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搬迁地产悬念:让城市在历史和创意中成长
admin
2007-04-10
来源:景观中国网
首钢搬迁后旧址的功能,已初步定位为“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 。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如果出现一块7.07平方公里的“空地”意味着什么?
首钢搬迁后旧址的功能,已初步定位为“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 。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如果出现一块7.07平方公里的“空地”意味着什么?
这块即将出现的“空地”就是首钢工业区。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方案,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2010年首钢将搬迁完成。消息传出,首钢工业区的改造规划立即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新闻焦点。
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关于首钢旧址功能定位的猜测一直备受关注。各类猜测中,有认为首钢工业区旧址将建设创意产业园区的,有说建休闲旅游区的,有说建工业遗产文化主题公园的,有说做商业地产开发的……
3月21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一位负责人称,首钢搬迁后,已经通到首钢东门的西长安街延长线将被打通,直接通到门头沟,穿过首钢的区域基本定位为“中央办公区”,已有中央单位表示愿意搬迁。
一直关注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瞭望》新闻周刊联系采访石景山区负责人时,被以“话题敏感”为由婉拒。而同一时间,关于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议论再次被引爆。
经过《瞭望》新闻周刊多方联系,具体承担《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北京市规划委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钢搬迁后,工业区旧址的功能已初步定位为“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这意味着,首钢后时代的地产悬念初步破解,一旦《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实施,北京西部将崛起一座承载工业文化特色和城市活力的功能区。
北京市规划委同时透露,将有一部分首钢工业文化遗产作为城市记忆被永久保留下来,“我们倾向于保护性开发,如果以推平头的形式将首钢推掉重来,是对这座城市,也是对我国工业发展史不负责任的做法。”
此外,相关专家提出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业主题游览、行政办公商务区、休闲旅游等设想均被科学合理地采纳,纳入《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
一座钢城从北京市区的谢幕,标志着一个城市特定历史时代的结束。相关专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首钢搬迁及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方向,是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一次功能反省和再定位,是工业区改造模式的全新探索。
一个城市的世纪记忆
在中国,很少有一家企业能够像首钢这样,被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和注释;也很少有一家企业能够像首钢这样具有一个时代的标本意义。
首钢位于北京西部的石景山区,建厂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策层认为北京应该承载更多的生产功能,要建设成全国的“经济中心”,首钢成为体现这一决策思想的重要棋子。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首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结构完整,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钢铁工业社区。
人们对首钢的感情,首先来源于企业的巨大贡献。截至2003年末,首钢资产总额为477亿元(其中钢铁业资产371亿元),净资产241亿元。从1979年到2003年,首钢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358亿元。首钢对北京市的社会贡献平均每年均在60亿元左右。
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首钢是否要搬迁的争论就开始出现。当时引发争论的由头是首钢已成为北京的重大污染源。住在石景山区的人们都有着这样的记忆,每天早上起来后,家里的灰尘都有厚厚的一层。随着北京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首钢已从“北京西郊”变至北京城区。
首钢搬迁调整的大幕在2005年拉开,尽管当时的钢铁市场一路飘红,6月30日,首钢历史上第一座大型高炉仍准时停产了,它每年可产生铁90余万吨。2006年5月9日,世界上炉龄寿命最长的首钢二号焦炉停产,它42年来生产焦炭648万多吨,产出焦炉煤气26亿立方米,曾为北京市民生活提供了优质能源。
人们对首钢的复杂情愫,并没有因为首钢要搬迁的决定而改变。几十米高的厂房、纵横的铁路、巍峨的高炉……首钢搬迁后,北京的这些“工业记忆”是否也会从人们的视野里永远消失?人们将如何对待一个城市的工业历史?
