求,从普通老百姓的实际利益出发加以实施,才能引导和鼓励民众积极参与,让每个人都从内心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正影响着城市的美好乃至世博的成功。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