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重生九道关
admin
2007-03-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沿线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她曾经是江南各地货物北上的必经之路,是沿线各城市商业发展的依靠,也是我国南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然而,千百年后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沿线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她曾经是江南各地货物北上的必经之路,是沿线各城市商业发展的依靠,也是我国南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然而,千百年后的今天,污染、破坏性开发、管理散乱已经成了她的新特征。
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举行“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记者会,刘枫、刘庆柱、单霁翔、舒乙四位全国政协委员为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开出了“处方”。
1、长期未能引起重视
众所周知,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两项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在长城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得到初步有效保护的今天,“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长期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昨天表示,进入21世纪以后,大运河的保护才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枫在昨天上午的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全体大会上发言表示,虽然国务院已将京杭大运河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也已将大运河列入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沿河不少地方也正在对运河实施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整治工程,但是,保护和申遗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临问题也不少。
这其中第一要提到的问题就是,对保护和申遗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尚未引起国家层面和沿河各地的足够重视。
2、缺乏保护方案
京杭大运河南北长1700多公里,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个省市,以及18个市区,如此大的一个范围和区域,“大运河上究竟家底是什么,文化遗产的数量是什么,目前并没有很清晰的调查。”单霁翔说。文化遗产家底不清,缺乏保护方案成为保护和申遗所面临的又一问题。
著名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的助手齐欣也曾表示,到底大运河两岸涉及多少个城市?从申遗角度来讲,我们是不是拿北京和杭州这一段去提出申遗?现在都不清楚。
对此,单霁翔也透露了下一步我国计划开展的保护工作中,其中就有对大运河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家底。另外,刘枫更是建议全国政协牵头,成立由国家相关部门、有关专家、沿河政府和政协参加的京杭大运河研究机构,对京杭大运河及沿线开展全面调查,摸清文化遗产家底,协调和督促有关保护和申遗工作。
3、流域环境污染严重
在昨天的记者会上,单霁翔给大家看了几组照片,表明了大运河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比如风水龙王庙,缺乏保护,已经进入修缮了。排污河、垃圾站和伐木场,每说到这些现状,单霁翔都会形容为“令人痛心”。
流域环境严重污染,文物本体年久失修,都已成为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一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水泥船被撞后的船身解体,发动机外露的挂桨机船噪声、尾气污染严重,还不时发生船舶漏油事件,这些都使大运河流域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对此,单霁翔表示,下一步国家建立健全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呼吁制定大运河保护条例。
据了解,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龙王庙行宫、省级保护单位的余杭的“广义桥”,杭州的古城桥、北京市的运通桥和天津市的后天宫都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为大运河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
4、建设性开发破坏环境
目前,“令人担心的遗产在房地产开发中环境受到了干扰。”单霁翔说,这些建设性的破坏,威胁文化遗产的背景环境。
据了解,现在运河上的古代水工建筑以及与运河相关的重要古建筑“建设性破坏”不止,沿河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趋消亡。“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引起高度重视,熟视无睹,任其发展,这条流淌千年的‘历史之河、文明之河、经贸之河’,将继续遭受自然退化,人为毁坏,直至消亡。”刘枫对这些问题深感焦虑。
刘枫还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京杭大运河古河道相衔接的设计方案,在充分利用古河道的过程中,减少或降低对运河历史遗存和风貌的破坏,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加大治污力度,全面修复运河生态环境。
5、保护性开发损害真实性