探索工业区改造新型模式
旧的企业搬迁了,最简单的也是最通用的做法就是“推倒重来”,但面对首钢这种标志性企业时,规划部门深入探索保护性开发的新型改造模式,让工业区改造兼得社会、经济、文化、环保等多重效益。
首先是如何面对工业文化遗产的问题。有近90年历史的老工业企业,每一段铁轨和每一间厂房,无形中都已成为北京近百年工业史的见证。北京市规划委的专家告诉本刊记者:“首钢搬迁之后,北京工业发展的这段历史要保留下来,不能成为城市的一段空白。”
在国外,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已成为一种潮流。如作为德国工业标志的鲁尔地区,其许多工业建筑和设施在停产之后被完成地保留下来,并变成一个休闲旅游和创意文化产业的基地。
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也越来越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2006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在无锡市召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这一论坛发出“无锡建议”,强调注重经济调整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这是我国官方首次提出将工业设施作为文化遗产来保护。
在首钢的改造规划问题上,北京市规划委先后收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十几份提案、议案,都涉及到对北京市工业文化遗产进行合理保护的问题。一些提案中提到:“虽然一些传统企业面临搬迁、转产,但是不能因为其生产功能的消失而被完全拆卸,建成千篇一律的新城。”
“事实上,我们在停产拆迁的过程中,已经对具有文物价值的厂房和设备,采取了保护性措施。”首钢董事长朱继民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首钢和北京市规划部门已经委托清华大学组成专门的专家组,在厂区内进行摸底调研,并将需要保护或保留的工业遗产项目,一一列出清单。如一座在建厂初期便存在的办公楼和一台产于上个世纪初的德国西门子设备,是其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工业古董”。
其次,对首钢的改造规划体现出节约型社会的特点。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说一些厂房,如果拆掉,不仅产生大量工业垃圾,而且造成事实上的浪费。有些厂房完全可以被重新利用,注入新的功能,如可以将厂房改造成创意园区、拍摄基地等。
同时,北京市规划委会同相关部门,就《国内外工业区改造与更新案例研究》《首钢工业区现状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利用研究》《首钢工业区新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首钢地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研究》《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水体景观恢复和水资源配置研究》等相关子专题展开深入研究论证。
相关专家认为,在对工业文化遗产情况、现有资源情况、污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北京市规划部门给出的首钢工业区旧址的功能定位是符合实际的,也体现了全新的企业搬迁改造理念。
北京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温宗勇说,该规划的研究范围是在首钢主厂区用地707公顷的基础上扩大为856公顷,制定了实现地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协调统一、均衡发展的规划目标。规划充分听取了规划、经济、交通、环保、文物等相关领域国家级专家组意见。
探索中也出现多种难题。如由于我们国家没有一个工业文化遗产的标准及相应立法,对工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成为最棘手的难题。北京市规划部门介绍,此类难题的处理方式上,都是采取专家反复论证的方式,反复听取专家意见再决定取舍,力求留下遗产不留遗憾。
首钢搬迁后旧址的功能,已初步定位为“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 。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如果出现一块7.07平方公里的“空地”意味着什么?
这块即将出现的“空地”就是首钢工业区。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方案,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2010年首钢将搬迁完成。消息传出,首钢工业区的改造规划立即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新闻焦点。
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关于首钢旧址功能定位的猜测一直备受关注。各类猜测中,有认为首钢工业区旧址将建设创意产业园区的,有说建休闲旅游区的,有说建工业遗产文化主题公园的,有说做商业地产开发的……
3月21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一位负责人称,首钢搬迁后,已经通到首钢东门的西长安街延长线将被打通,直接通到门头沟,穿过首钢的区域基本定位为“中央办公区”,已有中央单位表示愿意搬迁。
一直关注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瞭望》新闻周刊联系采访石景山区负责人时,被以“话题敏感”为由婉拒。而同一时间,关于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议论再次被引爆。
经过《瞭望》新闻周刊多方联系,具体承担《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北京市规划委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钢搬迁后,工业区旧址的功能已初步定位为“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这意味着,首钢后时代的地产悬念初步破解,一旦《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实施,北京西部将崛起一座承载工业文化特色和城市活力的功能区。
北京市规划委同时透露,将有一部分首钢工业文化遗产作为城市记忆被永久保留下来,“我们倾向于保护性开发,如果以推平头的形式将首钢推掉重来,是对这座城市,也是对我国工业发展史不负责任的做法。”
此外,相关专家提出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业主题游览、行政办公商务区、休闲旅游等设想均被科学合理地采纳,纳入《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
一座钢城从北京市区的谢幕,标志着一个城市特定历史时代的结束。相关专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首钢搬迁及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方向,是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一次功能反省和再定位,是工业区改造模式的全新探索。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如果出现一块7.07平方公里的“空地”意味着什么?
