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2007年度十大景观新闻事件评选”活动启动

admin 2007-12-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编者按:   转眼之间,又到岁末。   在这一年中,对个人来讲,有成功时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泪水,而对处于“茁壮”发展期的中国景观事业同样如此。但正是有了这些“喜悦”和“

  编者按:
  转眼之间,又到岁末。
  在这一年中,对个人来讲,有成功时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泪水,而对处于“茁壮”发展期的中国景观事业同样如此。但正是有了这些“喜悦”和“泪水”,才使得中国景观得到更好的磨练和发展。
  在今年的重大景观事件中,全球生态危机尤其凸显,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更多人的关注,因为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2007年中国景观的点点滴滴......

  1、“天下第一爆”,唤起公众资源保护意识
  1月6日,杭州市22层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楼被爆破拆除,它的寿命只有13年;1月7日,24层的青岛铁道大厦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它只存在了15年;2月12日,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在一声巨响中瞬间化为了一片废墟,而它也仅使用了18年。
  所有这些数据传达给普通大众的是中国城市建设者的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对此一针见血的指出:“城市建筑短命根源于盲目追求短期政绩”。可喜的是,最近国务院下达政策指出将资源、排污等状况与经济GDP挂钩,这将有效减少中国城市中存在的盲目建设行为。
  2、“生存艺术”与“反规划”走向世界:北大教授俞孔坚全球巡讲
  2007年元旦刚过,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博士就不断收到来自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法国凡尔赛景观学院、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墨西哥景观设计师协会等世界各地著名高校和机构发来的讲学和做主旨报告的邀请,今年共进行了18场专题演讲,听众近万人。
  俞教授将中国的景观设计学传播到世界各地,旨在建设生态与和谐社会的“生存艺术”与“反规划”的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引起了世界各国景观设计学界的密切关注。这意味着中国当代景观设计正走向世界,世界景观设计学进入一个深受当代“中国因素”影响的时代。
  3、上海世博会各项建设取得全面进展 
  2007年,上海世博会各项工作又取得了巨大进展。2月25日,创建于1865年有着“中国第一厂”之称的江南造船厂因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用地的需要,正式宣布整体搬迁到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搬迁后的厂房等设施将被合理再利用为世博会展馆,受到众人的欢迎。随后,世博会所确定的五个主题场馆及各国世博馆也进入方案设计招标阶段。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目的就是通过举办这样的人类盛大庆典,来增加不同国家人民的交流、沟通,同时,也为更好的带动上海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综合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4、中国两项景观规划设计作品再获ASLA大奖
  4月9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公布本年度专业奖项,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持的“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获得了专业设计荣誉奖(ASLA Design Honor Award)。俞孔坚博士及其北大和土人团队在五年时间内,相继五次获得举世瞩目的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规划荣誉奖和设计荣誉奖,创造了世界景观设计界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朽“神话”。
  除北京土人设计的秦皇岛汤河公园外,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主持的“2007年厦门园博园规划”项目获得了规划荣誉奖,这也是中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本土景观公司。
  5、太湖蓝藻爆发,生存危机警钟响起
  小小蓝藻搅得无锡市近200万人口生活不得安宁,这样的生态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人与自然的辩证法表明,粗暴地利用自然必然受到自然的报复。我国不少大江大湖正处在治理污染的关键时期,无锡水危机提供了一面镜子,今天的污染加害者明天就可能是受害者。而只有齐心协力地敬畏自然,才是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
  6、中国文化遗产被亮黄牌,需正确面对遗产价值
  6月29日,世界遗产委员会经过激烈讨论后认定,由于阿曼将“阿拉伯羚羊保护区”面积缩减了90%,不再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因此决定将其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次将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除名,给所有已经被列入和正在申请世界遗产的地方敲响了警钟。
  令中国人更为担忧的是,有报道说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30多项世界遗产中,故宫、天坛等6处,已经被“亮黄牌”警告要求整改。对于中国更多城市将“申遗”作为一种经济盈利的卖点的做法,我们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将其申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宣传、保护,而不是破坏,甚至无休止的索取。
  7、中国学生在IFLA和ASLA学生景观设计竞赛中喜获佳绩 
  8月27—31日,在马来西亚举办的“第44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世界大会”上,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郭湧和张杨的作品荣获“2007年IFLA国际学生景观设计竞赛”的优秀奖。而在9月11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公布了2007年学生奖项(ASLA 2007 Student Awards)获奖名单,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学生的设计作品分别获得“设计荣誉奖”“住区设计荣誉奖”。
  近几年,中国学生曾分别在近几年的国际IFLA学生设计竞赛中取得三次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的优秀成绩,让我们对中国未来景观事业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及憧憬。
  8、建设部下发建设节约型园林政策,中国正加大“生态文明”建设
  9月3日,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反对部分城市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建设所谓的“森林城市”。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各地要把城市园林绿化和“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在“节地、节水、节财”的基础上,达到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城市空气和水体污染、减少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耗能、减少城市交通和其他方面能耗的目标,这正是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科学内涵。
  9、“第五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暨2007中国景观设计师大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9月22日,北京大学第五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是“景观设计与生态安全:架起科学、实践与教育的桥梁”,3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大会每年所确定的主题都是时下现存的急需探讨解决的问题,正如俞孔坚博士所言:“景观设计是一门’生存的艺术’”,而北京大学景观教育大会的召开,可以让人们更清醒的认识到这门“艺术”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帮助人们少走弯路,用最少的时间到达“生存艺术”的彼岸。
  教育大会已成功举办五届,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景观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盛会,同时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外知名景观设计师的认同,逐渐成为他们交流思想的良好平台。 
