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提高城市雕塑建设总体水平是当务之急
admin
2007-11-2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城市雕塑是公共环境中最富人性化的要素,以其特殊的艺术语言和感染力,营造城市空间的美感和艺术氛围,体现着城市的品位和精神风貌,是城市文脉积淀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一座优秀
城市雕塑是公共环境中最富人性化的要素,以其特殊的艺术语言和感染力,营造城市空间的美感和艺术氛围,体现着城市的品位和精神风貌,是城市文脉积淀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一座优秀的城市雕塑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我国城市雕塑的建设工作也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五十年代初,刘开渠、王朝闻等老一辈艺术家将西方现实主义
艺术引入国内,开创了我国城市雕塑艺术的先河。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城市雕塑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并形成了几个建设高潮阶段。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相应的公众文化需求不高,城市雕塑处于一种缓慢的发展阶段。各级政府部门主要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围绕一些重点建设项目,组织建设了一批历史性、纪念性雕塑和大型公共设施的雕塑,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和十大建筑的配景雕塑等,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这个时期城市雕塑建设有几个特点:一是创作题材背景充分,针对性强;二是领导重视,集中财力、人力;三是比较尊重公共艺术规律,强调发挥集体创作精神。由于坚持了量力而行和少而精的原则,城市雕塑建设数量少,没有普遍铺开,城市雕塑建设质量总体较高。这个时期建设的许多雕塑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后,仍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现已成为后人历史文化教育的基地和游览观赏的重要景观。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经济的发展又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生机和动力。近二十年是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非同寻常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伴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雕塑建设工作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前所未有的重视,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为了适应城市雕塑建设发展的形势,加强引导和管理,1982年经文化部、建设部批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成立,明确了全国城市雕塑管理机构及建设方针和原则。随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成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机构。
1992年,文化部、建设部联合颁布了《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城市雕塑建设开始步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相应各省、市也都加大了地方法制建设的力度。
在建立城市雕塑管理机构,制订和完善有关法规的基础上,各地普遍将城市雕塑建设纳入了城市规划,基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城市雕塑建设无规划、无审批的状况。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在经历了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进入了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由粗放向精细的发展的阶段,城市建设较以往更加重视文化和形象的塑造。
各级政府部门针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战略上思想上,把城市文化和形象建设作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脉点、新途径。
当前从全国城市的情况看,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思路和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以城市雕塑为重点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发展很快,并有逐步形成建设高潮的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为了促进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协调,将城市雕塑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轨道,2003年经中编办批准,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指导职能由建设部承担,使城市雕塑建设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两年多来,各地也普遍加强了管理力量,恢复或成立了管理和指导机构,加强了对城市雕塑可行性研究、审查和验收的管理工作,促进了城市雕塑有秩序的建设和发展。
城市雕塑建设工作涉及规划、建筑、园林、文化、艺术等众多领域,具有艺术性和公共性的双重特征,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下,我国城市雕塑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不乏优秀力作。同时,由于各方面美学知识和文化准备的不足,创作精品不多,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提高我国城市雕塑建设的总体水平是当务之急。建设有影响的精品雕塑不仅需要雕塑家的艺术创造力,也需要有较高的决策水平以及全社会美学修养的提高。因此,加强社会性的宣传对提高城市雕塑建设水平和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个典型城市介绍
一、安徽省铜陵市:
以铜文化为底蕴,雕塑为载体,打造“铜陵现象”
铜陵是长江沿岸的一个中等城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铜陵市非常重视城市雕塑建设,不仅编制了城市雕塑规划,而且陆续建成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城市雕塑。应该说,铜陵市的城市雕塑建设在中、小城市中是很有特点的。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精心策划,在近乎空白的基础上,陆续建成了60余座主题鲜明、风格独特的城市雕塑。如今,漫步铜都,城市雕塑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景区、街头、居住区、广场,各类城市雕塑星罗棋布,主题多样,异彩纷呈,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卓有成效的城市雕塑建设,为铜陵积累了丰富的艺术财富,朱镕基同志来铜陵考察时称赞:“铜陵城市不大,建设的很美”。
