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国内景观生态学发展之路
admin
2007-03-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 正确认识景观生态学要从教育入手 近年来,景观生态学逐渐成为景观设计界的“新宠”,频繁出现在各种项目中。然而,对“景观生态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 正确认识景观生态学要从教育入手
近年来,景观生态学逐渐成为景观设计界的“新宠”,频繁出现在各种项目中。然而,对“景观生态”的错误理解;景观生态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的欠缺;习惯于传统思维模式,缺少相关技术;缺乏科学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等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其前进的步伐。近日,记者就国内景观生态学发展问题采访了业内部分权威人士,他们从教育、理论、实践的角度发表了意见。
“由于对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一知半解和望文生义,已经在公众中造成了对生态学的误解,在伤害着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专业的发展。房地产楼盘,尤其是遍布各地的景观大道大量引种非乡土观赏植物,采取高密度苗圃式种植方式获取立竿见影的绿化效果,摧毁城市河流自然河床和岸线打造的滨河公园,制造的是反生态的‘景观生态’假象,完全违背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城市生态学与景观规划专家李迪华略带忧心的表示。
理解内涵是根本
李迪华解释说,很多人认为所谓的景观生态学就是“景观”加“生态”,这犯了概念性错误。而导致这一系列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业内对“景观”概念理解混乱。关于景观,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解,一是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与“风景”同义,作为审美对象,以人的美学体验为评价依据和标准,因此对视觉效果尤为重视;二是地理学上的,指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土壤、生物和人类活动共同构成的综合体,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特点,是用格局表述其空间的相互关系;三是生态学上的,指特定地域空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体,通过对过程和格局的研究,揭示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学是景观设计学重要的学科基础,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为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提供了与生态学知识相结合的途径。
随着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地理学的景观概念和生态学的景观概念已经越来越模糊,通常可以不加以严格区分,但美学意义的景观和地理学与生态学的景观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景观设计学是建立在自然和人文与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作为景观设计学学科对象的景观,通常包含了景观表述上不同层面的含义,如一片河漫滩,它是河流自然发育历史的产物,是一个生态系统,是地理学和生态学意义上河流景观的一部分,但同时它又可以作为审美对象,是美学和风景意义上的景观。
紧抓教育是关键
虽然国外并没有像国内一样把“生态”一词炒得很热,但定位却很高,生态学被喻为是地球的医学。与之相比,国内虽然时时把生态挂在嘴边,但行动上却有所欠缺,这一点在教育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李迪华举例说,一个去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攻读景观设计硕士学位(MLA)的中国学生回来说,那里的景观设计学系就好比是生态学系,在导师的要求下,一年下来,他修了6门与生态学有关的课程,包括土壤学、植物学基础、本地植物学(专门研究和认识当地植物)、生态学基础、河湖生态学,当然还有景观生态学,其中大部分课程都是由本系教师自己开设或者外系教师专为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开设的。
而对国内的规划和设计教育,李迪华却表示了极大的困惑:“很多高校本科为学生开设了景观生态学课程,可是却没有自然地理学、植物学、土壤学、气象与气候、地质与地貌学、生态学等这样一些必不可少的基本课程。
学生虽然学习了景观生态学,但却对什么是景观都一知半解”。他指出,每年申请北大景观设计学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不少本科是学习园林专业的,却连100种植物都认不全。而认识的植物中大多是所谓的“观赏植物”和“园林植物”,对乡土植物,那些身边最常见的植物却视而不见。而作为一个好的中国景观设计师,至少应该认识500到1000种植物,知道常用植物材料的拉丁名、生活习性和科名。北京的一家园艺公司,花大价钱从国外引进了150种观赏植物,后来发现其中竟然有超过120种植物的原产地是中国,不少就长在西山上。这些其实都是教育缺陷惹的祸,而“教育不当引起的恶性循环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将会要很长时间才能消除和改变。”
李迪华表示,以上问题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我国有维管植物3万5千多种,但常用的园林植物全国加起来也就一二百种,也导致目前很多的景观设计生态性的缺乏,这将对我国景观规划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要改变这种情况,目前的景观教育体系就必须改变,与西方先进的教育体系接轨,并根据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情况,建立起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景观概念上的知识结构体系。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刘滨谊: 景观生态学应从三方面发展