近代以来,随着铁路等现代化交通方式的兴起,以及黄河改道、泥沙淤积、河道缺水,京杭大运河的航运功能已被大大削弱,山东济宁以北段已丧失了通航能力。一些古老的河坝、船闸、桥梁或是因年久失修而消失,或是在近现代以来的整修中被拆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存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受到了损害。
有专家说,对大运河伤害最大的两个因素,一是污染,一个便是开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曾公开表示,一些地方在改造历史街区时新建了许多仿古建筑,却不懂正确地保护修缮办法,结果在做出假古董的同时,损毁了历史遗存。比如,江苏某镇要在26.5公里原生态的古邗沟遗址上打造投资总计4亿元的京杭运河度假村,其中不乏高层酒店、豪华别墅,那些珍贵的近代产业遗址、明代坝址像擦黑板一样被抹去了。
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文化遗产的完整与真实是申遗的前提。要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十分重要。
6、沿线城市呈现趋同化
京杭大运河途经18个市区,“沿线城市缺少文化特色,呈现趋同化的倾向。”单霁翔如是说。
而提到保护,很多人很容易简单地理解为在河岸修一个栏杆,或者建一个草坪、建一个广场,在沿线趋同或者千篇一律,就有损于大运河的地域特色。如何避免趋同,避免简单化保护?对此,单霁翔认为,京杭大运河南北1700多公里,跨越了我们国家的北方地区,就古代文化来说,应该说河北一代是燕赵文化,山东一带是齐鲁文化,江浙一带是吴越文化,如果按照大运河来说还有河洛文化。不同的古代文化区延续到现在,也是一种多元的文化。
“我们现在申报的是文化遗产,应该保护它的多元性,尽管我们创造条件,不是为了打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共同文化,而是要恢复和保留原来的文化多元性。”单霁翔说,各地的政府和相关的文化部门在实际当中要遵守世界遗产公约当中的相关规定,只有这样做,申遗才能成功,也才能恢复或者保留原来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7、多头并管协调不力
刘枫昨天表示,长期以来,大运河的保护和整治,存在条块分割、多头并管的局面,缺乏整体保护规划和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这成为制约大运河申遗和保护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对此,刘枫建议,应成立以国务院领导同志牵头的京杭大运河管理委员会,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协调保护、申遗和开发利用工作,避免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即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沿途18个城市不能各自为政,应该统一行动。沿途各个城市都要高度重视,一起行动。各个地方都要根据全国的统一布置,搞好本段的工作,包括保护、整治、投入,要搞好分段工作。
刘枫还建议,要尽快编制《京杭大运河保护总体规划》,明确保护标准和重点。同时,单霁翔也认为,我国要建立健全适应大运河跨地域、跨流域、跨部门的保护管理体制,明确相关的保护责任。
8、申遗缺乏专设机构
针对京杭大运河申遗过程中的争议,刘枫建议应由全国政协牵头,成立由国家相关部门、有关专家、沿河政府和政协参加的京杭大运河研究机构,对京杭大运河及沿线开展全面调查,摸清文化遗产家底,协调和督促有关保护和申遗工作。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与刘枫的想法不谋而合。他给出了更具体的方案:由国务院主持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召集有关部委、沿线各有关省和城市的主要领导人成立一个“领导委员会”,负责提出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基本方针和整体思路,并通过定期会议的方式协调各个方面工作。
在制定大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依据所制定的相关国家文件精神成立“中国京杭大运河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全面履行京杭大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和组织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
9、沿岸排污严重
近百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大运河受到了很大破坏。据全国政协组织专家考察的结果,在有的城市,大运河已成为最大的垃圾场,有的则成了排污沟;防护林被砍,湿地恶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近代工业的遗迹成为经济活动抢夺的战场,沿河历史文化遗存损毁严重,房地产等各种破坏性开发正在摧残古老的运河。
在大运河南端起点杭州,长期以来,由于排污设施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加上大量工业企业入驻运河沿岸,过去相当长时间,运河实际上成了“天然排污场”,成了污染最严重、水质最差的河道之一。有段时间,从苏州坐船到杭州,甚至有“闻到臭,到杭州”的说法。在黄河以北大运河许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状况较为普遍。而大运河沿线的这些环境问题则急需加大力度整治。
●关于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历史上,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目前,大运河济宁以北河段没有水。
●关于专项经费
国家给大运河保护的专项经费今年有望达12.5亿元。单霁翔表示:“我们国家这些年在文化遗产投入方面应该说是每年上一个台阶。”单霁翔对此很是欣慰,4年前国家拨付的专项经费大约是2.5亿元,今年则可望达到12.5亿元,增长的幅度很快,甚至有的是100%的增加。京杭大运河沿线去年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投入已经增加到80多亿元。“但是基数太小,面对这么大规模的、待修的文物建筑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单霁翔坦言。
