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自然保护区灾后重建声声喊急

admin 2008-03-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1月中旬以来,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气候席卷我国南方大部分省份,造成交通受阻,电力、通讯中断,森林和农作物损毁。   日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由20多名专家、记者组
  1月中旬以来,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气候席卷我国南方大部分省份,造成交通受阻,电力、通讯中断,森林和农作物损毁。

  日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由20多名专家、记者组成的会员志愿者救灾考察组,分赴湘、皖、赣、黔4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他们看到,这场冰雪已经造成一场生态灾难,使南方受灾省份的近千个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基础设施遭受重创,大面积树木被冰雪压断,很多野生动植物冻伤冻死。自然保护区生态和设施遭受破坏的潜在影响尤为严重,应引起各方重视。

  ■森林资源受损严重

  大量杉、松等树木主干折断或整株倒伏,土层薄的地方大树被连根翻起。许多阔叶树顶梢侧枝折断,成了“牙签树”,部分倒伏。大面积华山松冻死。竹林成片倒伏爆裂,平均倒伏爆裂达75%,部分区域超过90%。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茶场、果园、良种苗木、珍稀植物、药材、蔬菜损毁严重。

  在黔东南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不完全统计,冰冻造成森林受灾16.6万亩,其中特种用途林15万多亩、经济林6000多亩。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区内近30万亩森林被摧残得面目全非,区内的树木、南竹、京竹等不同程度被折断或翻根,初步统计,森林损坏面积约15万亩。海拔500米~1300米的林木涉损80%。在鬼子寨区域内高大古树名木倒伏46棵,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华南五针松11棵、长苞铁杉10棵、福建柏3棵。

  江西自然保护区森林受灾820万亩,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的72.3%,其中阔叶林476万亩、针叶林172.40万亩、混交林90.4万亩、毛竹林81.2万亩。

  ■保护区基础设施大量破坏

  调查发现,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保护区许多房屋建筑压损或倒塌;供电塔架线杆倒伏,供电中断;办公设备受损,通讯中断;供水设施冻裂,供水中断;野外科研监测设备毁损严重;基础巡护设施设备冻害严重,巡护及防火道普遍受冻害,多处桥梁受损,瞭望塔倒塌,多辆巡护用车水箱或发动机受损;防火林带被破坏;保护区管理局(站)址绿化及其他设施受损。

  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基层6个工作站、一个实验林场、4个派出所、3个木材检查站、4个瞭望台、2个工区的交通、通讯、水、电全部中断,给职工生活及护林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江西省的自然保护区有1700平方米的监测、科研用房受损,300多套监测设备受损。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2年配备的远红外自动监控系统,曾成功地监控到大量的野生梅花鹿等动物活动及栖息地演变镜头,为研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梅花鹿提供了一手珍贵资料。这套监控系统毁于冰雪,损失80多万元。

  ■珍稀野生动植物面临生存危机

  由于大地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树上的果实大多也被风雪打落而深埋到雪地中,给野生动物的活动、觅食带来很大困难,冰雪毁坏了它们的避风生活场所。地上的窝棚、洞穴被大雪破坏封闭浸湿,树梢上的鸟巢由于受冰冻重压而倾覆,很多鸟兽由于无安全的栖息场所、找不到食物而受冻挨饿,部分因此而丧生。

  据初步统计,在安徽省沿江沿淮越冬候鸟和皖南山区、大别山区的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地,共发现冻死冻伤野生动物29万只(头),其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有2.6万余只(头)。歙县冻伤野生动物70只(头)、冻死野生动物50只(头)。其中,冻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只(头),冻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4只(头)。绩溪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冻死大型动物近百头,其中因冻饿死亡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麂、鬣羚、勺鸡3只(头)。安庆市冻死冻伤野生动物约6万只,其中大别山区死伤野生动物4万余只,沿江湿地死伤野生动物2万余只,主要种类为黄麂、野猪、夜鹭以及湿地的小型水鸟和亚成体水鸟,如鸻鹬类。

  截至2月13日不完全统计,仅江西省野生动植物及产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8.36亿元。损失包括:冻死冻伤野生动物3500余只(头),伤亡损失和救护、野外投食耗费;损毁野生植物17.44万株,野生动植物进出口企业经营的野生动植物和基础设施损失等。