“我国传统园林注重的是观赏效果和诗情画意的意境,并没有突出的生态意识,而当今LA的发展核心都是围绕着生态学展开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理事,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刘滨谊教授对目前国际上生态学发展有着清楚的认识,因此在采访刚刚开始他就明确的指出了自己的观点。
刘滨谊指出,可以从三个方面描述国内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状况,一是理论传播;二是方法、技术、研究和应用;三是在社会中体现出的对于生态学道德伦理的教育和意识。这三个方面是从研究所到具体应用再到普及到全民中的过程,一步比一步更加社会化,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尽管目前国内在理论传播方面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多是纸上谈兵,还有很多内容亟待研究深化。与之相比,具体方法、技术和应用方面则更紧迫的需要有所发展。刘滨谊说:“受传统园林和建筑学思想的影响,现在的很多景观规划只考虑设计的终极形态,只注重外形,但生态学更强调过程,强调规划每时每刻的状态,它是一种科学,讲求理性,规划和设计离不开大量准确的数据。比如生物多样性、湿地状态、水体和土壤情况,这些都要用科学的数据表示出来。现在国内的湿地规划设计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但其他方面还有很大欠缺,这跟专业队伍对生态学认知的缺乏是紧密相关的,生态学的概念只有在设计中体现出来,才能更为广泛直观的传播,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转变将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却是一个必然的过程。2000年我开始负责做张家港市暨阳湖生态园区规划设计,项目地处市中心区,总共4.41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有大约90公顷的水面和70公顷的湿地。经过整个的生态性规划,目前中央水面水质甚至达到了一级饮用水标准,周围水域也达到二级水平。这证明园区规划达到了真正的生态标准,而不像很多项目,以为有了水、种上树就是生态了。”
刘滨谊同时强调,讲生态不是不讲文化,讲技术不是不讲艺术,生态是基础和核心,但最终追求的目标还是文化。生态了才会自然,自然了才会美丽,美丽了才有资格讲求文化,才能实现景观与风景园林真正的和谐统一。
易道公司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黄智聪: 应用景观生态需要智慧
即便是在全球范围,易道公司也是规划设计界为数不多的拥有专门的生态规划团队的设计公司。当几乎各个领域都在高举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大旗的时候,易道的一些理念和长期实践得来的经验,也许能给国内设计企业和从业者们以启迪。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易道公司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黄智聪。
精英云集生态规划团队
虽然易道公司拥有一支30多人的生态领域专家队伍,但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市场,易道两年前着手组建大陆的生态规划团队。据黄智聪介绍,虽然公司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客观条件的缺失还是给他们带来了两大阻力:一是人才缺乏。即便在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找到了这方面的专家,也缺乏基本的实践经验,因此公司要组织力量进行实践培训;二是推广难。当时国内这方面的意识还不是很强,很多甲方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聘请生态规划团队,所以易道基本是无偿对项目进行生态规划。可喜的是现在整个社会氛围在不断变好,这方面的工作也开始得到认可。现在易道在内地的生态规划团队已经发展到十五六人,包括水、土壤、动植物、地理信息系统等多方面专家,近期还将引进噪音研究的人才。公司计划到2008年将生态团队发展到30人左右,力求生态方面的每个元素都兼顾到。
对于这么大的一个团队是否会给公司带来很大负担,黄智聪表示,除了参与公司的规划设计工作,这些专家还会有各自的专项研究,和政府有一些合作项目。比如现在公司水方面的研究专家就在与北京市水利局进行北京水系统研究。
规划设计与生态队伍相结合
对于规划设计组和生态组两个团队怎样结合,如何做出一个完善的设计方案,黄智聪认为这并不是难以攻克的难关。“易道的做法就是规划设计组的人做分析规划并提出方案,需要生态组加入时,这些专家会给出生态方面的专业意见,对不合理的地方做出修正。不断的交流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重要的是,易道的很多景观规划人员都有生态学的学习背景,有着比较专业的认识,因此交流非常顺畅。”黄智聪说,“对于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生态学方面的教育,国外做的相对较好,一般都会设置相应的必修或选修课程,而国内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
对于国内其他设计公司,黄智聪指出:“毕竟拥有如此庞大专业的生态规划团队对绝大多数公司来说不现实,所以聘请临时专家是一个既能解决问题,又节省成本的方法。规划设计向生态型发展是一个全球的必然趋势,因此生态规划是不可或缺的。”
“挖个湖、植上树、种上花就是生态了,这是目前很多设计的错误,也是很多人的误区。真正的生态是在一个特定地区,是否应该有湖,有多大,是什么样的,种上什么树,引来什么动物。”黄智聪说,“比如我们做北京的项目,甲方想挖个湖,但也许我们的生态规划团队就会建议不这样做。因为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挖个小湖,不但要定期补水,还有水污染处理等很多问题,反而引发生态问题。生态但不盲目,就需要通盘考虑,这就是生态规划团队起到的作用。”