  10、“第二届中德景观规划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
  9月23日,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德国汉诺威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德景观规划设计高层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应用:面向中国可持续城乡发展”。
  此次中德景观规划设计高层学术研讨会得到两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大力支持,紧张而又充实的精彩报告传达给我们更多的国际信息,让我们对国际最先进的生态理念、可持续的理念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促进中国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1、“第三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成功举行
  2007年9月22日,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联合建工出版社所组织的第三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在北大图书馆内正式拉开展出序幕。今年主办方收到84所高校寄来的共计400份作品,最终入围作品为126份。今年所有的初评作品都充分体现出对场地的深入分析能力,说明学生们对场地的分析能力在加强。这也恰好印证了本次教育大会所倡导的主题:景观设计学是要解决土地、解决土地上生活的人,解决土地上的生命,它们所面对的迫切的问题。
  12、2007厦门圆博园开幕 
  2007年9月23日,厦门圆博园开幕。此次厦门圆博园首次创造性的设立景观设计师园,充分体现了本届圆博会“和谐共存、传承发展”的主题,为国内外优秀的景观设计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经过专家几轮挑选,最终北京林业大学的王向荣、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日本的吉田纯一先生等八位设计师被选中。另外,厦门圆博园巧妙的规划设计方案荣获了今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颁发的规划荣誉奖。
  13、京杭大运河遗产研究取得突破,为申遗作出准备
  10月,由国家文物局立项资助、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为实现整体保护目的的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研究》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
  此研究是我国首次对大运河现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多学科的调查和分析,并试图把大运河作为国家文化遗产廊道、生态廊道、游憩廊道进行整合的开拓新研究,该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京杭大运河现状研究空白,将有利推动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基础性研究工作。
  14、圆明园保留或重建起争端,全民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有待提升
  10月18日,在“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上,圆明园学会原副会长汪之力表示,应尽快恢复圆明园原有的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并按原样重建总体十分之一的建筑物让圆明园成为保护世界文化的特殊纪念地。此话一出,立即引起众多专家的反对,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叶廷芳教授均表示:圆明园作为遗址,它是外国人在中国作案的现场,我们应该保留其原始现状。
  我们应该清楚:城市的进步与伟大并非仅仅体现于现代建筑及其新开发区,而城市的文脉、精神、内在力量与伟大纪录却深深地蕴涵于历史文化、土地、空间及其具有见证价值的“废墟”。
  1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新的伦理价值观
  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这表明,环境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党中央的关切重点。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16 生态文明的典范:大陆与香港分享2007年世界滨水设计最高荣誉奖
  2007年11月2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第25届国际城市滨水大会”上,世界滨水中心(Waterfront Center)公布了第21届世界城市滨水杰出设计“最高荣誉奖”(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Top Honor Award),浙江永宁公园与香港湿地公园两项目分享了这一世界城市滨水设计与开发利用的最高奖。 
  世界滨水设计最高荣誉奖每年颁发两项,由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世界滨水中心(Waterfront Center) 在全世界范围内遴选颁授,旨在鼓励和推动世界各地的城市和人民明智地利用他们的滨水资源。
  17、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国首次办世界自然遗产大会
  11月6日,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在峨眉山举行。会议期间,很多国家自然遗产地的代表就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履行状况、未来发展趋势、遗产地管理保护经验、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最终修改通过了关于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峨眉山宣言。
  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家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同时,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世界自然遗产大会。
  18、第一个中国味的后现代公园亮相波士顿 
  近日,骨子里渗透出亚洲感的“中国城公园”在美国波士顿建成开放,不但当地的主流媒体给予了大量报道,当地政要、市民纷纷前往游览,而且还被当地旅游部门推荐为波斯顿的亮点工程。
  据美国《波斯顿全球报》报道说,在公园的设计中,中国北京的俞孔坚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离开故土、漂泊海外的恋乡情结。评委们称设计“骨子里渗透出亚洲感”,用现代的语言讲述华人和亚裔移民艰辛的经历,使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故土与新世界的纽带,被认为是一个动人的“后现代方案”,并且,这个公园的建成,彻底改变了中国城门外的面貌。据悉,此设计为俞孔坚教授领导的土人设计团队联合当地设计事务所CRJA一起击败强劲对手后中标。
  19、第二届“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召开,探询更合理的城市规划方向
  11月16日上午,第二届“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在华中科技大学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60多位专家和城市规划工作者聚集一堂。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这一进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特别是各城市有责任和义务保持各自的本土性。然而,全球化如何影响城市的发展,城市在寻求融入全球化进程之中的同时,又如何不迷失自己的特色、保持自己的本土性是我们必须要探讨的课题。
  20、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用责任共同面对“唯一”的地球
  12月3日,“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风景如画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
  在十余天的大会期间,各国代表对当今全球气候的变化表示了担忧,并就如何缓解气候继续恶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某些话题上产生了分歧,以至于原定于12月14日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推迟到15日,态度强硬的美国在最后关头妥协,会议通过了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环保框架展开谈判的计划,同时,这也意味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就“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路线图”基本达成了一致。此次会议对应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关投票专题:2007年度十大景观新闻事件评选活动启动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