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气质量:一道借奥运“破题”的难题
admin
2008-09-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8月24日,北京以热烈的艳阳、一级的空气送别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9月17日,残奥会在“鸟巢”漫天飞舞的红叶和徐徐的凉风中落下帷幕。借用一句外媒的话:“在残奥会期间,北京的天气近乎完美,没有交通拥堵,抬头可见蓝天。”
8月24日,北京以热烈的艳阳、一级的空气送别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9月17日,残奥会在“鸟巢”漫天飞舞的红叶和徐徐的凉风中落下帷幕。借用一句外媒的话:“在残奥会期间,北京的天气近乎完美,没有交通拥堵,抬头可见蓝天。”
毫无疑问,10年来,北京的空气质量在逐年改善,但先天地理条件差、后天排污量高的现实问题让空气质量这一“难题”的改善层面始终处于一个低水平达标。
奥运会期间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北京的空气质量在全部达标的基础上收获了13个一级天,比例达到54%,超过北京10年来单月一级天9天的最高记录,更是远超夏季单月5天的最高记录,完美兑现空气质量绿色奥运承诺。
26岁的李晋平,一直住在污染相对较大的石景山地区,她的愿望是:“奥运会结束后,蓝天和星星不要一起和北京说‘再见’。”
与过去几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对于污染控制的减排力度被国际公认为最大、最严格,所以从某种角度说,北京的空气质量难题已借助奥运的推力破题,21日,北京将结束长达两个月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北京的空气质量改善之路如何继续前行成为摆在眼前的新问题。
奥运期间:达标天空气质量明显提高
进入8月以来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不论是一级优还是二级良,北京空气污染指数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如15日为17,16日为23;同样是达标,空气污染指数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20%多,去年平均为82,今年只有57。
数据显示,8月份,北京各项污染物浓度平均水平下降45%,奥运会的17天中,污染物浓度下降50%,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创造10年来最好水平,颗粒物达到了WHO第三阶段标准。今年8月之前的一段时间以及8月上旬,北京罕见地出现长时间无降水,就扩散条件来说,不如去年同期。然而就是在不利天数很多的情况下,北京的空气质量仍然能够保持达标,充分说明奥运会期间空气保障措施特别是临时减排措施很好落实的效果。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告诉记者,为了兑现绿色奥运承诺,自1998年至今,北京市共投入1400多亿元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实施了13个阶段200多项措施,重点治理燃煤、机动车、工业和扬尘污染,效果显著。
奥运会期间,北京更是制订实施了极为严格的临时控制措施,具体包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黄标车”禁行以及冶金建材石化等150多家重污染企业停工、停产、城区工地停止土石方工程和混凝土浇筑作业等等。单双号限行后,北京每天减少了近200万辆机动车,比2002年北京市机动车总量还要多,奥运会期间削减了机动车污染物就达到近12万吨,相当于限行前北京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3%。
此外,为了在奥运会期间切实保障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身体状况,虽然臭氧浓度并不在奥运会承诺范围,北京仍将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治理作为重点突破。2008年6月底,北京仅用时13个月就完成了上千座加油站、油罐车和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工程,每年少向空气中排放油气2万吨。相关专家对此表示,北京创造了世界速度。
“后奥运”空气治理难题仍面临严峻挑战
20日,北京结束了长达两个月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这一举措的结束会对北京的空气质量带来怎样的影响?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动车对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贡献率占到50%,奥运会期间的机动车限行对于短时间内改善空气非常有效,但从长远看,加快解决北京老旧黄标车问题才是根本之举。
环保专家表示,目前,北京所面临的空气质量形势仍然严峻,其中威胁最大的就是机动车污染。
“老旧黄标车的数量占北京市机动车总量的10%,有30多万辆,但排放的污染量却占到机动车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北京对于机动车污染的控制进展主要还是体现在新车上。”
郝吉明说,北京市虽然已实现了机动车国四排放标准,但目前达到严格标准的新车所占的份额比较少,“北京的车龄在10年和5年以上的车比较多,如果是10年以前买的车,中国还没有实行国一标准,如果5年以前买的车,北京还没有实行国三,所以说,北京虽然已经实行了国四标准,但在路上跑的大多数车还都不是国四标准。”
