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农村都加大了对村场硬底化的建设力度,很好地改变了农村昔日“晴天尘满天,雨天地泥泞”的恶劣环境,然而在进行硬底化建设过程中,部分村庄由于不注意保护古树名木,使许多很有价值的古树名木惨死在现代文明中,令人惋惜,引人深思。
古树名木经历过自然灾难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而生存下来,本身就是生命的奇迹。它是一个地方人文思想的承传,更是大自然赋于人类的宝贵遗产。最近笔者随有关部门及专家到我市各地农村进行调研时发现,我市部分农村在新村庄建设时对保护古树名木重视力度不够,或者是方法不对,造成一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古树名木死亡,应引起重视。
历史因此倒算800年
近年来,媒体对邦塘村的古建筑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引起了旅游界的浓厚兴趣。然而,这些造工巧究的古建筑离现在无非只有百多年历史,而矗立在这些古建筑前面的几棵大树,其中一棵树龄却有900年,少的也有300岁高龄。这些古树不但是当地的一笔财富,它对雷州半岛乃至更广泛地区几百年来的地理、气候、历史等变化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笔者发现这些具有极高价值的古树都在不同程度地枯死,其中一棵已经完全丧失生机。
一位同行的城乡建设管理人员痛心地介绍说,邦塘村人在这些大树旁兴建了一座文化楼,古树底下数百平方米的地面被铺上一层厚厚的水泥改作看台,文化楼周围的环境明显是好了,但旁边的几棵大树由于地面被水泥大面积密封,树根无法吸收地表氧分而慢慢死亡。
笔者在多处村庄发现,一些所谓风景树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在遂溪县城月镇陈家村文化活动中心前面的一块空地上,该村群众在进行场地建设时将几棵相拥而生的野荔枝树善意地保留下来,而且还将树底下的地面铺上了水泥。陈家村人对荔枝树的“好意”并没有给它们带来郁郁葱葱,反而使其中三棵野荔枝树很快枯死。在遂溪县吴村一棵在半年前还长势旺盛的榕树,村民出于对它的一片爱心,或者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景观效果。用水泥将它“圈养”起来,现在也已经枝枯叶落。
市建设局谢科长痛心地说,在规划建设时多次强调不要把古树底下地面封死,但部分村民就是不听,甚至有些村民认为树有多大根有多深,即使封闭地面也不会令古树死亡。有园林方面专家指出,其实,古树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千百年的生存环境一旦受到大的改变,随时就会危及生命,这就是许多古树死在现代文明的原因。
笔者在调研时发现,我市广大农村能有幸存活这么多有价值的古树名木,有相当大的原因却是农民长期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中,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将这些老态龙钟的大树视为神物而加以保护或不敢破坏,而得以保存下来。这种悲哀挽救了许多有价值的古树名木的生命,或许也算是一种幸运,但在现代社会里这些树木还有这么幸运吗?各地多处“风水树”被盗,被视为神物的古树被卖进城,农村的古树面临着一场严酷的“文明洗礼”。
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2004年12月30日,我市出台了《湛江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林业主管部门是所在地城市规划区外范围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并制定了许多相关的保护、奖励、惩罚措施。但笔者认为该《办法》没对上述案例的“好意”、“善举”作出明确指引,许多古树名木就是惨死在这种情况下。当前,正是农村建设进行如火如荼之际,加强农村古树名木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在原有的保护管理措施外,还应与时俱进出地制订出更科学有效的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和保护措施。此外,通过大力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自觉保护意识,改变以往对古树崇拜为保护古树为现代文明行为,加大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尤其是要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早介入加大对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相关知识的教育;各级农村规划建设部门在破旧建新的工作中要把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放在首位,新的建设要以不破坏古树名木为前提。要保证财政的投入,不是台出一纸空文,便万事大吉。对古树名木实行专人管护,确保每株古树名木都有一名林业技术干部负责联系,一名专门管护人员负责日常管护工作。
为人类营造舒适环境的硬底化,却给树木带来万劫不复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