黄智聪最后还提到,生态性应该成为政府考察规划是否合格的内容之一,并将其标准化和透明化,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对规划中噪音、空气等许多方面就有着明确严格的要求,这样做不但对使用者有利,也将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景观生态学逐渐成为景观设计界的“新宠”,频繁出现在各种项目中。然而,对“景观生态”的错误理解;景观生态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的欠缺;习惯于传统思维模式,缺少相关技术;缺乏科学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等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其前进的步伐。近日,记者就国内景观生态学发展问题采访了业内部分权威人士,他们从教育、理论、实践的角度发表了意见。
“由于对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一知半解和望文生义,已经在公众中造成了对生态学的误解,在伤害着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专业的发展。房地产楼盘,尤其是遍布各地的景观大道大量引种非乡土观赏植物,采取高密度苗圃式种植方式获取立竿见影的绿化效果,摧毁城市河流自然河床和岸线打造的滨河公园,制造的是反生态的‘景观生态’假象,完全违背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城市生态学与景观规划专家李迪华略带忧心的表示。
理解内涵是根本
李迪华解释说,很多人认为所谓的景观生态学就是“景观”加“生态”,这犯了概念性错误。而导致这一系列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业内对“景观”概念理解混乱。关于景观,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解,一是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与“风景”同义,作为审美对象,以人的美学体验为评价依据和标准,因此对视觉效果尤为重视;二是地理学上的,指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土壤、生物和人类活动共同构成的综合体,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特点,是用格局表述其空间的相互关系;三是生态学上的,指特定地域空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体,通过对过程和格局的研究,揭示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学是景观设计学重要的学科基础,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为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提供了与生态学知识相结合的途径。
随着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地理学的景观概念和生态学的景观概念已经越来越模糊,通常可以不加以严格区分,但美学意义的景观和地理学与生态学的景观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景观设计学是建立在自然和人文与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作为景观设计学学科对象的景观,通常包含了景观表述上不同层面的含义,如一片河漫滩,它是河流自然发育历史的产物,是一个生态系统,是地理学和生态学意义上河流景观的一部分,但同时它又可以作为审美对象,是美学和风景意义上的景观。
紧抓教育是关键
虽然国外并没有像国内一样把“生态”一词炒得很热,但定位却很高,生态学被喻为是地球的医学。与之相比,国内虽然时时把生态挂在嘴边,但行动上却有所欠缺,这一点在教育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李迪华举例说,一个去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攻读景观设计硕士学位(MLA)的中国学生回来说,那里的景观设计学系就好比是生态学系,在导师的要求下,一年下来,他修了6门与生态学有关的课程,包括土壤学、植物学基础、本地植物学(专门研究和认识当地植物)、生态学基础、河湖生态学,当然还有景观生态学,其中大部分课程都是由本系教师自己开设或者外系教师专为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开设的。
而对国内的规划和设计教育,李迪华却表示了极大的困惑:“很多高校本科为学生开设了景观生态学课程,可是却没有自然地理学、植物学、土壤学、气象与气候、地质与地貌学、生态学等这样一些必不可少的基本课程。
学生虽然学习了景观生态学,但却对什么是景观都一知半解”。他指出,每年申请北大景观设计学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不少本科是学习园林专业的,却连100种植物都认不全。而认识的植物中大多是所谓的“观赏植物”和“园林植物”,对乡土植物,那些身边最常见的植物却视而不见。而作为一个好的中国景观设计师,至少应该认识500到1000种植物,知道常用植物材料的拉丁名、生活习性和科名。北京的一家园艺公司,花大价钱从国外引进了150种观赏植物,后来发现其中竟然有超过120种植物的原产地是中国,不少就长在西山上。这些其实都是教育缺陷惹的祸,而“教育不当引起的恶性循环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将会要很长时间才能消除和改变。”
李迪华表示,以上问题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我国有维管植物3万5千多种,但常用的园林植物全国加起来也就一二百种,也导致目前很多的景观设计生态性的缺乏,这将对我国景观规划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要改变这种情况,目前的景观教育体系就必须改变,与西方先进的教育体系接轨,并根据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情况,建立起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景观概念上的知识结构体系。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刘滨谊: 景观生态学应从三方面发展