铜陵作为一个中等城市,能够在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方面取得不凡成绩,形成自己城市的特色优势,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城市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思想
2、规划先行、科学发展
3、突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
4、坚持高标准、高质量
5、注重公众诉求和参与
铜陵市思想创新,以城市雕塑为突破口,建设特色城市的实践,不失为人们诠释了一种新的思路,称之为“铜陵现象”。
台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新尝试――推行“百分之一文化计划”
二、浙江省台州市:
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民抓住历史机遇,民营企业迅速崛起,经济、社会奇迹般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近十年已发展成为东海之滨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为了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台州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加大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力度,积极推进以城市雕塑为重点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为促进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规划、方案和建设的有效衔接,台州市吸取和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建立合理、持效、均衡、科学的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投资的政策,在省内外率先制定和实施了“百分之一文化计划”。 台州“百分之一文化计划”以政府公共政策的形式,明确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广场绿地和占地2公顷以上的工业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公共建筑、重要临街项目、居住小区等建设,必须从其建设投资总额中提取百分之一的资金,用于城市公益性、开放性、多样性的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建设。同时对所提取资金的使用、方案设计、建设标准和建后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台州市推行“百分之一文化计划”,不仅拓宽了城市公共艺术设施建设的筹资渠道,更为台州活跃的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这项计划启动后,台州城市雕塑无论在数量规模和艺术价值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对提升台州的文化品味,营造美好城市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市民乃至建设单位的欢迎和支持。
台州推行“百分之一文化计划”,是新时期推动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建设科学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种思路,而是更多的关于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建设的思考。
三、吉林省长春市: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2007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公园”之一,成为长春市的一张新名片,并拉动周遍经济的迅速发展。
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区南部的世界雕塑公园,荟萃了全球100多个国家顶级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是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艺术之园。开园几个月来,作为"北国春城"的新"名片",受到长春市民和海内外游客的高度赞誉,于2007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公园”。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是一个融汇当代雕塑艺术,展现各种雕塑艺术流派的主题公园,秉承体现现代雕塑的文化品味,融合传统自然山水园林建设手法为一体的建园观念,力邀国内外著名设计公司建设而成!
公园除拥有由国内五位著名雕塑大师叶毓山、潘鹤、程允贤、王克庆、曹春生共同设计的,由充分体现主题的23m的主碑,代表五大洲的五组铸铜人物雕像和五块反映五大洲民族风情的汉白玉浮雕组成的主题雕塑--"友谊·和平·春天"外,还拥有由来自世界110多个不同国家的270多位雕塑家创造的320多件涵盖当今世界多样艺术风格,融合各种艺术流派的精美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将结合自然的山水特点,永久陈列在公园中供世人欣赏。
公园同时拥有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的雕塑艺术馆。艺术馆外形设计独特,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雕塑作品。馆内设有特色展区,专门陈列来自五大洲风格不同的艺术精品。艺术馆还设有陈列室、教室、国际会议室和雕塑创作工作室,功能齐全,设施一流,为广大雕塑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感受艺术魅力的天地
雕塑公园内的主入口、观景平台、景观桥,均设计别致,各有特点。在二期规划中,还将建设具有传统特色的陶制品展区、名人园区和主题精神园区等。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以其作品数量之多,艺术风格之广,作品艺术水平之高,堪称世界一流,已成为充满魅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天地。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也为长春市的旅游业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成为去长春观光不可缺少的一处风景,同时也拉动了周遍经济,如地价的上涨,餐饮业等项目的蓬勃发展。
北京:加强机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城市雕塑规划,指导城市雕塑建设;加强城市雕塑管理,确保城市雕塑精品质量。
四、北京市:
北京城市雕塑发展始终以首都定位,弘扬主旋律,强调艺术性,突出国际性。取得了欣喜的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雕塑工作始终纳入城市规划轨道,始终探索法制化规范管理,始终开拓创新,已经取得了欣喜的成绩。简要总结有如下特点:
1、 加强机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1982年中央批准,在北京、上海开展城市雕塑试点。北京成立了首都城市雕塑艺术管理小组,确定的方针是“边边角角练兵”,第一批建设九座城市雕塑。1984年在首都城市雕塑艺术管理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提出城市雕塑“占领要冲,当然不让”的建设方针。选择了一批相对大体量的雕塑重要节点尝试建设。
