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首批104项市级“非遗”名录出炉
admin
2008-01-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通史式的扬州城,数度繁华的历史积淀,为我们留下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其中,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一颗颗珍珠尤为受到人们瞩目。昨天上午,市政府举行2008年首场新闻发
通史式的扬州城,数度繁华的历史积淀,为我们留下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其中,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一颗颗珍珠尤为受到人们瞩目。昨天上午,市政府举行2008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第一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4项),同时发布的还有第四批扬州市文保单位名单。
首批“非遗”名录涵盖11个类别
2007年初,我市开始着手进行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工作。各县(市、区)以及市直工艺、商贸等系统开展了深入的普查工作。通过普查、整理、论证、筛选,全市已经挖掘整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多项。
据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姚其立介绍,这次全市申报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共有124项,涉及非物质遗产的各个门类。这些项目均属世代相承,与历代扬州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形式。这些项目体现了扬州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文化创造力,蕴含着扬州独特的民俗风情,凝聚了扬州人民的智慧,迫切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经过专家论证、会议讨论、媒体公示等环节,最终有104个项目被市政府正式发文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和其他11个类别,其中包含了已进入国家级、省级名录的23个项目。
我市“非遗”项目独具4大亮点
市文化局局长陆苏华介绍,此次首批市级非遗名录有4大亮点:一是民间文学类项目占有一定比重。如广大老百姓所熟知和广泛流传的故事和传说“南柯一梦传说”、“隋炀帝传说”、“杜十娘传说”等等。对民间传说故事的挖掘和整理丰富了第一批市级名录。二是收录了在国内行业和领域内很有代表性、在群众中有很高知名度的项目。如淮扬菜的制作技艺、扬州民歌《茉莉花》、《杨柳青》、《拔根芦柴花》等和扬州园林建筑艺术等。三是涉及面广,填补了申报类别的空白。如高邮的临泽高跷和仪征的牛角山张氏祖传中医分别归于“杂技与竞技”类和“传统医药”类,这两类在过去申报中都从没有涉及过。而在扬州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一席的扬州学派和扬州清代画派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学价值,由于难以归类,就单辟出“其他”类别,将这两个项目予以收录。四是收录了一些处于濒危状态亟需加以保护的项目。如新集水车制作技艺。
我市“非遗”项目都是活态的
“我市此次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活态是三个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文物局副局长顾风表示。据了解,此次我市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求可谓很“苛刻”:必须是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观赏价值和影响力的项目,从市级名录来讲,就是要在扬州市有影响力的项目;必须是活态的,世代传承,有从古到今的传承体系的项目;必须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项目,制定的时间界限是清末民初。
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为什么扬州市公布的10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量上比其他城市都要多?”陆苏华表示,扬州作为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古城,符合标准的项目相应比较多,其中扬州的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就达到23个项目。此次公布的名录中,还增加了一些具有代表性、扬州名片性质的项目,如扬州民歌、谢馥春香粉制作技艺、扬州修脚技艺、扬州理发技艺等。据了解,扬州还有很多项目还在继续挖掘和整理中,以后将陆续向社会公布。
近现代文物入选“文保”单位
发布会上,市文物局副局长公布了扬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计63处,其中古建筑4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7处。从名单上看,入选的第四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跟过去相比有着明显特点,比较突出的是增加了近现代文物,如工业遗产麦粉厂旧址,近现代优秀建筑震旦中学礼堂、大陆旅社、盐务稽核所等。据介绍,优秀的工业遗产、近现代建筑和传统民居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重点。
据了解,全市现有经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30处(不含国保单位大运河扬州段),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1处。
首批“非遗”名录涵盖11个类别
2007年初,我市开始着手进行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工作。各县(市、区)以及市直工艺、商贸等系统开展了深入的普查工作。通过普查、整理、论证、筛选,全市已经挖掘整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多项。
据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姚其立介绍,这次全市申报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共有124项,涉及非物质遗产的各个门类。这些项目均属世代相承,与历代扬州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形式。这些项目体现了扬州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文化创造力,蕴含着扬州独特的民俗风情,凝聚了扬州人民的智慧,迫切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经过专家论证、会议讨论、媒体公示等环节,最终有104个项目被市政府正式发文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和其他11个类别,其中包含了已进入国家级、省级名录的23个项目。
我市“非遗”项目独具4大亮点
市文化局局长陆苏华介绍,此次首批市级非遗名录有4大亮点:一是民间文学类项目占有一定比重。如广大老百姓所熟知和广泛流传的故事和传说“南柯一梦传说”、“隋炀帝传说”、“杜十娘传说”等等。对民间传说故事的挖掘和整理丰富了第一批市级名录。二是收录了在国内行业和领域内很有代表性、在群众中有很高知名度的项目。如淮扬菜的制作技艺、扬州民歌《茉莉花》、《杨柳青》、《拔根芦柴花》等和扬州园林建筑艺术等。三是涉及面广,填补了申报类别的空白。如高邮的临泽高跷和仪征的牛角山张氏祖传中医分别归于“杂技与竞技”类和“传统医药”类,这两类在过去申报中都从没有涉及过。而在扬州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一席的扬州学派和扬州清代画派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学价值,由于难以归类,就单辟出“其他”类别,将这两个项目予以收录。四是收录了一些处于濒危状态亟需加以保护的项目。如新集水车制作技艺。
我市“非遗”项目都是活态的
“我市此次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活态是三个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文物局副局长顾风表示。据了解,此次我市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求可谓很“苛刻”:必须是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观赏价值和影响力的项目,从市级名录来讲,就是要在扬州市有影响力的项目;必须是活态的,世代传承,有从古到今的传承体系的项目;必须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项目,制定的时间界限是清末民初。
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为什么扬州市公布的10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量上比其他城市都要多?”陆苏华表示,扬州作为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古城,符合标准的项目相应比较多,其中扬州的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就达到23个项目。此次公布的名录中,还增加了一些具有代表性、扬州名片性质的项目,如扬州民歌、谢馥春香粉制作技艺、扬州修脚技艺、扬州理发技艺等。据了解,扬州还有很多项目还在继续挖掘和整理中,以后将陆续向社会公布。
近现代文物入选“文保”单位
发布会上,市文物局副局长公布了扬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计63处,其中古建筑4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7处。从名单上看,入选的第四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跟过去相比有着明显特点,比较突出的是增加了近现代文物,如工业遗产麦粉厂旧址,近现代优秀建筑震旦中学礼堂、大陆旅社、盐务稽核所等。据介绍,优秀的工业遗产、近现代建筑和传统民居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重点。
据了解,全市现有经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30处(不含国保单位大运河扬州段),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1处。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