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被“遗忘”的文物正在自生自灭
admin
2008-02-18
来源:景观中国网
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文物一般来说,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而在陕西、宁夏和甘肃这些文物大省(区),由于不可移动的古文化遗
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文物一般来说,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而在陕西、宁夏和甘肃这些文物大省(区),由于不可移动的古文化遗址等文物种类多、数量大,而且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有限,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大多自生自灭。
■被遗忘的历史
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杨家湾村有两处关于北宋大将狄青的历史遗迹,一处是清朝嘉庆年间重修“狄青牢”的纪念碑,另一处是石碑对面村道下的石窟,内有大量石雕。
据村支书周新疆介绍,1958年修建延惠渠时因改河道,才挖出了这个石窟,平日里只能看见那个石碑。当时,洞内还有一个武将的大雕像,四周岩壁及洞内两根石柱上是整齐有序的佛雕,许多佛像的表情栩栩如生。石窟有3个长方形洞门,门之间的岩石上雕刻有手执武器的武将石像。文革破“四旧”时,石窟遭到了严重破坏,为了保护好石窟,曾经一度封洞。记者在石窟内看到洞内面积有10平方米左右,许多小佛像的头被凿掉,但仍能看出上千座小佛像姿态各异。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北宋期间著名将领,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受到范仲淹的赏识和朝廷的重用,官至枢密使,一品重臣。西夏李元昊称帝后,狄青被派往陕西保安(今陕西志丹)。不久,西夏兵攻打保安,相传他每逢上阵,必换一身打扮。先把发髻打散,披头散发,脸上再戴一个铜面具,只露出两只眼睛,手持一只长枪,总是带头冲入敌阵,东挑西杀,令西夏兵闻风丧胆,纷纷败退。
北宋时期,朝廷为了防止士兵逃跑,每个士兵的脸上都会被刺上“黑字”。狄青当小兵的时候,脸上也曾经被刺有“黑字”,到他当上大将之后,脸上还有黑色的字迹。有一次,宋仁宗召见他,认为身为大将的他,脸上留有“黑字”显得不体面,便叫他回去敷药把字除掉。狄青却表示:陛下不嫌我出身低微,按照战功把我提升到大将的地位,我很感激,至于这些“黑字”,我情愿留下来,好让士兵们见了,知道该怎样上进。
■保护现状
据北京大学考古学硕士、延安大学教师杜林渊考证,从石雕的人物服饰造型、风格和整个石窟的布局来看,无疑是修建于北宋。“狄青牢”很有可能是狄青陈列面具,储藏祭品犒劳军士、战前祭神保佑的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狄青牢”经延安市文物部门实地查看后得出的结论是:其本身并没有多少文物价值,在延安比它规模大的石窟多不胜数。
延安市文物局副局长王改户说,目前在延安市已查明的就有5808处这类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没有被确定为哪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无级别文物占90%以上。寺庙、摩崖石刻、石窟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广泛分布在城乡、山野、沟岔以及许多交通和通讯不便的地方,不要说实施保护了,就连每一年巡视一遍都不可能做到。
据记者了解,延安市文物管理队伍中专业人员、高素质管理人才缺少,尽管延安历史文物资源丰富,但相关专业的人才还是不愿来。
为了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无级别文物保护中来,延安市文物局曾想动员社会投资开发,对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具备条件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逐步开发,但由于旅游市场发育的问题,有些历史古迹不要说没人愿意投资开发,就是愿意开发,考虑到市场回报问题也会知难而退。
■保护中的无奈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卫忠解释说,不仅仅在延安,宁夏全区3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无级别文物也占到了90%以上。现在,文物保护主要是政府保护为主,对有保护级别的文物一般要求做到“四有”,即有保护标志、有保护范围,有专人或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并建有记录档案等,保护资金由国家拨款。而大量的“无级别文物”只能及时向社会公布,给群众做宣传,并有重点地安排文物保护人员进行巡查,其保护经费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中。但因为经费短缺、人手不够、人力不足、交通和通讯不便等原因,无法做到有效保护。
