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评论:财富神话还是生态灾难?

admin 2008-01-1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尽管黄河在旁边流过,但由于受地理位置和交通因素的制约,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一直处于被外人遗忘的角落。当记者第一次踏上这里的土地
  尽管黄河在旁边流过,但由于受地理位置和交通因素的制约,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一直处于被外人遗忘的角落。当记者第一次踏上这里的土地,在感受一路萧条和凄凉的同时,也被这里密集分布的小炼铁、小焦化等“五小”企业所带来的污染所震惊。 
  由于富产煤、铁、锰、镁等矿产资源,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的清水河县虽然偏僻,但近几年来,却凭借这些资源优势吸引了大量从山西、河北、浙江等省转移过来的小炼铁、小焦化等“五小”企业。从来到这里“落户”开始,这些“五小”企业就上演了一场资源掠夺和污染转移的游击战。日前,记者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批示,来到清水河县,深入非法“五小”企业并进行了深入调查,揭开了黄河“黑三角”地区污染转移路线图真相。 
  资源富饶却位置偏僻清水河“五小”企业泛滥 
  核心阅读: 
  从城关镇走姑叉路去窑沟乡,顺着司机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远方灰色的视野里耸立着3个小高炉。一个早已生锈的炉体、一个冒着白烟的小烟囱,还有几个忙碌的工人就是这些小冶炼企业最直观的特征。 
  记者乘坐长途汽车从呼和浩特市出发至清水河县城所在地城关镇,所经之处,看到当地百姓的栖居之所依然是那一排排依山势而建的传统窑洞,显得颇为荒凉。不过一位同样前往城关镇的当地人告诉记者,如今的清水河县也有了不小的变化,“有很多外地老板都到清水河来开矿淘金,富了不少人。” 
  通过交谈记者得知,随着近几年来清水河县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其所属的窑沟乡、北堡乡等乡镇纷纷吸引了一批外地老板到这里投资,路上所看见的那大大小小的烟囱就是招商引资的“政绩”。 
  应该说,正是清水河县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了来自山西、温州、河北等地的老板来此投资。在城关镇招待所外墙上,记者看到了一块由当地政府制作的《清水河县河流电网道路矿产资源分布图》,从这张巨大的地图上,记者了解到以丘陵地形为主的清水河县拥有铁、锰、镁、铝等矿产资源多达20种,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制约,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从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已经探明的矿产主要分布在与山西和陕西交界的黄河三角地带。作为清水河县分布最广、储量最多的铁矿,主要集中在县境西部黄河边上的窑沟乡和县境东南紧邻山西省的北堡乡。 
  从清水河县城到窑沟乡,需要走姑叉路再上沿黄公路才能到达。在当地司机的带领下,记者从县城出发,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放眼望去满目疮痍,远处的山和近处的土地没有丝毫生气,除了在风中摇摆的几棵沙棘树外没有任何植物,甚至连荒草都很少见到。远望是灰色的山峦,近看眼下是同样灰色的土地。 
  据当地司机介绍,近在咫尺的黄河并不能解决这里常年干旱的气候,并且这里已经不再是人们常所说的十年九旱,而是十年十旱。因为缺水,像沙棘这样的耐旱植物才得以生存下来。由于植被覆盖率差,这里的水土流失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记者所经之处,由于雨水冲刷山体和丘陵而形成的沟壑随处可见。只有汽车辗过的地方扬起的一阵阵尘土,才让人的心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从城关镇走姑叉路再上沿黄公路去窑沟乡是一条近路。司机告诉记者,窑沟乡的很多老板往返于城关和窑沟都走这条路,他们常走这条颠簸小路的原因就是想看看这条路上3家小铁厂的生产情况。顺着司机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远方灰色的视野里耸立着3个小高炉。一个早已生锈的炉体、一个冒着白烟的小烟囱,还有几个忙碌的工人就是这些小冶炼企业最直观的特征。记者发现,位于姑叉路上的这3家小冶炼企业全部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五小”企业。据了解,他们正在使用的18立方米的炉子都是三、四年前从山西和温州两地搬迁而来的,都属于已经被淘汰的炉型。 