这块即将出现的“空地”就是首钢工业区。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方案,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2010年首钢将搬迁完成。消息传出,首钢工业区的改造规划立即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新闻焦点。
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关于首钢旧址功能定位的猜测一直备受关注。各类猜测中,有认为首钢工业区旧址将建设创意产业园区的,有说建休闲旅游区的,有说建工业遗产文化主题公园的,有说做商业地产开发的……
3月21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一位负责人称,首钢搬迁后,已经通到首钢东门的西长安街延长线将被打通,直接通到门头沟,穿过首钢的区域基本定位为“中央办公区”,已有中央单位表示愿意搬迁。
一直关注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瞭望》新闻周刊联系采访石景山区负责人时,被以“话题敏感”为由婉拒。而同一时间,关于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议论再次被引爆。
经过《瞭望》新闻周刊多方联系,具体承担《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北京市规划委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钢搬迁后,工业区旧址的功能已初步定位为“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这意味着,首钢后时代的地产悬念初步破解,一旦《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实施,北京西部将崛起一座承载工业文化特色和城市活力的功能区。
北京市规划委同时透露,将有一部分首钢工业文化遗产作为城市记忆被永久保留下来,“我们倾向于保护性开发,如果以推平头的形式将首钢推掉重来,是对这座城市,也是对我国工业发展史不负责任的做法。”
此外,相关专家提出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业主题游览、行政办公商务区、休闲旅游等设想均被科学合理地采纳,纳入《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
一座钢城从北京市区的谢幕,标志着一个城市特定历史时代的结束。相关专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首钢搬迁及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方向,是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一次功能反省和再定位,是工业区改造模式的全新探索。
一个城市的世纪记忆
在中国,很少有一家企业能够像首钢这样,被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和注释;也很少有一家企业能够像首钢这样具有一个时代的标本意义。
首钢位于北京西部的石景山区,建厂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策层认为北京应该承载更多的生产功能,要建设成全国的“经济中心”,首钢成为体现这一决策思想的重要棋子。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首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结构完整,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钢铁工业社区。
人们对首钢的感情,首先来源于企业的巨大贡献。截至2003年末,首钢资产总额为477亿元(其中钢铁业资产371亿元),净资产241亿元。从1979年到2003年,首钢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358亿元。首钢对北京市的社会贡献平均每年均在60亿元左右。
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首钢是否要搬迁的争论就开始出现。当时引发争论的由头是首钢已成为北京的重大污染源。住在石景山区的人们都有着这样的记忆,每天早上起来后,家里的灰尘都有厚厚的一层。随着北京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首钢已从“北京西郊”变至北京城区。
首钢搬迁调整的大幕在2005年拉开,尽管当时的钢铁市场一路飘红,6月30日,首钢历史上第一座大型高炉仍准时停产了,它每年可产生铁90余万吨。2006年5月9日,世界上炉龄寿命最长的首钢二号焦炉停产,它42年来生产焦炭648万多吨,产出焦炉煤气26亿立方米,曾为北京市民生活提供了优质能源。
人们对首钢的复杂情愫,并没有因为首钢要搬迁的决定而改变。几十米高的厂房、纵横的铁路、巍峨的高炉……首钢搬迁后,北京的这些“工业记忆”是否也会从人们的视野里永远消失?人们将如何对待一个城市的工业历史?