“我国传统园林注重的是观赏效果和诗情画意的意境,并没有突出的生态意识,而当今LA的发展核心都是围绕着生态学展开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理事,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刘滨谊教授对目前国际上生态学发展有着清楚的认识,因此在采访刚刚开始他就明确的指出了自己的观点。
刘滨谊指出,可以从三个方面描述国内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状况,一是理论传播;二是方法、技术、研究和应用;三是在社会中体现出的对于生态学道德伦理的教育和意识。这三个方面是从研究所到具体应用再到普及到全民中的过程,一步比一步更加社会化,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尽管目前国内在理论传播方面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多是纸上谈兵,还有很多内容亟待研究深化。与之相比,具体方法、技术和应用方面则更紧迫的需要有所发展。刘滨谊说:“受传统园林和建筑学思想的影响,现在的很多景观规划只考虑设计的终极形态,只注重外形,但生态学更强调过程,强调规划每时每刻的状态,它是一种科学,讲求理性,规划和设计离不开大量准确的数据。比如生物多样性、湿地状态、水体和土壤情况,这些都要用科学的数据表示出来。现在国内的湿地规划设计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但其他方面还有很大欠缺,这跟专业队伍对生态学认知的缺乏是紧密相关的,生态学的概念只有在设计中体现出来,才能更为广泛直观的传播,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转变将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却是一个必然的过程。2000年我开始负责做张家港市暨阳湖生态园区规划设计,项目地处市中心区,总共4.41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有大约90公顷的水面和70公顷的湿地。经过整个的生态性规划,目前中央水面水质甚至达到了一级饮用水标准,周围水域也达到二级水平。这证明园区规划达到了真正的生态标准,而不像很多项目,以为有了水、种上树就是生态了。”
刘滨谊同时强调,讲生态不是不讲文化,讲技术不是不讲艺术,生态是基础和核心,但最终追求的目标还是文化。生态了才会自然,自然了才会美丽,美丽了才有资格讲求文化,才能实现景观与风景园林真正的和谐统一。
易道公司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黄智聪: 应用景观生态需要智慧
即便是在全球范围,易道公司也是规划设计界为数不多的拥有专门的生态规划团队的设计公司。当几乎各个领域都在高举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大旗的时候,易道的一些理念和长期实践得来的经验,也许能给国内设计企业和从业者们以启迪。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易道公司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黄智聪。
精英云集生态规划团队
虽然易道公司拥有一支30多人的生态领域专家队伍,但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市场,易道两年前着手组建大陆的生态规划团队。据黄智聪介绍,虽然公司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客观条件的缺失还是给他们带来了两大阻力:一是人才缺乏。即便在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找到了这方面的专家,也缺乏基本的实践经验,因此公司要组织力量进行实践培训;二是推广难。当时国内这方面的意识还不是很强,很多甲方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聘请生态规划团队,所以易道基本是无偿对项目进行生态规划。可喜的是现在整个社会氛围在不断变好,这方面的工作也开始得到认可。现在易道在内地的生态规划团队已经发展到十五六人,包括水、土壤、动植物、地理信息系统等多方面专家,近期还将引进噪音研究的人才。公司计划到2008年将生态团队发展到30人左右,力求生态方面的每个元素都兼顾到。
对于这么大的一个团队是否会给公司带来很大负担,黄智聪表示,除了参与公司的规划设计工作,这些专家还会有各自的专项研究,和政府有一些合作项目。比如现在公司水方面的研究专家就在与北京市水利局进行北京水系统研究。
规划设计与生态队伍相结合
对于规划设计组和生态组两个团队怎样结合,如何做出一个完善的设计方案,黄智聪认为这并不是难以攻克的难关。“易道的做法就是规划设计组的人做分析规划并提出方案,需要生态组加入时,这些专家会给出生态方面的专业意见,对不合理的地方做出修正。不断的交流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重要的是,易道的很多景观规划人员都有生态学的学习背景,有着比较专业的认识,因此交流非常顺畅。”黄智聪说,“对于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生态学方面的教育,国外做的相对较好,一般都会设置相应的必修或选修课程,而国内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
对于国内其他设计公司,黄智聪指出:“毕竟拥有如此庞大专业的生态规划团队对绝大多数公司来说不现实,所以聘请临时专家是一个既能解决问题,又节省成本的方法。规划设计向生态型发展是一个全球的必然趋势,因此生态规划是不可或缺的。”
“挖个湖、植上树、种上花就是生态了,这是目前很多设计的错误,也是很多人的误区。真正的生态是在一个特定地区,是否应该有湖,有多大,是什么样的,种上什么树,引来什么动物。”黄智聪说,“比如我们做北京的项目,甲方想挖个湖,但也许我们的生态规划团队就会建议不这样做。因为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挖个小湖,不但要定期补水,还有水污染处理等很多问题,反而引发生态问题。生态但不盲目,就需要通盘考虑,这就是生态规划团队起到的作用。”
黄智聪最后还提到,生态性应该成为政府考察规划是否合格的内容之一,并将其标准化和透明化,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对规划中噪音、空气等许多方面就有着明确严格的要求,这样做不但对使用者有利,也将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