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外滩历史建筑大多百岁以上 如何不惊扰“建筑宝贝”

admin 2008-02-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享有“万国建筑博览”美誉的外滩,每一个变化都牵动人心。   正在实施的外滩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即将在黄浦江畔新建起一条长约3300米的地下通道。未来的外滩:地上,品各具神
  享有“万国建筑博览”美誉的外滩,每一个变化都牵动人心。 

  正在实施的外滩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即将在黄浦江畔新建起一条长约3300米的地下通道。未来的外滩:地上,品各具神韵的古典建筑景观;地下,看车水马龙的现代交通场景。 

  然而,这条地下“长龙”的诞生,会不会惊扰了沿线33幢优秀历史建筑?对这些建筑“宝贝”,施工人员又将如何确保它们的安全?外滩工程采取的种种措施,传递出这样的信号:新建与保护的关系,正在上海这座城市中,被演绎得更为水乳交融。 

  施工难度堪比“心脏搭桥” 

  工程人员用“心脏搭桥”来比喻外滩地区实施的这次“手术”。的确,外滩交通综合改造工程风险性极高。 

  据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刘艳滨介绍,规划中的外滩通道沿线,分布着浦江饭店、外白渡桥、上海大厦、外滩信号台、和平饭店、上海总工会大楼、东风饭店等33幢优秀历史建筑,它们中大多数已经是百岁以上高龄或已进入耄耋之年。历经岁月沧桑,几经加固改建,虽说目前它们的结构都是安全的,但它们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度,将远比普通建筑强,因而需要加倍的呵护。 

  据了解,外滩通道的线路走向,曾经有过三种比选方案,经过各路专家的反复论证,如今确定的是最兼顾周边环境等因素的一种线路走向,但仍有一些工程实施点与保护建筑近距离擦身而过,如负责地下隧道掘进的盾构机,与浦江饭店的最近平面距离只有3米—5米,离外白渡桥桩基底部只有1.5米;开挖基坑与亚细亚大楼的最近距离只有7.8米。因此早在外滩工程启动实施前,针对沿线建筑的一系列保护预案,就已开始制订。 

  监控沉降依靠“秘密武器” 

  确保33幢保护建筑的安全,首当其冲是要减少工程施工对土体的干扰,始终将这些建筑“宝贝”的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而信息化的科技手段,是时刻掌握保护建筑是否受扰的“秘密武器”。 

  上海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此番聘请了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工程实施前对沿线33幢保护建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体检,每幢老建筑都得到了一份详细的“体检报告”,专业“医师”还分别对每幢老建筑给出了施工期间的监测报警值。如对位于中山东一路7号的盘谷银行,检测报告建议施工期间的累计沉降不能超过20毫米,并对沉降速率也给予参考数值。 

  计算机模拟演示,能告知施工究竟对老建筑影响几何。位于中山东一路1号的亚细亚大楼,是离开挖基坑最近的一幢保护建筑。有关人员在大楼内选择了18个实时监测点、8个倾斜监测点、10个水平位移点,这些监测点将一直存在至工程完工。施工过程中,大楼任何细微的变化都能被察觉。 

  成熟技术挑战“豆腐打洞” 

  上海的地质条件属于典型的软土地质。多年前,曾经有国外专家认为,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建隧道等地下工程,好比豆腐里打洞,根本不可能。 

    外滩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尤其是软土砂性地质特征明显,地下工程施工时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流砂、塌方等恶果。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万无一失,此番工程人员将大量应用各种防止沉降的成熟技术。例如,在实施开挖施工时,减小地下连续墙的分幅、加大插入深度,以增加地下围护结构的刚度;使用钢筋混凝土材质的支撑结构,减少土体开挖期间的变形。外滩工程最大的创新在于,将各类成熟的控制沉降技术来了个“大集成”,这将为今后上海的地下施工以及老建筑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