  让记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小路上看到的这几家企业还仅仅是清水河县“五小”企业泛滥的一个缩影。 
  走完姑叉路,驶上一年前刚通车的沿黄公路,记者更有种天上地下两重天的感觉。沿黄公路顾名思义,就是公路沿黄河而建,并与高山相依相伴。在公路上,三三两两拖运矿石的拖拉机频繁驶进记者的视线。由于公路依山势而建,在前面上坡的地方,很多司机不得不停下车,坐在路边抽一袋烟休息一下。记者与一位正在路边休息的当地村民攀谈起来,据他介绍,村里很多人都跟他一样干起了拉运铁矿石的活,到2007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从矿山上将铁矿石搬到车里,再拉到四五公里远的窑沟乡卖给那些炼铁的老板,一车铁矿石大约能赚到30元左右。虽然早已是深冬,但这些坐在路边休息的拉运矿石村民身上薄薄一层外衣却早已湿透,与记者的谈话中,脸上还不时有汗珠滴落下来。 
  “五小”企业花钱消灾政府闭眼百姓受害 
  核心阅读: 
  “反正这些老板知道早晚要关门的,他们是能赚一天钱就赚一天钱。”一位村民向记者透露说。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这些小炼铁、小炼钢企业中,有的非法生产时间竟然长达五、六年之久,其最根本的生存法则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花钱消灾”。 
  人们常说黄河九曲十八湾,在窑沟乡这里,黄河照例也打了个弯就掉头向远方流去。在整个清水河县,窑沟乡是“五小”企业最为集中进行非法生产的地方之一。 
  与姑叉路上几家分散的小炼铁不同,窑沟乡内的小炼铁企业全部集中在一起,十几个烟囟排放的烟雾形成一个巨大的烟罩笼罩在这些企业的上空。记者大略数了一下,就在这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大大小小约17家小炼铁企业。这些企业使用的炉型也完全是国家明令禁止的18立方米的炉型。由于很多企业没有挂牌子,记者只能从路边看到的牌子上了解到两家企业的名称,它们分别是金潮铁厂和聚鑫铁厂。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老板都知道他们进行的是非法生产,所以很少向外界透露他们的厂名,就连一些在铁厂干活的窑沟乡村民也都不知道他们所在厂子的名称,“反正这些老板知道早晚要关门的,他们是能赚一天钱就赚一天钱。”一位村民向记者透露说。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记者以投资者的名义走进了一家铁厂。一位自称姓高的业务经理介绍说,他们是从温州过来投资的,他现在在这里共有3台18立方米的炉子,到现在为止已经生产了两年多了。 
  当记者提到淘汰工艺转移和非法生产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当地政府部门会不会来这里进行监管时,这位经理透露说,只要每月按时缴纳各种费用,就没问题了,“我们每个月大约要缴纳各种费用约20万元,地税是1台炉1个月缴2.9万元,环保费1个月缴1.8万元,工商管理费1个月缴3000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这些小炼铁、小炼钢企业中,有的非法生产时间竟然长达五、六年之久,其最根本的生存法则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花钱消灾”。 
  一位从山西大同过来的张姓老板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也介绍了类似的做法。两年前,他投资320万元建了一座18立方米的炼钢炉,每个月向当地上缴费用为1万元。而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非法的“五小”企业竟然被清水河县城关镇人民政府评为“2006年经济建设贡献奖”。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这些非法的小炼铁和小炼钢的附近还有近5家左右的小炼镁企业。而每天生活在烟雾笼罩下的百姓,污染对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即使受不了污染,他们也只能选择忍受,至于这些企业是否违法,他们更是无力去改变。 
  众多非法的“五小”企业盘聚在窑沟乡,由于可以“花钱消灾”,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基本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记者了解到,窑沟乡政府就位于离这些非法企业盘聚地仅有一路之隔的山坡上,每天俯看这些非法企业大肆“喷云吐雾”,不知道乡政府的领导们作何感想? 
