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900年圣殿重塑辉煌

admin 2007-12-10 来源:景观中国网
  佛山祖庙百年大修正式开工   2007年11月21日11时30分,老工匠余师傅在万福台顶揭下一片瓦,拉开了佛山祖庙108年来第一次全面修缮工程的帷幕。具有900多年历史的祖庙将在
  佛山祖庙百年大修正式开工 

  2007年11月21日11时30分,老工匠余师傅在万福台顶揭下一片瓦,拉开了佛山祖庙108年来第一次全面修缮工程的帷幕。具有900多年历史的祖庙将在两年后拥有更健康的“体质”。 

  百年大修:祖庙传统文化回归 

  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的祖庙,最近一次大规模修缮距今已有108年。百年沧桑,带给它的是屋面开裂、下滑,墙体严重倾斜开裂,建筑艺术构件受损毁等问题,让全面修缮工程迫在眉睫。 

  祖庙是千百年来佛山人心中的圣域,这里浓缩了佛山的历史、文化。中国社会经济史和明清经济史学者、佛山史专家罗一星曾在接受新闻界记者采访时说:“祖庙是国宝,是探究工商城镇文化、佛山地方文化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范本。”他认为,修缮祖庙是重新感受、认知、回归其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与精髓的过程,是用有价的力量去寻找无价之宝。 

  此次修缮工程由佛山市政府全额拨款。“以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艺,最好的管理,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祖庙全面修缮任务!”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志容用三个“最好”表达了该市市委市政府对祖庙全面修缮工程的支持与信心。 

  祖庙全面修缮工程包括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单体的维修,预计用两年时间完成。 

  修缮将严格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与“四保存”原则,达到修缮后不降低文物价值,在自然条件下建筑主体结构100年内不需再作修缮的目的。 

  “这不仅仅是一次修缮。”佛山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修缮的同时,还将有一系列科研成果问世。如与佛山科技学院合作的“数字祖庙”、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的祖庙建筑艺术研究等课题,这意味着此项工程更是一次全面研究祖庙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的系统工程。 

  祖庙修缮期间,边修缮边开放,市民可照常游览祖庙。分区域修缮会影响某个局部的观看,但会用原样大的喷绘围在修缮区域,把对游客的影响减小到最少,并会尽量减少对春节游客高峰的影响。 

  修缮技艺:五项新技术解决祖庙修缮难题 

  今年5月通过省级成果鉴定和项目验收的五项文物建筑修缮关键技术将根据修缮工程的具体情况应用到祖庙全面修缮工程中。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佛山市工程承包总公司高级工程师黄文铮向新闻媒体介绍了这几项新技术。 

  五项新技术分别是:“古建筑屋脊整体吊升技术”、“组合钢管矫正墙体技术”、“柔索与钢管组合矫正墙体技术”、“古建筑大木构件原位除虫防腐技术”与“古建筑旧青砖现场检测技术”。 

  古建筑屋脊上一般有各种材料形态、图案色彩的艺术装饰,极具文物价值,修缮时通过“屋脊整体吊升技术”,将使屋面与屋脊处于分离状态,屋面修复后,屋脊下降复位,从而不对屋脊造成损伤。专家组一致认为这项技术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目前国内在古建筑屋面修缮尚未解决的屋脊保护要保存原样的技术难题。 

  文物建筑墙体大面积出现倾斜、歪闪、扭曲、鼓胀等变形时,佛山市工程承包总公司一改以往拆除墙体编号重砌的做法,在国内首次提出组合钢管矫正墙体、柔索与钢管组合矫正墙体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墙体的矫正提供借鉴。“古建筑大木构件原位除虫防腐技术”亦是在国内首次提出的新方法。此外,珠三角地区古建筑旧青砖回弹测强曲线的建立,则填补了古建筑旧青砖强度检测的空白,有助于古建筑结构现场检测工作的开展。 

  先进课题:祖庙进入“数字化”时代 

  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以严格的数字化系统,记录下祖庙的一点一滴。在祖庙全面修缮开工仪式上,佛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公孙宁透露,“数字祖庙”工程已经立项,佛山科技学院将承担这一课题。 

  据已知信息,目前只有故宫和敦煌开始对古建筑采用这样的数字化采集记录系统。公孙宁介绍,“数字祖庙”简单来说就是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准确采集修缮前的原始数据,分析计算修缮的合理性,并记录修缮后的祖庙的各方面数据,如尺寸、颜色、艺术构件的结构等等,把这些数据完整保存,作为研究分析之用。 

  该项工程于去年8月就已启动,“我们一定要比施工队早进场,并比他们晚撤离。”佛山科技学院教授范劲松介绍,这个工程不是简单的现代技术的搬移,而是要在科研中不断完善的动态系统。建立起这个平台后,将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研究都起到重要作用。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