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由“罗马没有摩天大楼”想到的

admin 2008-09-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9月1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中国外交学院代表队成员、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刘嘉楠接受本报采访,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意大利之行。在罗马给我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对历史风貌的保护,不仅古建筑保存很好,整个城市规划也
  9月1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中国外交学院代表队成员、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刘嘉楠接受本报采访,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意大利之行。在罗马给我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对历史风貌的保护,不仅古建筑保存很好,整个城市规划也保留了历史特色。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却没有摩天大楼,没有综合性大商场,这太让我惊讶了。那里的街道、民宅都会让你感觉到罗马的独特风情。这让我总想起北京。我小时候熟悉的老城墙现在都变成高楼大厦和公路了。我们为什么非要让历史焕然一新呢?  
  
  不让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摧毁历史景观、文化记忆,罗马人不但没将破旧建筑是一种落后,是一种“不起眼”,反而认为更有历史味道,更有人文内涵,更能为现代人带来精神休闲和安静,更有值得玩味的文化芳香和历史厚重感。这种对历史、文化的敬仰感、敬畏感、万分珍惜,这种抱朴守初的古朴美、历史美是一种自信骄傲的历史文化观。  
  
  中国的历史厚重感丝毫不比古罗马逊色,记载这些辉煌的不仅有书简、历史典籍,更有鲜活生动的建筑群、历史景观和名人故居。遗憾的是,国人的文化敬畏感总是不够足,文革中的“破四旧”就不说了,就是在今天,在经济崇拜中,文化自豪感常常昂不起“骄傲的头颅”。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如何,人们不是看城市景观是否有历史厚重感,而是看这个地方的建筑群是否非常现代,是否有摩天大楼等“现代印记”。这种错误的社会文化造成的最大恶果就是,记录历史文化的古典建筑群和文化景观在大开发的理由中轰然倒塌。只要是破旧的建筑,人们革故鼎新的动力和积极性就特别高。  
  
  造成的事实就是,我们的“文化胎记”逐渐毁灭败落了。时东陆教授在《美国城市比中国的更古老》中谈到:“但是相比于历史悠久的北京和西安,你会发现一种令人诧异的历史反差:美国的一些城市要比中国的古都还要古老”。“相比较于中国的城市,仅仅是那些少数的古迹还在。在北京,历史建筑已经不具备整体性和连续性,而是星星点点,肢离破碎,并且被新式建筑切割,覆盖,遮掩,错位”。杂文家徐怀谦撰文也说:“当我们惋惜上世纪五十年代没有听从梁思成的建议,而把北京的古城墙拆除殆尽的时候,我们同时在做着一件差不多同样荒谬的事情——把北京的四合院拆得所剩无几”。所有这一切,正是现代人文化自信的丧失和缺乏。换言之,我们不仅忽略了文化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分量,更将这种破旧当作了“没面子”、“不够气派”,应该拥有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附庸到了“经济崇拜”和“形象崇拜”之上,没有了文化灵魂和独立自主的文化主见,当然也就不会将文化建筑当宝贝。  
  
  觉醒后的国人不得不到欧美国家瞻仰原汁原味的历史沧桑感和历史美。以至于看到罗马的古代建筑竟非常惊讶。我们的文化自卑感已经陷得很深、走得太远了。  
  
  所幸的是,有些地方政府面对“千城一面”、“现代化崇拜”,已产生了危机意识,比如云南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说,“古建筑和古树名木是城市的历史雕塑”。昆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包括历史建筑、传统文化街区及古树名木在内的历史文化遗址是最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标识,绝对不能割断历史,一定要保留、保存、保护,以有效的保护实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品牌。再比如北京立法保护胡同文化等。杂文大师牧惠先生在《怎样建“文化大省”》中谈到:“建”文化大省,千万别把“建”字仅仅理解为建筑的建。拿出大笔钱来盖大学城,盖大剧院,盖图书馆……固然也是建设文化大省所必需;但是,窃以为,软件的建设,应当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气候。“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建设,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004-6《雨花》杂志)当这种共识越来越成为更多地方政府的城市规划理念,成为现代人自觉慎独的文化追求,敢于、肯于将高楼大厦让位于破旧建筑,我们的文化保护意识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  
   
