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应突出公益性

admin 2008-08-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几乎每次奥运会结束后,主办方都要为大量体育场馆的运营伤透脑筋,一些主办城市甚至因此背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见8月24日《科技日报》)   北京奥运场馆赛后的利用问题,摆
  几乎每次奥运会结束后,主办方都要为大量体育场馆的运营伤透脑筋,一些主办城市甚至因此背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见8月24日《科技日报》)

  北京奥运场馆赛后的利用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此前,网友热议将8月8日设立为体育节的话题,可体育节不能是空中楼阁,鼓励群众更多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首先要有一定的体育场馆和设施。然而,我们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有多少呢?

  无需和欧美体育大国作比较,从本届奥运会上江苏南通籍运动员的辉煌成绩就可足以说明一切。黄旭、陈若琳和仲满3位南通籍运动员连赢4金,就与南通市肥沃的群众体育土壤密切相关。南通市体育局官员介绍的“要求村里至少有1个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乡镇要求至少室外有3个场地包括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室内要求有200平方米的健身房”,应该很有说服力。

  有一点很欣慰的是,北京的奥运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赛后利用的问题,一是在北京的不少大学校园新建了部分场馆,赛后可以成为高校体育文化活动中心;二把一部分场馆建设在体育设施相对缺乏的大型社区,也解决了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

  要让这些奥运场馆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必须摒弃一味追求产业化和高利润的指导思想,突出公益性和服务性。否则,将群众挡在门外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只能是一座座冰冷的建筑物。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