●关于南水北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舒乙昨天表示,南水北调,因为北方严重缺水,所以要把长江的水往北边运,分三路,东路、中路、西路。东路要沿着京杭大运河这条线往山东、天津、北京送水。目前有两个方案,一是把运河的古道变成运水的渠道。另外一个是埋大管子,沿着基本上平行的这个做很多的泵站,“现在意见非常不一致”。
舒乙建议,先治污,先把污染源掐断,然后把沿途的古迹保护好,或者是每一个城市先把自己的那段做好,即每个城市将自己的小环境营造好。
作者:邓琳 金冰/文 王晓莹/图
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举行“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记者会,刘枫、刘庆柱、单霁翔、舒乙四位全国政协委员为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开出了“处方”。
1、长期未能引起重视
众所周知,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两项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在长城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得到初步有效保护的今天,“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长期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昨天表示,进入21世纪以后,大运河的保护才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枫在昨天上午的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全体大会上发言表示,虽然国务院已将京杭大运河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也已将大运河列入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沿河不少地方也正在对运河实施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整治工程,但是,保护和申遗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临问题也不少。
这其中第一要提到的问题就是,对保护和申遗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尚未引起国家层面和沿河各地的足够重视。
2、缺乏保护方案
京杭大运河南北长1700多公里,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个省市,以及18个市区,如此大的一个范围和区域,“大运河上究竟家底是什么,文化遗产的数量是什么,目前并没有很清晰的调查。”单霁翔说。文化遗产家底不清,缺乏保护方案成为保护和申遗所面临的又一问题。
著名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的助手齐欣也曾表示,到底大运河两岸涉及多少个城市?从申遗角度来讲,我们是不是拿北京和杭州这一段去提出申遗?现在都不清楚。
对此,单霁翔也透露了下一步我国计划开展的保护工作中,其中就有对大运河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家底。另外,刘枫更是建议全国政协牵头,成立由国家相关部门、有关专家、沿河政府和政协参加的京杭大运河研究机构,对京杭大运河及沿线开展全面调查,摸清文化遗产家底,协调和督促有关保护和申遗工作。
3、流域环境污染严重
在昨天的记者会上,单霁翔给大家看了几组照片,表明了大运河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比如风水龙王庙,缺乏保护,已经进入修缮了。排污河、垃圾站和伐木场,每说到这些现状,单霁翔都会形容为“令人痛心”。
流域环境严重污染,文物本体年久失修,都已成为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一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水泥船被撞后的船身解体,发动机外露的挂桨机船噪声、尾气污染严重,还不时发生船舶漏油事件,这些都使大运河流域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对此,单霁翔表示,下一步国家建立健全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呼吁制定大运河保护条例。
据了解,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龙王庙行宫、省级保护单位的余杭的“广义桥”,杭州的古城桥、北京市的运通桥和天津市的后天宫都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为大运河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
4、建设性开发破坏环境
目前,“令人担心的遗产在房地产开发中环境受到了干扰。”单霁翔说,这些建设性的破坏,威胁文化遗产的背景环境。
据了解,现在运河上的古代水工建筑以及与运河相关的重要古建筑“建设性破坏”不止,沿河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趋消亡。“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引起高度重视,熟视无睹,任其发展,这条流淌千年的‘历史之河、文明之河、经贸之河’,将继续遭受自然退化,人为毁坏,直至消亡。”刘枫对这些问题深感焦虑。
刘枫还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京杭大运河古河道相衔接的设计方案,在充分利用古河道的过程中,减少或降低对运河历史遗存和风貌的破坏,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加大治污力度,全面修复运河生态环境。
5、保护性开发损害真实性
近代以来,随着铁路等现代化交通方式的兴起,以及黄河改道、泥沙淤积、河道缺水,京杭大运河的航运功能已被大大削弱,山东济宁以北段已丧失了通航能力。一些古老的河坝、船闸、桥梁或是因年久失修而消失,或是在近现代以来的整修中被拆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存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受到了损害。
有专家说,对大运河伤害最大的两个因素,一是污染,一个便是开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曾公开表示,一些地方在改造历史街区时新建了许多仿古建筑,却不懂正确地保护修缮办法,结果在做出假古董的同时,损毁了历史遗存。比如,江苏某镇要在26.5公里原生态的古邗沟遗址上打造投资总计4亿元的京杭运河度假村,其中不乏高层酒店、豪华别墅,那些珍贵的近代产业遗址、明代坝址像擦黑板一样被抹去了。