1995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在丰台召开了“北京城市雕塑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把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工程来抓,一年完成一座,定出3年工作计划。
1996年决定成立首都城市雕塑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市委常务副书记担任组长,市委宣传部长、市政府主管城建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市规划委,市政管委,首都绿化委员会,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同年首都城市雕塑建设领导小组批准成立“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
2、加强城市雕塑规划,指导城市雕塑建设。
1993年,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城市雕塑建设规划纲要》,纲要对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的原则、管理、措施及内容进行了阐述,为北京城市雕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1984年北京市规划建设了全国第一个以雕塑为主题的“石景山雕塑公园”。
在《北京市城市雕塑规划纲要》的指导下,2000年建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2002年建设了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收藏城市雕塑180座;按照规划陆续建设了长安街城市雕塑,王府井商业街城市雕塑,黄城根遗址公园城市雕塑等。
3、加强城市雕塑管理,确保城市雕塑精品质量。
1988年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在全国是第一个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法规。1994年该规定作了修订。规定指出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雕塑建设审批工作,把城市雕塑正式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轨道,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
2004年4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北京市城市雕塑普查的通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北京城市雕塑进行全面系统的普查。通过普查,基本掌握了北京城市雕塑的总体发展情况,全市共有城市雕塑1836座,对于研究制定北京城市雕塑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和积极的促进作用。完成了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雕塑的发展始终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时代,发展速度不同,雕塑形式明显不同。当前北京重点做好奥运会城市雕塑的规划和选址建设工作,为实现人文奥运的理念,为奥运会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五、上海市
1、建立上海市城市雕塑市、区两级管理机构
为全面推进上海城市雕塑建设工作的开展,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市、区两级城市雕塑管理机构。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相关委办局担任副主任和成员,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市、区两级分别设立城雕管理机构,按照市、区两级的分工,对城市雕塑的规划、建设实行分层管理、分类指导。
市规划局设立城市雕塑与景观管理处,具体负责组织上海市、区规划的编制与报审、组织市重要地区、重大题材雕塑项目建设方案的国际征集和评审,并指导各区、县城雕建设项目的艺术评审和建设实施。
各区、县规划局设立城市雕塑与景观管理科,具体负责本区域内的城市雕塑建设及日常管理,并对居住区、企事业单位内城雕建设的分类指导和监督。
按照《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的要求,为进一步有效推进各区、县城雕建设,目前我们正抓紧开展区、县城雕委员会和城雕办的建设工作。
2、建立推进城雕建设的“三层两级”管理体制和“四位一体”的运作机制
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为决策层、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为推进层、市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为咨询层,形成“三个层面”的雕塑建设管理体制,共同推进上海城市雕塑的建设管理。
在具体的项目推进中,建立以策展人、艺术家为创作主题、艺委会为评审主体,广大市民为评议主体、市城调办为推进主体的“四位一体”的雕塑建设运作机制。
3、设立上海市、区两级的城市雕塑建设专项资金
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城市雕塑十分重视,2004年设立了上海市城市雕塑建设专项资金,资金来源由政府专项拨款、企事业单位资助和社会捐助等组成。城雕专项资金的设立,对有效推进城市雕塑建设工作开展和重点雕塑项目的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按照《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的要求,正在开展区、县城雕建设专项资金的设立,已有部分区、县完成了专项资金的设立工作。
4、实现上海市行政区域城市雕塑规划编制的全覆盖
《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是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综合考虑上海城市空间布局、历史文化、市政交通、社区网格和绿化旅游系统等,并在协调各类专业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于2004年获市政府批准实施。
按照《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上海市19各区、县在《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本区、县的发展实际,全面开展区、县域范围城雕总体规划和重点地区重要题材的控详规划的编制,2007年底将全部完成编制工作,实现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城雕规划全覆盖。
5、建立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结合旧厂房的改建,开创性地规划建设了具有开放性、公益性、国际性的集展示交流、制作孵化、雕塑储备、艺术教育四位一体的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城市雕塑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和抓手。
6、充分发挥南京路雕塑展示平台作用:
南京路雕塑邀请展是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和黄浦区政府按照《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要求,共同打造的上海“流动的雕塑艺术展示平台”。每年都组织各类中外雕塑作品到南京路上进行展示。已连续举办七届的雕塑展,随着办展的深入,展览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从学院展到个人展、从邀请展到征集展、从全国精品展到中外优秀作品展。为上海城市雕塑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旷阔的展示空间。
我国城市雕塑的建设工作也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五十年代初,刘开渠、王朝闻等老一辈艺术家将西方现实主义
艺术引入国内,开创了我国城市雕塑艺术的先河。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城市雕塑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并形成了几个建设高潮阶段。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相应的公众文化需求不高,城市雕塑处于一种缓慢的发展阶段。各级政府部门主要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围绕一些重点建设项目,组织建设了一批历史性、纪念性雕塑和大型公共设施的雕塑,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和十大建筑的配景雕塑等,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这个时期城市雕塑建设有几个特点:一是创作题材背景充分,针对性强;二是领导重视,集中财力、人力;三是比较尊重公共艺术规律,强调发挥集体创作精神。由于坚持了量力而行和少而精的原则,城市雕塑建设数量少,没有普遍铺开,城市雕塑建设质量总体较高。这个时期建设的许多雕塑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后,仍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现已成为后人历史文化教育的基地和游览观赏的重要景观。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经济的发展又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生机和动力。近二十年是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非同寻常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伴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雕塑建设工作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前所未有的重视,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为了适应城市雕塑建设发展的形势,加强引导和管理,1982年经文化部、建设部批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成立,明确了全国城市雕塑管理机构及建设方针和原则。随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成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机构。
1992年,文化部、建设部联合颁布了《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城市雕塑建设开始步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相应各省、市也都加大了地方法制建设的力度。
在建立城市雕塑管理机构,制订和完善有关法规的基础上,各地普遍将城市雕塑建设纳入了城市规划,基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城市雕塑建设无规划、无审批的状况。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在经历了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进入了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由粗放向精细的发展的阶段,城市建设较以往更加重视文化和形象的塑造。
各级政府部门针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战略上思想上,把城市文化和形象建设作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脉点、新途径。
当前从全国城市的情况看,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思路和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以城市雕塑为重点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发展很快,并有逐步形成建设高潮的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为了促进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协调,将城市雕塑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轨道,2003年经中编办批准,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指导职能由建设部承担,使城市雕塑建设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两年多来,各地也普遍加强了管理力量,恢复或成立了管理和指导机构,加强了对城市雕塑可行性研究、审查和验收的管理工作,促进了城市雕塑有秩序的建设和发展。
城市雕塑建设工作涉及规划、建筑、园林、文化、艺术等众多领域,具有艺术性和公共性的双重特征,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下,我国城市雕塑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不乏优秀力作。同时,由于各方面美学知识和文化准备的不足,创作精品不多,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提高我国城市雕塑建设的总体水平是当务之急。建设有影响的精品雕塑不仅需要雕塑家的艺术创造力,也需要有较高的决策水平以及全社会美学修养的提高。因此,加强社会性的宣传对提高城市雕塑建设水平和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个典型城市介绍
一、安徽省铜陵市:
以铜文化为底蕴,雕塑为载体,打造“铜陵现象”
铜陵是长江沿岸的一个中等城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铜陵市非常重视城市雕塑建设,不仅编制了城市雕塑规划,而且陆续建成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城市雕塑。应该说,铜陵市的城市雕塑建设在中、小城市中是很有特点的。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精心策划,在近乎空白的基础上,陆续建成了60余座主题鲜明、风格独特的城市雕塑。如今,漫步铜都,城市雕塑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景区、街头、居住区、广场,各类城市雕塑星罗棋布,主题多样,异彩纷呈,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卓有成效的城市雕塑建设,为铜陵积累了丰富的艺术财富,朱镕基同志来铜陵考察时称赞:“铜陵城市不大,建设的很美”。
铜陵作为一个中等城市,能够在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方面取得不凡成绩,形成自己城市的特色优势,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城市特色化发展的战略思想