在甘肃省,进入中国文物地图集的不可移动文物达17284处。甘肃省文物局局长办公室主任马玉萍表示,由于我国的文物大省大多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有级别文物的投入尚且经费不足,更不要说无级别文物的投入了。
王改户认为,文物级别的确定是人为努力的结果,关键要看能否搞清楚哪一些是值得保护的。这首先需要组织专家学者考察研究和挖掘文物的价值,再经过申报和审批,才能确定其保护级别。今天的没级别也许明天就成了国家重点保护对象,所以不能因为无级别就放任不管。
■被遗忘的历史
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杨家湾村有两处关于北宋大将狄青的历史遗迹,一处是清朝嘉庆年间重修“狄青牢”的纪念碑,另一处是石碑对面村道下的石窟,内有大量石雕。
据村支书周新疆介绍,1958年修建延惠渠时因改河道,才挖出了这个石窟,平日里只能看见那个石碑。当时,洞内还有一个武将的大雕像,四周岩壁及洞内两根石柱上是整齐有序的佛雕,许多佛像的表情栩栩如生。石窟有3个长方形洞门,门之间的岩石上雕刻有手执武器的武将石像。文革破“四旧”时,石窟遭到了严重破坏,为了保护好石窟,曾经一度封洞。记者在石窟内看到洞内面积有10平方米左右,许多小佛像的头被凿掉,但仍能看出上千座小佛像姿态各异。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北宋期间著名将领,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受到范仲淹的赏识和朝廷的重用,官至枢密使,一品重臣。西夏李元昊称帝后,狄青被派往陕西保安(今陕西志丹)。不久,西夏兵攻打保安,相传他每逢上阵,必换一身打扮。先把发髻打散,披头散发,脸上再戴一个铜面具,只露出两只眼睛,手持一只长枪,总是带头冲入敌阵,东挑西杀,令西夏兵闻风丧胆,纷纷败退。
北宋时期,朝廷为了防止士兵逃跑,每个士兵的脸上都会被刺上“黑字”。狄青当小兵的时候,脸上也曾经被刺有“黑字”,到他当上大将之后,脸上还有黑色的字迹。有一次,宋仁宗召见他,认为身为大将的他,脸上留有“黑字”显得不体面,便叫他回去敷药把字除掉。狄青却表示:陛下不嫌我出身低微,按照战功把我提升到大将的地位,我很感激,至于这些“黑字”,我情愿留下来,好让士兵们见了,知道该怎样上进。
■保护现状
据北京大学考古学硕士、延安大学教师杜林渊考证,从石雕的人物服饰造型、风格和整个石窟的布局来看,无疑是修建于北宋。“狄青牢”很有可能是狄青陈列面具,储藏祭品犒劳军士、战前祭神保佑的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狄青牢”经延安市文物部门实地查看后得出的结论是:其本身并没有多少文物价值,在延安比它规模大的石窟多不胜数。
延安市文物局副局长王改户说,目前在延安市已查明的就有5808处这类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没有被确定为哪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无级别文物占90%以上。寺庙、摩崖石刻、石窟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广泛分布在城乡、山野、沟岔以及许多交通和通讯不便的地方,不要说实施保护了,就连每一年巡视一遍都不可能做到。
据记者了解,延安市文物管理队伍中专业人员、高素质管理人才缺少,尽管延安历史文物资源丰富,但相关专业的人才还是不愿来。
为了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无级别文物保护中来,延安市文物局曾想动员社会投资开发,对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具备条件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逐步开发,但由于旅游市场发育的问题,有些历史古迹不要说没人愿意投资开发,就是愿意开发,考虑到市场回报问题也会知难而退。
■保护中的无奈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卫忠解释说,不仅仅在延安,宁夏全区3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无级别文物也占到了90%以上。现在,文物保护主要是政府保护为主,对有保护级别的文物一般要求做到“四有”,即有保护标志、有保护范围,有专人或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并建有记录档案等,保护资金由国家拨款。而大量的“无级别文物”只能及时向社会公布,给群众做宣传,并有重点地安排文物保护人员进行巡查,其保护经费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中。但因为经费短缺、人手不够、人力不足、交通和通讯不便等原因,无法做到有效保护。
在甘肃省,进入中国文物地图集的不可移动文物达17284处。甘肃省文物局局长办公室主任马玉萍表示,由于我国的文物大省大多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有级别文物的投入尚且经费不足,更不要说无级别文物的投入了。
王改户认为,文物级别的确定是人为努力的结果,关键要看能否搞清楚哪一些是值得保护的。这首先需要组织专家学者考察研究和挖掘文物的价值,再经过申报和审批,才能确定其保护级别。今天的没级别也许明天就成了国家重点保护对象,所以不能因为无级别就放任不管。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