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现代景观设计学
admin
2006-11-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10月27-28日,在建设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生态与自然保护司,以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台湾
10月27-28日,在建设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生态与自然保护司,以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台湾造园景观学会、香港园境师学会、上海市景观学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办的“北京大学第四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暨2006中国景观设计师大会”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
本次大会围绕“定位中国景观设计学”这一主题,就“迎接全球化挑战的景观设计”、“景观规划与河流生态恢复设计”、“面向新世纪的景观设计教育与职业”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借由大会搭建的各种沟通平台,与会的各界人士不仅加深了对于景观设计学这一学科的了解和认同,还达成了“以包容的心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彼此的沟通、理解与合作,共促景观设计学科的繁荣及其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共建和谐人地关系”的共识。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生存的艺术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给景观设计学带来众多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所以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承担起重建桃花源、重建“天地—人—神”和谐的重任。而面对这样的重任,景观设计学必须重归土地设计监护的生存艺术,挣脱空洞虚伪的“造园艺术”的羁绊,解开封建士大夫审美趣味下的裹足,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寻找大禹的精神,汲取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现在是申明景观设计学不是园林艺术的延续和产物的时候了。景观设计学源于我们祖先在谋生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存艺术”,而这门艺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长期以来都被上层文化中的所谓造园术掩盖了、阉割了。俞孔坚说:“中国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的问题,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决了世界的问题,因此,中国的景观设计学也必将是世界的景观设计学。”
以传统园林丰富景观内涵
台湾造园景观学会理事长王小璘教授这样定义景观设计学与传统园林之间的关系:中国园林的思维包括天人合一的想法、阴阳虚实的宇宙观,这在景观设计里面也是存在的。中国园林倡导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对于景观定位而言,这种结合也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在我的作品里面,经常出现中国园林的处理手法,比如说空间的处理、元素的处理。景观也要分析、解决风的问题、水的问题、日照的问题等自然问题、生态的问题所以如果我们把老祖宗的东西和现代的景观做一个结合的话,“古学今用”是很合适的,应该用中国园林的内涵,来强化我们对景观的理解。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刘滨谊教授认为,从中国园林跟现代景观的相似部分来看,中国园林本身是最具有包容性的。景观本身也是最具有包容性的,从包容性这个角度上来讲,两者不应该有矛盾,应该联系起来。从中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到风景园林,然后再到现在的景观设计学,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一种历史的潮流,没有人能够改变得了。
景观设计师需要多少知识
景观设计学是在众多学科基础上所产生的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因而到底需要掌握多少学科的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师?欧洲著名景观规划教育家伊凡•玛卢斯科教授认为,景观规划师要掌握的是关于学科发展的知识,关于学科的信息,也就是说他不需要掌握这个学科最丰富的知识,但是他必须知道这个学科发展到什么阶段?比如说景观规划师就必须知道生态学发展到什么阶段,必须知道土壤学发展到什么阶段,但他不一定知道土壤学的具体知识。景观规划师也必须有两个别人不可代替的专业知识,一个是视觉的分析,什么是美的?什么是漂亮的?这是景观规划师被公众认为最强的一个必然因素;第二个是对地域的景观文化价值的研究,这两个知识应该是景观规划师不可替代的,必须掌握的。其他领域的知识,景观师完全可以找别的领域的专家来完成规划。当然,当他把别的知识拿过来,把别的专家请过来时,并不是简单地放在一起,而是把这些知识重新进行整合、评价,使之能够为自己的景观规划所用,这就是景观规划师的工作。
展望50年后的景观设计学
50年以后的景观设计会是什么样的呢?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新一任主席佩里•霍华德教授在题为“以全球角度创造未来的景观设计学科”的主旨报告这样描绘:在科学家以及其他的相关学科的帮助下,景观设计师能够解决土地和水的问题,老城区与新城区的绿地系统和水系统等生态系统得以实现。我们会找到驾驭多样性的途径,并使之成为千年生态系统修复的主体,这样,到了那时,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景观艺术。
