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1833座碉楼面对开发保护难题

admin 2007-07-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2007年6月28日上午,在新西兰基督城第31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广东省开平市的碉楼与村落群顺利通过表决,与中国南方喀斯特、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人文或自然景观一起,跻身
  2007年6月28日上午,在新西兰基督城第31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广东省开平市的碉楼与村落群顺利通过表决,与中国南方喀斯特、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人文或自然景观一起,跻身世界遗产行列,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也是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市是广东省地级市江门下属县级市,现存的1833座碉楼,散落在开平郊外。最早的碉楼出现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40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返乡华侨在此大规模仿照西方建筑形式,兴建碉楼,数量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3000多座。 

  今日现存的大部分碉楼保存完好,或通过修复基本恢复原貌,直观地记载着从古希腊到古罗马、欧洲中世纪的拜占庭和哥特式,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革命时期的建筑痕迹。无论数量、精美程度、风格种类,在国内外乡土建筑中都实为罕见,也是现有世界遗产中还很缺乏的遗产项目。 

  申遗成功,让开平碉楼成为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从此面临新的机会与挑战。据开平碉楼申遗办公室资料组副组长吴就良介绍,政府现在已规划了自力村碉楼群、马降龙碉楼群、方氏灯楼和锦江里碉楼群4个旅游景点区,其中自力村碉楼群刚刚尝试对外开放。今后,也会按照世遗保护公约,在适度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 

  少开发,多开放 

  “申遗成功后这两天,自力村碉楼群的工作人员还没上班,就有好几辆旅游大巴在外面等着。”吴就良说。 

  据报道,在开平碉楼申遗期间,开平市旅游局局长邝积康曾预测,全广东省的黄金旅游线路将重新组合,开平乃至江门的旅游产业将呈现井喷式的发展。 

  吴就良透露,政府已规划了自力村碉楼群、马降龙碉楼群、方氏灯楼和锦江里碉楼群4个旅游景点区,其中自力村碉楼群刚刚尝试对外开放。 

  但目前尚未有大规模的开发,“以后也不会大规模开发。”吴就良说,“现在这4个景点区附近都没有建酒楼和旅馆,只有一些品尝农家菜的地方。”他补充,江门市政府现在采取代管的形式,碉楼主人的产权不动,今后会逐渐对破旧的碉楼进行修复。 

  由于现在90%以上的碉楼已无人居住,加之地处空气潮湿的南方,有不少大门紧锁,长年累月下来,缺少通风透气,这些钢铁铸成的门窗便会生锈,无法打开。“有不少碉楼已经根本进不去了。”7月初刚从开平碉楼游览归来的参观者马丹说。 

  在申遗大会讨论过程中,也重点提到今后的保护开发的问题。世界遗产委员会鼓励游人参观世界遗产,让世人知道遗产的价值。但对开发过当或保护不当的遗产,世遗也会给予黄牌警告。“政府也会按照世遗的保护公约去保护碉楼。”吴就良透露,今后碉楼的门票费用中,会有一部分提成用作专项保护基金,来维护碉楼现在呈现的自然状态。 

  吴就良还透露,碉楼今后的保护措施,有可能借鉴意大利一些地区管理古堡的模式。“意大利很多地区的古堡,游人一块钱即可租住。管理方的想法是只要有人住,古堡就有利于保护,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便于修缮。”吴就良说,“要保护碉楼,就要通过利用它来完成。“碉楼的设施和现代楼房功能相差不多,每层都有厨房、厅,还带有露台,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但由于解放后大部分就无人居住,所以一直没有电灯,也没接自来水,这些落后的配套在政府代管后都会慢慢改造。” 

  乡村里的洋建筑 

  几年前,开平碉楼申遗之初,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曾前去考察。“当时开始寻找重要的国家遗产,就想到广东碉楼。我去看的时候,很多碉楼还没有修复,但那时当地已经认识到这是个好东西。其实广东一带有很多华侨建筑,大部分都拆掉了,但碉楼保存下来。” 

  阮仪三指出,碉楼是特殊时期、特殊地段的特殊产物。19世纪末,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华侨受到政策排挤返回开平。这里地势低洼,常有洪涝之忧,加之当地盗匪猖獗,于是建造碉楼,防匪防涝。后来,为了彰显身份,楼层也越建越高,风格花样不断翻新。当地人也能够以包容的胸怀接纳国外的新鲜事物,给了碉楼聚居的机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碉楼建造兴旺,数量曾一度达到3000多座。 

  开平申遗高级顾问程建军从2001年开始负责开平碉楼环境整治规划和建筑艺术研究他指出,不少碉楼的建筑图纸,是华侨从海外带回,但施工却由当地工匠完成,融入了当地人自己的理解。 

  “碉楼把西洋的古典和中国的古典相结合,建筑外观是西式的,但细部的花纹、内部的装修是中式的。它反映的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阮仪三补充。 

  在申遗成功之前,碉楼在2002年6月就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吴就良介绍,按照文物法的有关规定,碉楼群的核心区不会大肆建造,缓冲区在未来会根据颜色、高度等方面的限制,适度建餐馆等配套设置。 

  “保护不是为了旅游开发,而是为了留下优秀的遗产。保护得很好的文物会成为重要旅游资源,因此旅游上要有严格管理、适度开发。比如碉楼内部的楼梯狭小,如果客容量是一天登200人,就要每段时间限制人数,进行管理,不要一哄而上。”阮仪三教授建议。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