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城市“圈水工程”背后的巨大隐患

admin 2007-01-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亲水近水”的人文环境不仅是城市市民追求的美好生活,也完善着城市的环境和景观风貌。因此,近年来我省一些主要城市相继投入巨大投资实施“圈水造景工程”,然而老百姓欢迎
  “亲水近水”的人文环境不仅是城市市民追求的美好生活,也完善着城市的环境和景观风貌。因此,近年来我省一些主要城市相继投入巨大投资实施“圈水造景工程”,然而老百姓欢迎、政府重视的这一举措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记者昨日从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了解到,经过深入调研之后,民盟陕西省委员会提出城市“圈水工程”将带来六大生态问题,亟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现状:城市水景观不断涌现

  最近几年,我省部分大中城市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开始了营造“亲水近水”人文环境,出现了大造城市水景观之风。截止2005年10月,我省已有西安、延安、宝鸡、咸阳4市实施了“拦河造湖”计划。拥有浐河、灞河等河流的西安市为了打造“西北第一水城”,继投资近5亿元开辟人工水面3.6平方公里后,2006年又新开工建设“广运潭”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形成近7平方公里的湖面;咸阳市在渭河河道上建造了“咸阳湖”,规划投资6-10亿元,最终将形成6.4平方公里水面。延安市也准备计划投资2.95亿元在延河上修建9座橡胶坝,在河上建5个景观功能区和4个景点。

  忧虑:缺水省份反而奢侈用水

  虽然“圈水工程”的建成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不少的水利、环保专家却认为这些城市之喜中却隐含着生态之忧。民盟陕西省委指出,我省是全国水资源最紧缺的省份之一,居全国第18位,且65%集中在汛期,71%集中在陕南,使得关中、陕北的水资源更加紧缺。陕北人均水资源量也低于国际社会公认的最低需水线,而关中地区作为陕西省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也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远远低于绝对缺水线。耗巨资圈占大量淡水造景的这种水资源利用奢侈之风,不仅不符合省情、水情,还导致生态隐患丛生。

  问题:六大生态隐患祸及未来

  ■地上成景,地下成灾:“圈水造湖”使城市地下水位短期内大起大落,影响建筑安全。有些城市在“圈水”形成巨大水面后,市内地下水位不断上涨,导致地下人防工程多处涌水,一些防空洞成了“地下河”。如果防空洞被长期浸泡出现坍塌,必将对建筑密集、高楼林立的城区构成巨大威胁。
  ■上游成景,下游成灾:上游筑坝拦水,必将影响河流生态基流,造成下游河道部分时段干涸、断流,激化上下游之间、城乡之间用水矛盾。枯水季节,城里的湖面碧波荡漾,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但下游河道却来水骤减,仍然无法摆脱脏乱差。一遇干旱,农民吃水难、浇地难,城市人却划着小船游湖,人为制造了水资源利用的城乡差别。
  ■污染难以控制:据专家介绍,渭河水量仅占陕西的16%,却接纳了全省80%的污水,干流基本丧失使用功能。在渭河这类来水少、含沙大、高污染的北方河流上筑坝蓄水,蓄起来的可能是一池污水,形成臭湖。
  ■泥沙淤积严重,影响防洪安全:由于建橡胶坝要打水泥基座,使河床不能变动,会造成泥沙淤积。据了解,“咸阳湖”2006年7月6日开始蓄水,到8月份坝前淤积的泥沙已接近30厘米厚。目前,一些城市用橡胶坝蓄水的水量已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一旦出现较大洪水,必须塌坝行洪,这样必将造成局部河段水量陡增,影响防洪安全。
  ■蒸发量大,浪费惊人:2006年7月6日,“咸阳湖”蓄水时,1号橡胶坝水面高于亲水平台10厘米以上,到16日水面下降了50多厘米,7月17日不得不再次蓄水。据有关专家测算,仅咸阳市的蓄水工程,一年就得蒸发掉150万立方米的水。水面大了,蒸发量必然大。如果花几亿、十几亿元资金搞起来的工程变成当地最大的耗水工程,造成的损害将是巨大的。
  ■造成黄河生存险境:在黄河流域一些城市争相圈引干流、支流河水大手笔“造景”之际,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统计,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平均天然径流量降至450亿立方米,但流域内实际水耗用量却达350亿立方米。黄委会主任李国英说:“黄河的水资源利用已突破河流承载极限。”2003年,黄河流域出现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水荒”,入海水量一度每天只有几个立方米。

  隐情:圈水背后的利益趋动

  除了带来的生态问题之外,“圈水工程”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利益问题。“圈水工程”虽然大都打着“河道整治”、“防洪”、“保护湿地”等名义,但背后的重要目的是助推城市地价上升。咸阳市修建“咸阳湖”时,在河道两岸拿出近900亩的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咸阳市一度出现这样的招商广告:“去咸阳湖边搞房地产,赚!赚!赚!”先行“圈水造湖”形成的“财富效应”,引起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宝鸡市在有了“金渭湖”后,当地的房价也是一路上涨。
  开发商赚了,而“圈水工程”却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陕西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何家曾指出,在平原河道修建挡水建筑物必然会产生淤积。根据河工模型试验,“咸阳湖”蓄水渠的泥沙淤积量在40万-77万立方米,每年的清淤费就要近千万元。如果出现大的问题,还势必将造成大的经济损失,无形中增加了财政负担。由“圈水工程”带来的“圈水钱”从哪里来?“圈水债”又由谁来还?

  建议:从现在做起从严控制监管

  如何尽量避免和减少城市“圈水工程”带来的弊端,省民盟在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提出了3点建议。从河流整个流域的全局出发,加快出台细化的河流取水、蓄水管理法规,刹住因利益驱动乱圈“景观水”、乱造“景观湖”之风;对正在规划中的项目,一定严格审批,谨慎论证,邀请环保、水利等各方面的专家作严肃认真的考察评估,并将分析论证报告公示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最终达到各方面都满意的结论;对已建成的“圈水工程”加大监管力度,已经造成危害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