佩里•霍华德教授也以ASLA为例,详细介绍了今后景观设计师的工作方向: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发扬环境论的思想,给与景观设计学科所需的商业上的援助,促进国家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推广全球对话以保持协会成员间的沟通,加强与联盟组织以及具有共识的组织之间的重要联合;推进优秀出版物的出版以推动学科专业的进步,定义景观设计学的变革;继续加强与公众的联系;拓展职业领域的探索活动以加强专业的多样性;加大对重要项目的支持。
本次大会围绕“定位中国景观设计学”这一主题,就“迎接全球化挑战的景观设计”、“景观规划与河流生态恢复设计”、“面向新世纪的景观设计教育与职业”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借由大会搭建的各种沟通平台,与会的各界人士不仅加深了对于景观设计学这一学科的了解和认同,还达成了“以包容的心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彼此的沟通、理解与合作,共促景观设计学科的繁荣及其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共建和谐人地关系”的共识。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生存的艺术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给景观设计学带来众多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所以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承担起重建桃花源、重建“天地—人—神”和谐的重任。而面对这样的重任,景观设计学必须重归土地设计监护的生存艺术,挣脱空洞虚伪的“造园艺术”的羁绊,解开封建士大夫审美趣味下的裹足,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寻找大禹的精神,汲取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现在是申明景观设计学不是园林艺术的延续和产物的时候了。景观设计学源于我们祖先在谋生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存艺术”,而这门艺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长期以来都被上层文化中的所谓造园术掩盖了、阉割了。俞孔坚说:“中国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的问题,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决了世界的问题,因此,中国的景观设计学也必将是世界的景观设计学。”
以传统园林丰富景观内涵
台湾造园景观学会理事长王小璘教授这样定义景观设计学与传统园林之间的关系:中国园林的思维包括天人合一的想法、阴阳虚实的宇宙观,这在景观设计里面也是存在的。中国园林倡导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对于景观定位而言,这种结合也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在我的作品里面,经常出现中国园林的处理手法,比如说空间的处理、元素的处理。景观也要分析、解决风的问题、水的问题、日照的问题等自然问题、生态的问题所以如果我们把老祖宗的东西和现代的景观做一个结合的话,“古学今用”是很合适的,应该用中国园林的内涵,来强化我们对景观的理解。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刘滨谊教授认为,从中国园林跟现代景观的相似部分来看,中国园林本身是最具有包容性的。景观本身也是最具有包容性的,从包容性这个角度上来讲,两者不应该有矛盾,应该联系起来。从中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到风景园林,然后再到现在的景观设计学,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一种历史的潮流,没有人能够改变得了。
景观设计师需要多少知识
景观设计学是在众多学科基础上所产生的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因而到底需要掌握多少学科的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师?欧洲著名景观规划教育家伊凡•玛卢斯科教授认为,景观规划师要掌握的是关于学科发展的知识,关于学科的信息,也就是说他不需要掌握这个学科最丰富的知识,但是他必须知道这个学科发展到什么阶段?比如说景观规划师就必须知道生态学发展到什么阶段,必须知道土壤学发展到什么阶段,但他不一定知道土壤学的具体知识。景观规划师也必须有两个别人不可代替的专业知识,一个是视觉的分析,什么是美的?什么是漂亮的?这是景观规划师被公众认为最强的一个必然因素;第二个是对地域的景观文化价值的研究,这两个知识应该是景观规划师不可替代的,必须掌握的。其他领域的知识,景观师完全可以找别的领域的专家来完成规划。当然,当他把别的知识拿过来,把别的专家请过来时,并不是简单地放在一起,而是把这些知识重新进行整合、评价,使之能够为自己的景观规划所用,这就是景观规划师的工作。
展望50年后的景观设计学
50年以后的景观设计会是什么样的呢?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新一任主席佩里•霍华德教授在题为“以全球角度创造未来的景观设计学科”的主旨报告这样描绘:在科学家以及其他的相关学科的帮助下,景观设计师能够解决土地和水的问题,老城区与新城区的绿地系统和水系统等生态系统得以实现。我们会找到驾驭多样性的途径,并使之成为千年生态系统修复的主体,这样,到了那时,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景观艺术。
佩里•霍华德教授也以ASLA为例,详细介绍了今后景观设计师的工作方向: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发扬环境论的思想,给与景观设计学科所需的商业上的援助,促进国家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推广全球对话以保持协会成员间的沟通,加强与联盟组织以及具有共识的组织之间的重要联合;推进优秀出版物的出版以推动学科专业的进步,定义景观设计学的变革;继续加强与公众的联系;拓展职业领域的探索活动以加强专业的多样性;加大对重要项目的支持。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