2、规划先行、科学发展
3、突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
4、坚持高标准、高质量
5、注重公众诉求和参与
铜陵市思想创新,以城市雕塑为突破口,建设特色城市的实践,不失为人们诠释了一种新的思路,称之为“铜陵现象”。
台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新尝试――推行“百分之一文化计划”
二、浙江省台州市:
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民抓住历史机遇,民营企业迅速崛起,经济、社会奇迹般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近十年已发展成为东海之滨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为了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台州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加大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力度,积极推进以城市雕塑为重点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为促进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规划、方案和建设的有效衔接,台州市吸取和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建立合理、持效、均衡、科学的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投资的政策,在省内外率先制定和实施了“百分之一文化计划”。 台州“百分之一文化计划”以政府公共政策的形式,明确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广场绿地和占地2公顷以上的工业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公共建筑、重要临街项目、居住小区等建设,必须从其建设投资总额中提取百分之一的资金,用于城市公益性、开放性、多样性的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建设。同时对所提取资金的使用、方案设计、建设标准和建后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台州市推行“百分之一文化计划”,不仅拓宽了城市公共艺术设施建设的筹资渠道,更为台州活跃的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这项计划启动后,台州城市雕塑无论在数量规模和艺术价值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对提升台州的文化品味,营造美好城市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市民乃至建设单位的欢迎和支持。
台州推行“百分之一文化计划”,是新时期推动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建设科学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种思路,而是更多的关于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建设的思考。
三、吉林省长春市: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2007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公园”之一,成为长春市的一张新名片,并拉动周遍经济的迅速发展。
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区南部的世界雕塑公园,荟萃了全球100多个国家顶级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是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艺术之园。开园几个月来,作为"北国春城"的新"名片",受到长春市民和海内外游客的高度赞誉,于2007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公园”。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是一个融汇当代雕塑艺术,展现各种雕塑艺术流派的主题公园,秉承体现现代雕塑的文化品味,融合传统自然山水园林建设手法为一体的建园观念,力邀国内外著名设计公司建设而成!
公园除拥有由国内五位著名雕塑大师叶毓山、潘鹤、程允贤、王克庆、曹春生共同设计的,由充分体现主题的23m的主碑,代表五大洲的五组铸铜人物雕像和五块反映五大洲民族风情的汉白玉浮雕组成的主题雕塑--"友谊·和平·春天"外,还拥有由来自世界110多个不同国家的270多位雕塑家创造的320多件涵盖当今世界多样艺术风格,融合各种艺术流派的精美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将结合自然的山水特点,永久陈列在公园中供世人欣赏。
公园同时拥有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的雕塑艺术馆。艺术馆外形设计独特,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雕塑作品。馆内设有特色展区,专门陈列来自五大洲风格不同的艺术精品。艺术馆还设有陈列室、教室、国际会议室和雕塑创作工作室,功能齐全,设施一流,为广大雕塑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感受艺术魅力的天地
雕塑公园内的主入口、观景平台、景观桥,均设计别致,各有特点。在二期规划中,还将建设具有传统特色的陶制品展区、名人园区和主题精神园区等。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以其作品数量之多,艺术风格之广,作品艺术水平之高,堪称世界一流,已成为充满魅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天地。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也为长春市的旅游业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成为去长春观光不可缺少的一处风景,同时也拉动了周遍经济,如地价的上涨,餐饮业等项目的蓬勃发展。
北京:加强机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城市雕塑规划,指导城市雕塑建设;加强城市雕塑管理,确保城市雕塑精品质量。
四、北京市:
北京城市雕塑发展始终以首都定位,弘扬主旋律,强调艺术性,突出国际性。取得了欣喜的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雕塑工作始终纳入城市规划轨道,始终探索法制化规范管理,始终开拓创新,已经取得了欣喜的成绩。简要总结有如下特点:
1、 加强机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1982年中央批准,在北京、上海开展城市雕塑试点。北京成立了首都城市雕塑艺术管理小组,确定的方针是“边边角角练兵”,第一批建设九座城市雕塑。1984年在首都城市雕塑艺术管理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提出城市雕塑“占领要冲,当然不让”的建设方针。选择了一批相对大体量的雕塑重要节点尝试建设。
1995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在丰台召开了“北京城市雕塑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把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工程来抓,一年完成一座,定出3年工作计划。