据杜少中介绍,北京环保部门对于机动车污染治理一直以来采取4个主要措施:提高新车排放标准、在用车加强管理、老旧车更新淘汰、提高油品标准。奥运会结束了,但北京面临的空气质量改善方面的挑战还远未结束,解决机动车污染特别是控制高污染车辆污染的问题就是其中一个仍然棘手的难题。
据了解,老旧车按国家现行政策不能被强制淘汰,而30多万辆黄标车中,多数是老旧车,单位用车占三分之一多,私人用车所占比重很大,车的所有权情况很复杂,制定鼓励淘汰的政策必然涉及各方面利益;另外,黄标车以货运和客货两用的微型面包车为多,这些车使用频率高、污染重,但关系到生产、生活,限制起来困难重重。
此外,北京每年有5000万辆次以上的进京和过境的车辆,平均每天都有20万辆左右,这些车辆的排放水平污染严重程度大都相当于北京的黄标车。
“因为这些车大多在夜间行驶,所以北京夜间的空气质量明显比白天差。从全年的情况看,北京30%不达标天数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夜间空气质量严重超标,白天只要遇到轻微的超标,当天的空气质量就会严重恶化。”杜少中认为,要解决北京空气质量在奥运会之后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就必须在解决重污染车辆的问题上取得突破。
奥运会控污成功经验将作为长效机制保留
“即使今年北京的空气质量完成70%的达标要求,也同时意味着我们还有30%的日子、100多天的空气质量是不达标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奥运会后对这30%加大解决力度。北京还面临着继续发展的压力,往后的工作注定是更加困难的攻坚,不过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杜少中表示,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在奥运会之前所采取的所有长效措施都将一直坚持下去,至于奥运会期间的临时减排措施,将会对其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一定形式将绝大部分减排措施形成固定政策,坚持实施。
奥运会后,北京将大力发展公交、提倡绿色出行;加快重污染车辆的淘汰治理速度,在已有的限行重污染车辆的基础上,加大限行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施工扬尘的控制,“我们不能容忍一个施工企业肆无忌惮地扬尘,我们不能容忍一辆‘龇牙咧嘴’的渣土车在我们城市道路上横行。”
杜少中说,奥运会期间停工、限产的重污染企业必须要解决排污问题,如不能确保达标排放,绝不会是简单的恢复生产;对污染特别严重、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要求的重污染企业要彻底关停。
北京和周边地区存在着大气污染的传输和互相影响,奥运会以及残奥会期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6省区市将共同实施“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方案”,从奥运期间的空气监测结果看效果明显。
郝吉明认为,类似这些区域协同作战的成功控污经验,都应将其转化为政策、制度保留下来,为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发挥长效作用。
毫无疑问,10年来,北京的空气质量在逐年改善,但先天地理条件差、后天排污量高的现实问题让空气质量这一“难题”的改善层面始终处于一个低水平达标。
奥运会期间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北京的空气质量在全部达标的基础上收获了13个一级天,比例达到54%,超过北京10年来单月一级天9天的最高记录,更是远超夏季单月5天的最高记录,完美兑现空气质量绿色奥运承诺。
26岁的李晋平,一直住在污染相对较大的石景山地区,她的愿望是:“奥运会结束后,蓝天和星星不要一起和北京说‘再见’。”
与过去几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对于污染控制的减排力度被国际公认为最大、最严格,所以从某种角度说,北京的空气质量难题已借助奥运的推力破题,21日,北京将结束长达两个月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北京的空气质量改善之路如何继续前行成为摆在眼前的新问题。
奥运期间:达标天空气质量明显提高
进入8月以来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不论是一级优还是二级良,北京空气污染指数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如15日为17,16日为23;同样是达标,空气污染指数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20%多,去年平均为82,今年只有57。
数据显示,8月份,北京各项污染物浓度平均水平下降45%,奥运会的17天中,污染物浓度下降50%,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创造10年来最好水平,颗粒物达到了WHO第三阶段标准。今年8月之前的一段时间以及8月上旬,北京罕见地出现长时间无降水,就扩散条件来说,不如去年同期。然而就是在不利天数很多的情况下,北京的空气质量仍然能够保持达标,充分说明奥运会期间空气保障措施特别是临时减排措施很好落实的效果。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告诉记者,为了兑现绿色奥运承诺,自1998年至今,北京市共投入1400多亿元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实施了13个阶段200多项措施,重点治理燃煤、机动车、工业和扬尘污染,效果显著。