  除了窑沟乡,距清水河县城关镇大约200公里远的北堡乡也是一个铁矿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因此这里也同样成了一个非法“五小”企业盘聚的地点。从进入北堡乡开始长达七、八公里的山沟里分布了7家小炼铁企业。这些企业在狭长的山沟中一字排开,各自开辟地盘进行非法生产。记者注意到,这些小炼铁企业与在窑沟乡看到的小炼铁并无多大区别,全部炉型均为国家明令淘汰的18立方米炉型。由于这条山沟两侧是高耸的山梁,这些非法“五小”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大量烟雾无法扩散出去,从而使得整个山沟完全被笼罩住,人们一到这里就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记者在对北堡乡所有的非法“五小”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一些在山西等地被淘汰的炉子正在进行安装。记者同工地上的一位工人攀谈起来,据他透露,这家企业同这个沟内的另外5家企业一样,都是从山西省偏关县转移过来。当记者询问老板们怕不怕这些被淘汰的小炼铁被当地政府取缔时,这位40多岁的人对记者的疑问满脸不屑:“当地政府5年之前就说要关这些小炼铁,5年都过去了,到现在也没关。要关停都是对外人说,该生产的还得生产。你看这沟里的企业都是招商引资请过来的,怎么可能会关掉?” 
  在进入北堡乡的这条必经之路上,真可谓是非法“五小”企业盘踞的大杂烩,土法小炼焦、小炼铁、小炼钢一应俱全。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众多非法的“五小”企业正是抓住了当地政府这种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才肆无忌惮地纷纷进驻这个地区,非法排污长达几年之久。 
  污染西进不受控制生态灾难未来难免 
  核心阅读:
  每当发达地区关停污染企业,中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团都会开出优惠条件,邀请污染企业进驻,目前这已经成了一种趋势。不受约束新一轮产业转移热潮会给西部带来财富神话还是生态灾难?恐怕会是后者,正成为污染转移承载区的清水河县已经很典型地说明了这一切。 
  针对清水河县存在的大量非法“五小”企业违法生产的情况,记者找到了清水河县环保局。一位姓付的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目前在清水河境内像这样的“五小”企业大约有20多家,对于这些企业具体的投产时间,这位局长坦言他并不清楚,“因为我自己也是2006年6月才刚刚担任清水河县环保局局长一职的。” 
  不知道企业的具体投产时间,那平时环保部门是如何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的呢?付局长介绍说,环保局监察大队每个月都会定期派人到企业进行检查,他们检查的内容就是征收排污费和检查环评手续是否齐全。 
  在付局长看来,时至今日,大量非法“五小”企业进驻清水河县,主要责任在当地政府部门。正是当地政府当时不顾资源与环境容量引进这些淘汰落后的工艺,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而对于目前在北堡乡依然存在大量非法“五小”企业正在建设的事实,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他才很勉强地表示,对于具体的企业他不清楚,但是对于违规建设的企业,他们一律都下了停建通知。 
  近几年来,随着东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冶炼、化工等行业面临整顿,成千上万的企业被取缔。但是,东部的这种产业调整在西部一些官员的眼里却蕴含着无限商机。实际上,每当发达地区关停污染企业,中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团都会开出优惠条件,邀请污染企业进驻,目前这已经成了一种趋势。 
  为了控制污染向西部地区转移,国务院在2007年11月22日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特别强调,“加强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指导,严格控制污染向西部地区转移。”但是,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强烈愿望的引导下,这个规定却被弃置一边,不被引起重视。 
  不受约束新一轮产业转移热潮会给西部带来财富神话还是生态灾难?恐怕会是后者,正成为污染转移承载区的清水河县已经很典型地说明了这一切。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