1996年决定成立首都城市雕塑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市委常务副书记担任组长,市委宣传部长、市政府主管城建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市规划委,市政管委,首都绿化委员会,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同年首都城市雕塑建设领导小组批准成立“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
2、加强城市雕塑规划,指导城市雕塑建设。
1993年,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城市雕塑建设规划纲要》,纲要对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的原则、管理、措施及内容进行了阐述,为北京城市雕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1984年北京市规划建设了全国第一个以雕塑为主题的“石景山雕塑公园”。
在《北京市城市雕塑规划纲要》的指导下,2000年建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2002年建设了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收藏城市雕塑180座;按照规划陆续建设了长安街城市雕塑,王府井商业街城市雕塑,黄城根遗址公园城市雕塑等。
3、加强城市雕塑管理,确保城市雕塑精品质量。
1988年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在全国是第一个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法规。1994年该规定作了修订。规定指出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雕塑建设审批工作,把城市雕塑正式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轨道,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
2004年4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北京市城市雕塑普查的通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北京城市雕塑进行全面系统的普查。通过普查,基本掌握了北京城市雕塑的总体发展情况,全市共有城市雕塑1836座,对于研究制定北京城市雕塑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和积极的促进作用。完成了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雕塑的发展始终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时代,发展速度不同,雕塑形式明显不同。当前北京重点做好奥运会城市雕塑的规划和选址建设工作,为实现人文奥运的理念,为奥运会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五、上海市
1、建立上海市城市雕塑市、区两级管理机构
为全面推进上海城市雕塑建设工作的开展,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市、区两级城市雕塑管理机构。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担任主任,相关委办局担任副主任和成员,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市、区两级分别设立城雕管理机构,按照市、区两级的分工,对城市雕塑的规划、建设实行分层管理、分类指导。
市规划局设立城市雕塑与景观管理处,具体负责组织上海市、区规划的编制与报审、组织市重要地区、重大题材雕塑项目建设方案的国际征集和评审,并指导各区、县城雕建设项目的艺术评审和建设实施。
各区、县规划局设立城市雕塑与景观管理科,具体负责本区域内的城市雕塑建设及日常管理,并对居住区、企事业单位内城雕建设的分类指导和监督。
按照《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的要求,为进一步有效推进各区、县城雕建设,目前我们正抓紧开展区、县城雕委员会和城雕办的建设工作。
2、建立推进城雕建设的“三层两级”管理体制和“四位一体”的运作机制
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为决策层、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为推进层、市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为咨询层,形成“三个层面”的雕塑建设管理体制,共同推进上海城市雕塑的建设管理。
在具体的项目推进中,建立以策展人、艺术家为创作主题、艺委会为评审主体,广大市民为评议主体、市城调办为推进主体的“四位一体”的雕塑建设运作机制。
3、设立上海市、区两级的城市雕塑建设专项资金
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城市雕塑十分重视,2004年设立了上海市城市雕塑建设专项资金,资金来源由政府专项拨款、企事业单位资助和社会捐助等组成。城雕专项资金的设立,对有效推进城市雕塑建设工作开展和重点雕塑项目的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按照《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的要求,正在开展区、县城雕建设专项资金的设立,已有部分区、县完成了专项资金的设立工作。
4、实现上海市行政区域城市雕塑规划编制的全覆盖
《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是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综合考虑上海城市空间布局、历史文化、市政交通、社区网格和绿化旅游系统等,并在协调各类专业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于2004年获市政府批准实施。
按照《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上海市19各区、县在《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本区、县的发展实际,全面开展区、县域范围城雕总体规划和重点地区重要题材的控详规划的编制,2007年底将全部完成编制工作,实现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城雕规划全覆盖。
5、建立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结合旧厂房的改建,开创性地规划建设了具有开放性、公益性、国际性的集展示交流、制作孵化、雕塑储备、艺术教育四位一体的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城市雕塑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和抓手。
6、充分发挥南京路雕塑展示平台作用:
南京路雕塑邀请展是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和黄浦区政府按照《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要求,共同打造的上海“流动的雕塑艺术展示平台”。每年都组织各类中外雕塑作品到南京路上进行展示。已连续举办七届的雕塑展,随着办展的深入,展览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从学院展到个人展、从邀请展到征集展、从全国精品展到中外优秀作品展。为上海城市雕塑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旷阔的展示空间。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