  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死亡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约50头,其中梅花鹿15~20头。鄱阳湖发现近200只鸟类死亡,越冬候鸟比去年减少了20%。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人员观察发现,多种动物灾后在栖息地出现的频率或活动痕迹比往年同期下降30%,东河站附近的一群野生猕猴由灾前50多只减少到30只左右。

  湖南省莽山自然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动物死亡约200头,包括水鹿、猴子等;鸟类死亡约1万只,包括黄腹角雉、白鹇、山雀、竹鸡等;其他动物伤亡1.5万只。

  九江市珍稀野生植物损毁8万余株,其中分布在山区修水、武宁、瑞昌的国家一级保护树木南方红豆杉损失8000余株,大部分胸径在40厘米~100厘米,海拔400米以上的几乎全部被冰雪压断,香樟等其他保护树木受损7万多株,冻死冻伤珍稀苗木300多亩。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极小种群损失惨重。红豆杉受灾面积20公顷,枝条、树冠被压断。银鹊树受灾300公顷,3万株树木拦腰断裂。极危保护树种美毛含笑受灾面积80公顷,损毁1万株。

  冰雪灾害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算的,极小物种可能因此而死亡消逝。野猪、华南兔等局部过剩动物却死亡不多。这种现象证明,它们生命力强,灾后食物会相对丰富,繁殖速度会更快。对在九江越冬的苍鹭监控发现,今年的繁殖时间比往年晚了20天。这些状况可能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经过长时间饥饿,大部分野生动物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动物疫病爆发的可能性加大,一旦发生动物疫情,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冻雨导致包括草海在内的威宁县全县封冻,给草海越冬鸟类带来极大的困难。保护区为鸟类投食3.5万公斤,破冰5000平方米,保证了绝大多数草海越冬鸟类的食物与饮水,降低了草海越冬鸟类的死亡率。

  ■灾后重建工作刻不容缓

  志愿者赴灾区实地考察一周后,深感此次灾害性天气给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了重创。当前,各保护区干部群众不等不靠,正在努力开展灾后重建,但要恢复到灾前水平,缺少资金和人力是最大的困难。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林场,每年的经费至今还维持着上世纪70年代初建时的5.7万元。这次灾害使林场职工生活雪上加霜。

  对此,大家提出灾后重建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建议国家和省级政府加大对灾后自然保护区重建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拨给灾后重建专项经费,尽快恢复通水、通电,修复被毁的道路、监测设备设施等,以便尽快开展灾后保护工作。
 
  2.进一步核灾报灾。这次雪灾对生态造成的破坏要全面核查,摸清损失家底,制订自然保护区灾后重建规划,尤其是对珍稀动植物和小种群濒危植物进行严格保护管理措施。禁猎、禁捕、禁食、禁伐,尽最大力量恢复其栖息生存环境。

  3.自然保护区倒折树木清理,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应尽快制订出台分类指导意见。核心区的天然林应尽量保持原貌,让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缓冲区和试验区可视情况适当处理,使景观和植被尽快恢复;对于有病虫害的树木要人为处理,防止病虫害蔓延,但要适当控制干扰强度。

  4.做好防火防病虫害工作。冰冻雨雪使许多树木受损,林地枯枝败叶堆积,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各保护区要加强巡逻,清理防火隔离带,恢复建设防火设施。林木断梢折枝、树干撕裂,创伤面大,病虫害容易乘虚而入,木腐而后虫生,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蔓延是一项严峻任务。大灾过后,野生动植物的抗病能力会大大下降,容易爆发疫病,特别是松材线虫病和禽流感的大爆发。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部门和自然保护区应扩大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范围和力度,建立完善的灾害防控应对机制。

  5.开展灾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强化资源监测,保护抢救受损野生动植物,促进资源恢复。要尽快进行野生动物数量普查,一方面看雪灾对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动物数量的备案,以便长期动态监测。

  对关键物种、一些濒危种和极小种群,要给予高度重视。桃红岭的梅花鹿南方亚种、武夷山的黄腹角雉等,应当展开各方面的科研普查,不仅调查物种数量和生存状况,了解雪灾造成的影响,还要评价栖息地,确保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稳定。

  6.有计划地开展人与野生动植物关系的研究,控制保护区周边地区的人口增长。协助地方政府发展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加强城市的排污控制和污水治理,降低保护区周边居民在经济生活上对保护区的依赖。建立完善的社区共管机制,自然保护区和当地政府、人民群众一起,齐心协力保护野生动植物。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