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大慈寺找回遗失的记忆

admin 2008-01-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青砖灰瓦,飞檐吊梁,雕花窗棂……经过一年的施工,大慈寺一期工程——“大慈记忆”已经完工。昨日,记者从锦江区获悉,在保护好大慈寺遗迹的同时,将进行合理的开发,今后这里将设立
  青砖灰瓦,飞檐吊梁,雕花窗棂……经过一年的施工,大慈寺一期工程——“大慈记忆”已经完工。昨日,记者从锦江区获悉,在保护好大慈寺遗迹的同时,将进行合理的开发,今后这里将设立一些精品品牌店、特色小吃店等,目前,具体市场定位和策划方案正由仲量联行制定,而根据目前的考虑,大慈寺商业区将在二期完成后进行整体招商。

  一期工程再现民居风貌 青灰两色为主

  据悉,大慈寺一期工程——“大慈记忆”位于大慈寺西南,西临纱帽街,南至西糠市街,总面积约为24亩。目前,主体建筑包括2个保护院落和6个恢复院落,都已经基本完成修建。现正在进行水电气管网及景观绿化工程建设。区统建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建成的建筑,是根据控规要求,数次经过专家评审,以川西民居建筑风格表现形式来表达的。”

  记者来到一期工程施工现场,只见经过修复和重建的几个院落已焕发出新的神彩。施工方现场负责人指着新建筑向记者介绍,新建筑的立面风貌、尺度、色彩与传统建筑一致,均以青、灰色色调为主,这样改造后的大慈寺片区才不会影响其整体风格。

  随后,工作人员还特地安排记者参观了两个保护院落——广东会馆和欣廬。他介绍说:“两个院落几乎都保留了原有风貌,广东会馆的赤柱、横梁以及照壁上的浮雕都完全保留;欣廬仍然是以前的平房建筑式样,只有靠西糠市街有两层,对内部进行维修即可投入使用。”

  “其他几个恢复性院落分别是马家巷居士禅院、章华里7号和8号民居、笔帖式15号府邸……”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四川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邹俊齐说,每个院落都颇有故事韵味,单是对笔帖式15号主人的猜测,民间就流传着三种说法:“一说上世纪40年代川军第25军军长田颂尧将这处老屋买下后送给其老师吴浩义,体现出尊师重教的淳风;二说是邓锡侯在牌局上输钱后,将其正厅抵押给赌友雷吉安;还有说法是旧军阀邓锡侯买来金屋藏娇,送给小妾住的私宅。”

  二期工程将在年内启动 贴上商业“标签”

  记者获悉,大慈寺二期建设方案目前正在讨论中,现有两套方案。锦江区统建办工作人员介绍说,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大慈寺片区庙与市唇齿相依,一年有12市,每月1市,因此方案除了在建筑上注重传统的保留外,还考虑了建筑的商业用途。据悉,在方案确定后,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将在年内启动。届时,这里将成为一个融合佛教文化、川西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新商业文化,集旅游、休闲、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文化商业区。

  新闻资料

  大慈寺的历史变迁

  大慈寺原名大圣慈寺,据《通志》记载,它是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修建的。庙门前的匾额“大圣慈寺”为唐肃宗李亨御笔亲题。当时寺院建筑群庞大,“凡九十六院,八干五百区”,殿、阁、塔、室名目繁多,诸佛菩萨一万尊,接纳僧众几千人(有的甚至说是一两万人)。其占地面积之大,令今日尚存之大慈寺望尘莫及。

  大慈寺内保存的历代文物极多,最著名的是壁画。据历代文献记载:大慈寺共有壁画一百多幅,都出自名家手笔。其中有晚唐著名画家吴道子的画10幅,据说还有唐僖宗及其群臣百余人的画像及众多的佛像。同时,寺内碑石书法墨迹也甚多。

  大慈寺在极盛时占地千亩,至宋末衰败,并多次毁于兵火,到1481年才修复,但占地大为削减。而清初战乱以后,此寺全毁,只有简陋殿宇一二栋及铜佛一尊。现存诸殿系清代顺治以后陆续重建。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