奥运会期间,北京更是制订实施了极为严格的临时控制措施,具体包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黄标车”禁行以及冶金建材石化等150多家重污染企业停工、停产、城区工地停止土石方工程和混凝土浇筑作业等等。单双号限行后,北京每天减少了近200万辆机动车,比2002年北京市机动车总量还要多,奥运会期间削减了机动车污染物就达到近12万吨,相当于限行前北京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3%。
此外,为了在奥运会期间切实保障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身体状况,虽然臭氧浓度并不在奥运会承诺范围,北京仍将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治理作为重点突破。2008年6月底,北京仅用时13个月就完成了上千座加油站、油罐车和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工程,每年少向空气中排放油气2万吨。相关专家对此表示,北京创造了世界速度。
“后奥运”空气治理难题仍面临严峻挑战
20日,北京结束了长达两个月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这一举措的结束会对北京的空气质量带来怎样的影响?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动车对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贡献率占到50%,奥运会期间的机动车限行对于短时间内改善空气非常有效,但从长远看,加快解决北京老旧黄标车问题才是根本之举。
环保专家表示,目前,北京所面临的空气质量形势仍然严峻,其中威胁最大的就是机动车污染。
“老旧黄标车的数量占北京市机动车总量的10%,有30多万辆,但排放的污染量却占到机动车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北京对于机动车污染的控制进展主要还是体现在新车上。”
郝吉明说,北京市虽然已实现了机动车国四排放标准,但目前达到严格标准的新车所占的份额比较少,“北京的车龄在10年和5年以上的车比较多,如果是10年以前买的车,中国还没有实行国一标准,如果5年以前买的车,北京还没有实行国三,所以说,北京虽然已经实行了国四标准,但在路上跑的大多数车还都不是国四标准。”
据杜少中介绍,北京环保部门对于机动车污染治理一直以来采取4个主要措施:提高新车排放标准、在用车加强管理、老旧车更新淘汰、提高油品标准。奥运会结束了,但北京面临的空气质量改善方面的挑战还远未结束,解决机动车污染特别是控制高污染车辆污染的问题就是其中一个仍然棘手的难题。
据了解,老旧车按国家现行政策不能被强制淘汰,而30多万辆黄标车中,多数是老旧车,单位用车占三分之一多,私人用车所占比重很大,车的所有权情况很复杂,制定鼓励淘汰的政策必然涉及各方面利益;另外,黄标车以货运和客货两用的微型面包车为多,这些车使用频率高、污染重,但关系到生产、生活,限制起来困难重重。
此外,北京每年有5000万辆次以上的进京和过境的车辆,平均每天都有20万辆左右,这些车辆的排放水平污染严重程度大都相当于北京的黄标车。
“因为这些车大多在夜间行驶,所以北京夜间的空气质量明显比白天差。从全年的情况看,北京30%不达标天数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夜间空气质量严重超标,白天只要遇到轻微的超标,当天的空气质量就会严重恶化。”杜少中认为,要解决北京空气质量在奥运会之后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就必须在解决重污染车辆的问题上取得突破。
奥运会控污成功经验将作为长效机制保留
“即使今年北京的空气质量完成70%的达标要求,也同时意味着我们还有30%的日子、100多天的空气质量是不达标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奥运会后对这30%加大解决力度。北京还面临着继续发展的压力,往后的工作注定是更加困难的攻坚,不过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杜少中表示,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在奥运会之前所采取的所有长效措施都将一直坚持下去,至于奥运会期间的临时减排措施,将会对其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一定形式将绝大部分减排措施形成固定政策,坚持实施。
奥运会后,北京将大力发展公交、提倡绿色出行;加快重污染车辆的淘汰治理速度,在已有的限行重污染车辆的基础上,加大限行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施工扬尘的控制,“我们不能容忍一个施工企业肆无忌惮地扬尘,我们不能容忍一辆‘龇牙咧嘴’的渣土车在我们城市道路上横行。”
杜少中说,奥运会期间停工、限产的重污染企业必须要解决排污问题,如不能确保达标排放,绝不会是简单的恢复生产;对污染特别严重、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要求的重污染企业要彻底关停。
北京和周边地区存在着大气污染的传输和互相影响,奥运会以及残奥会期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6省区市将共同实施“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方案”,从奥运期间的空气监测结果看效果明显。
郝吉明认为,类似这些区域协同作战的成功控污经验,都应将其转化为政策、制度保留下来,为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发挥长效作用。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