  9月1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中国外交学院代表队成员、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刘嘉楠接受本报采访,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意大利之行。在罗马给我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对历史风貌的保护,不仅古建筑保存很好,整个城市规划也保留了历史特色。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却没有摩天大楼,没有综合性大商场,这太让我惊讶了。那里的街道、民宅都会让你感觉到罗马的独特风情。这让我总想起北京。我小时候熟悉的老城墙现在都变成高楼大厦和公路了。我们为什么非要让历史焕然一新呢? 
 
  不让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摧毁历史景观、文化记忆,罗马人不但没将破旧建筑是一种落后,是一种“不起眼”,反而认为更有历史味道,更有人文内涵,更能为现代人带来精神休闲和安静,更有值得玩味的文化芳香和历史厚重感。这种对历史、文化的敬仰感、敬畏感、万分珍惜,这种抱朴守初的古朴美、历史美是一种自信骄傲的历史文化观。 
 
  中国的历史厚重感丝毫不比古罗马逊色,记载这些辉煌的不仅有书简、历史典籍,更有鲜活生动的建筑群、历史景观和名人故居。遗憾的是,国人的文化敬畏感总是不够足,文革中的“破四旧”就不说了,就是在今天,在经济崇拜中,文化自豪感常常昂不起“骄傲的头颅”。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如何,人们不是看城市景观是否有历史厚重感,而是看这个地方的建筑群是否非常现代,是否有摩天大楼等“现代印记”。这种错误的社会文化造成的最大恶果就是,记录历史文化的古典建筑群和文化景观在大开发的理由中轰然倒塌。只要是破旧的建筑,人们革故鼎新的动力和积极性就特别高。 
 
  造成的事实就是,我们的“文化胎记”逐渐毁灭败落了。时东陆教授在《美国城市比中国的更古老》中谈到:“但是相比于历史悠久的北京和西安,你会发现一种令人诧异的历史反差:美国的一些城市要比中国的古都还要古老”。“相比较于中国的城市,仅仅是那些少数的古迹还在。在北京,历史建筑已经不具备整体性和连续性,而是星星点点,肢离破碎,并且被新式建筑切割,覆盖,遮掩,错位”。杂文家徐怀谦撰文也说:“当我们惋惜上世纪五十年代没有听从梁思成的建议,而把北京的古城墙拆除殆尽的时候,我们同时在做着一件差不多同样荒谬的事情——把北京的四合院拆得所剩无几”。所有这一切,正是现代人文化自信的丧失和缺乏。换言之,我们不仅忽略了文化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分量,更将这种破旧当作了“没面子”、“不够气派”,应该拥有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附庸到了“经济崇拜”和“形象崇拜”之上,没有了文化灵魂和独立自主的文化主见,当然也就不会将文化建筑当宝贝。 
 
  觉醒后的国人不得不到欧美国家瞻仰原汁原味的历史沧桑感和历史美。以至于看到罗马的古代建筑竟非常惊讶。我们的文化自卑感已经陷得很深、走得太远了。 
 
  所幸的是,有些地方政府面对“千城一面”、“现代化崇拜”,已产生了危机意识,比如云南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说,“古建筑和古树名木是城市的历史雕塑”。昆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包括历史建筑、传统文化街区及古树名木在内的历史文化遗址是最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标识,绝对不能割断历史,一定要保留、保存、保护,以有效的保护实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品牌。再比如北京立法保护胡同文化等。杂文大师牧惠先生在《怎样建“文化大省”》中谈到:“建”文化大省,千万别把“建”字仅仅理解为建筑的建。拿出大笔钱来盖大学城,盖大剧院,盖图书馆……固然也是建设文化大省所必需;但是,窃以为,软件的建设,应当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气候。“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的建设,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004-6《雨花》杂志)当这种共识越来越成为更多地方政府的城市规划理念,成为现代人自觉慎独的文化追求,敢于、肯于将高楼大厦让位于破旧建筑,我们的文化保护意识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