探索工业区改造新型模式
旧的企业搬迁了,最简单的也是最通用的做法就是“推倒重来”,但面对首钢这种标志性企业时,规划部门深入探索保护性开发的新型改造模式,让工业区改造兼得社会、经济、文化、环保等多重效益。
首先是如何面对工业文化遗产的问题。有近90年历史的老工业企业,每一段铁轨和每一间厂房,无形中都已成为北京近百年工业史的见证。北京市规划委的专家告诉本刊记者:“首钢搬迁之后,北京工业发展的这段历史要保留下来,不能成为城市的一段空白。”
在国外,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已成为一种潮流。如作为德国工业标志的鲁尔地区,其许多工业建筑和设施在停产之后被完成地保留下来,并变成一个休闲旅游和创意文化产业的基地。
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也越来越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2006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在无锡市召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这一论坛发出“无锡建议”,强调注重经济调整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这是我国官方首次提出将工业设施作为文化遗产来保护。
在首钢的改造规划问题上,北京市规划委先后收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十几份提案、议案,都涉及到对北京市工业文化遗产进行合理保护的问题。一些提案中提到:“虽然一些传统企业面临搬迁、转产,但是不能因为其生产功能的消失而被完全拆卸,建成千篇一律的新城。”
“事实上,我们在停产拆迁的过程中,已经对具有文物价值的厂房和设备,采取了保护性措施。”首钢董事长朱继民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首钢和北京市规划部门已经委托清华大学组成专门的专家组,在厂区内进行摸底调研,并将需要保护或保留的工业遗产项目,一一列出清单。如一座在建厂初期便存在的办公楼和一台产于上个世纪初的德国西门子设备,是其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工业古董”。
其次,对首钢的改造规划体现出节约型社会的特点。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说一些厂房,如果拆掉,不仅产生大量工业垃圾,而且造成事实上的浪费。有些厂房完全可以被重新利用,注入新的功能,如可以将厂房改造成创意园区、拍摄基地等。
同时,北京市规划委会同相关部门,就《国内外工业区改造与更新案例研究》《首钢工业区现状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利用研究》《首钢工业区新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首钢地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研究》《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水体景观恢复和水资源配置研究》等相关子专题展开深入研究论证。
相关专家认为,在对工业文化遗产情况、现有资源情况、污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北京市规划部门给出的首钢工业区旧址的功能定位是符合实际的,也体现了全新的企业搬迁改造理念。
北京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温宗勇说,该规划的研究范围是在首钢主厂区用地707公顷的基础上扩大为856公顷,制定了实现地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协调统一、均衡发展的规划目标。规划充分听取了规划、经济、交通、环保、文物等相关领域国家级专家组意见。
探索中也出现多种难题。如由于我们国家没有一个工业文化遗产的标准及相应立法,对工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成为最棘手的难题。北京市规划部门介绍,此类难题的处理方式上,都是采取专家反复论证的方式,反复听取专家意见再决定取舍,力求留下遗产不留遗憾。
首钢搬迁后旧址的功能,已初步定位为“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 。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如果出现一块7.07平方公里的“空地”意味着什么?
这块即将出现的“空地”就是首钢工业区。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方案,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2010年首钢将搬迁完成。消息传出,首钢工业区的改造规划立即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新闻焦点。
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关于首钢旧址功能定位的猜测一直备受关注。各类猜测中,有认为首钢工业区旧址将建设创意产业园区的,有说建休闲旅游区的,有说建工业遗产文化主题公园的,有说做商业地产开发的……
3月21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一位负责人称,首钢搬迁后,已经通到首钢东门的西长安街延长线将被打通,直接通到门头沟,穿过首钢的区域基本定位为“中央办公区”,已有中央单位表示愿意搬迁。
一直关注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瞭望》新闻周刊联系采访石景山区负责人时,被以“话题敏感”为由婉拒。而同一时间,关于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议论再次被引爆。
经过《瞭望》新闻周刊多方联系,具体承担《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北京市规划委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钢搬迁后,工业区旧址的功能已初步定位为“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这意味着,首钢后时代的地产悬念初步破解,一旦《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实施,北京西部将崛起一座承载工业文化特色和城市活力的功能区。
北京市规划委同时透露,将有一部分首钢工业文化遗产作为城市记忆被永久保留下来,“我们倾向于保护性开发,如果以推平头的形式将首钢推掉重来,是对这座城市,也是对我国工业发展史不负责任的做法。”
此外,相关专家提出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业主题游览、行政办公商务区、休闲旅游等设想均被科学合理地采纳,纳入《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
一座钢城从北京市区的谢幕,标志着一个城市特定历史时代的结束。相关专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首钢搬迁及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方向,是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一次功能反省和再定位,是工业区改造模式的全新探索。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