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苏州:工业区“变身”居住区

admin 2006-12-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汽车南站地区的南环路北侧、湄长河南侧形成两片住宅群   搬迁区内所有现状工厂,把汽车南站地区打造成围绕交通枢纽、重视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城市居住区,形成“一核、
  汽车南站地区的南环路北侧、湄长河南侧形成两片住宅群

  搬迁区内所有现状工厂,把汽车南站地区打造成围绕交通枢纽、重视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城市居住区,形成“一核、一轴、两带、五区”的结构。日前,从规划部门传来消息,由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汽车南站周边地区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已获得市政府同意。根据规划,汽车南站地区将由工业区向城市时尚居住区转型。

  据了解,此次设计的范围为北至青阳河,南至吴中东路,西至湄长路-南环新村,东至京杭运河,总用地为1.46平方公里。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苏州城市结构做出了新的定位,苏州中心城区发展由以前的东西向为主发展,调整为以古城为中心,东西向与南北向并举发展。由此,汽车南站地区由市区边缘地区转变为苏州主城衔接吴中片的重要联系地区。而出于保护苏州古城考虑,古城区要求降低人口密度,疏散居住人口,基于苏州市民的生活习惯,南门地区无疑将成为古城区居住人口外迁的首选地区之一,而汽车南站周边至今仍保有一定量的未开发土地。更为重要的是,该区域内目前有大量的工业企业,用地面积几乎占了现状建设用地的一半。

  这些工业用地集中分布在其东北部,且以化工类企业为主,有苏州化工总厂、江苏农药化工集团公司、苏州塑料三厂等。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大,导致区域综合环境质量降低。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以及退二进三战略的实施,搬迁现状工业企业、对汽车南站周边地区用地进行功能调整是必然趋势。所有现状工厂搬迁后,将置换成以居住、商务、绿化功能为主的城市用地,其中规划居住用地61.49公顷。

  按照规划,汽车南站地区将形成两片集中居住区,分别位于南环路北侧和湄长河南侧。该规划区内的居住用地均为二类居住用地,基于城市设计层面的设计要求以及项目可操作性的考虑,本次规划还对居住用地的分类进行了重新调整与细化,分为保留居住用地、整治居住用地、更新居住用地和开发居住用地。

  随着汽车南站的建成使用,汽车南站周边地区尤其是迎春路交通日益拥堵,如何合理组织交通,调整用地功能,将规划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居住区,成为规划、设计的重点。

  设计人员认为:汽车南站周边地区经历了从城郊荒野、到近现代工业区、到目前面临衰退和更新的一系列转变,记录了苏州城市发展的轨迹,它们是不应抹杀的城市历史记忆。因此,规划避免了大规模城市开发可能对这一区域造成的破坏,提出这里的发展目标是“围绕交通枢纽、重视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城市居住区”,是苏州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地区之一。

  通过对用地的调整,规划形成“一核、一轴、两带、五区”结构:“一核”就是以汽车南站为基点,结合南侧的车站配套服务区,形成规划区的核心;“一轴”是南环路快速交通轴;“两带”指京杭运河风貌带和湄长河景观休闲带;“五区”包括交通枢纽区、车站配套服务区、车站商务区和两片集中居住区,其中交通枢纽区由汽车南站和规划新建的公交首末站组成,车站配套服务区位于汽车南站南侧,布置服务于车站及周边地区的商业建筑,车站商务区在南环路南侧布置。

  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地区,自然应该具备方便内外和内部各片区联系的高效道路系统,但目前这里的道路系统并不完善。为此,规划提出,这里主要采用“方格网”式布局形式,道路系统采用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系统。

  这里的快速路为南环高架快速路;主干道规划为“两横一纵”格局,其中两横为南环路地面道路和吴中东路,一纵为迎春路;次干道直接为用地服务,是片区内道路的主要骨架,规划形成“一横两纵”格局,一横为长青路,两纵为夏莲路和冬青路;支路为片区内交通联系通道。

  此外,规划方案对汽车南站周边地区的公共交通、水上交通、轨道交通等也进行了设计。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