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文化遗产的完整与真实是申遗的前提。要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十分重要。
6、沿线城市呈现趋同化
京杭大运河途经18个市区,“沿线城市缺少文化特色,呈现趋同化的倾向。”单霁翔如是说。
而提到保护,很多人很容易简单地理解为在河岸修一个栏杆,或者建一个草坪、建一个广场,在沿线趋同或者千篇一律,就有损于大运河的地域特色。如何避免趋同,避免简单化保护?对此,单霁翔认为,京杭大运河南北1700多公里,跨越了我们国家的北方地区,就古代文化来说,应该说河北一代是燕赵文化,山东一带是齐鲁文化,江浙一带是吴越文化,如果按照大运河来说还有河洛文化。不同的古代文化区延续到现在,也是一种多元的文化。
“我们现在申报的是文化遗产,应该保护它的多元性,尽管我们创造条件,不是为了打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共同文化,而是要恢复和保留原来的文化多元性。”单霁翔说,各地的政府和相关的文化部门在实际当中要遵守世界遗产公约当中的相关规定,只有这样做,申遗才能成功,也才能恢复或者保留原来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7、多头并管协调不力
刘枫昨天表示,长期以来,大运河的保护和整治,存在条块分割、多头并管的局面,缺乏整体保护规划和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这成为制约大运河申遗和保护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对此,刘枫建议,应成立以国务院领导同志牵头的京杭大运河管理委员会,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协调保护、申遗和开发利用工作,避免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即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沿途18个城市不能各自为政,应该统一行动。沿途各个城市都要高度重视,一起行动。各个地方都要根据全国的统一布置,搞好本段的工作,包括保护、整治、投入,要搞好分段工作。
刘枫还建议,要尽快编制《京杭大运河保护总体规划》,明确保护标准和重点。同时,单霁翔也认为,我国要建立健全适应大运河跨地域、跨流域、跨部门的保护管理体制,明确相关的保护责任。
8、申遗缺乏专设机构
针对京杭大运河申遗过程中的争议,刘枫建议应由全国政协牵头,成立由国家相关部门、有关专家、沿河政府和政协参加的京杭大运河研究机构,对京杭大运河及沿线开展全面调查,摸清文化遗产家底,协调和督促有关保护和申遗工作。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与刘枫的想法不谋而合。他给出了更具体的方案:由国务院主持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召集有关部委、沿线各有关省和城市的主要领导人成立一个“领导委员会”,负责提出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基本方针和整体思路,并通过定期会议的方式协调各个方面工作。
在制定大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依据所制定的相关国家文件精神成立“中国京杭大运河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全面履行京杭大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和组织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
9、沿岸排污严重
近百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大运河受到了很大破坏。据全国政协组织专家考察的结果,在有的城市,大运河已成为最大的垃圾场,有的则成了排污沟;防护林被砍,湿地恶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近代工业的遗迹成为经济活动抢夺的战场,沿河历史文化遗存损毁严重,房地产等各种破坏性开发正在摧残古老的运河。
在大运河南端起点杭州,长期以来,由于排污设施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加上大量工业企业入驻运河沿岸,过去相当长时间,运河实际上成了“天然排污场”,成了污染最严重、水质最差的河道之一。有段时间,从苏州坐船到杭州,甚至有“闻到臭,到杭州”的说法。在黄河以北大运河许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状况较为普遍。而大运河沿线的这些环境问题则急需加大力度整治。
●关于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6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历史上,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目前,大运河济宁以北河段没有水。
●关于专项经费
国家给大运河保护的专项经费今年有望达12.5亿元。单霁翔表示:“我们国家这些年在文化遗产投入方面应该说是每年上一个台阶。”单霁翔对此很是欣慰,4年前国家拨付的专项经费大约是2.5亿元,今年则可望达到12.5亿元,增长的幅度很快,甚至有的是100%的增加。京杭大运河沿线去年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投入已经增加到80多亿元。“但是基数太小,面对这么大规模的、待修的文物建筑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单霁翔坦言。
●关于南水北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舒乙昨天表示,南水北调,因为北方严重缺水,所以要把长江的水往北边运,分三路,东路、中路、西路。东路要沿着京杭大运河这条线往山东、天津、北京送水。目前有两个方案,一是把运河的古道变成运水的渠道。另外一个是埋大管子,沿着基本上平行的这个做很多的泵站,“现在意见非常不一致”。
舒乙建议,先治污,先把污染源掐断,然后把沿途的古迹保护好,或者是每一个城市先把自己的那段做好,即每个城市将自己的小环境营造好。
作者:邓琳 金冰/文 王晓莹/图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