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 华丽转身
admin
2006-07-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工业遗产的再生开发使都市中的一些老厂房、老仓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盲目开发、随意改造也令人担忧。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黄金地段的文化地标 上钢十厂
工业遗产的再生开发使都市中的一些老厂房、老仓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盲目开发、随意改造也令人担忧。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黄金地段的文化地标
上钢十厂内冷轧钢厂始建于1958 年,但80 年代末之后十多年,厂房一度处于无人管理的闲置状态,现为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文/ 河西 图/小武
“在西方,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可循。比如主题博物馆模式、公共休憩空间模式、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开发模式..对症下药,常常能起到很好的起死回生的奇效。” 北京大学艺术系的翁剑青教授介绍说,“德国的鲁尔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原本这里的工厂纷纷倒闭破产,但经过改造,一个死气沉沉的老工业区焕发了青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8年成立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1986 年,英国的铁桥峡谷(Ironbridge Gorge)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第一个工业文明世界遗产。到2005 年底,全球已有22 个国家的30多处工业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上海是老工业基地,工业遗产的资源非常丰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说:“1989 年颁布的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中,就包括了像杨树浦电厂这样的产业建筑, 1993 年颁布的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中,又加入了上海造币厂等10 余处。到1999 年申报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时,我和我的研究生们合作,考察了上海近70 处工业建筑,最终15 处入选。”
2006 年上海市经委计划进一步改建上海的老厂房老仓库,推动上海内环线内70 个都市产业园区的转型。莫干山路、泰康路等名噪一时的工业建筑如今成了创意园区的“样板房”。将厂房改造成办公室、设计室、酒吧、咖啡吧、画廊、展览厅、美术馆,在设计师的“妙手回春”之下,旧厂房“返老还童”了。
但是,在工业遗产“华丽转身” 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的同时,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研究所所长王云教授表示:“上海本地的工业遗产改造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存在着盲目开发、改造随意等令人担忧的问题。哪些工业遗产应该保护,保护的标准是什么?没有一套明确的法规予以界定。工业遗产中的历史保护建筑出租给个人或公司后,任由其对内部自由装修,算不算破坏?这些问题都摆在我们这些专业领域的工作者面前。”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上钢十厂内冷轧钢厂从80 年代末开始,厂房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曾经一度改建成花鸟市场,环境破坏严重, 周边居民对此早有怨言。因此,市城雕委、市规划局决定将这里建成上海城雕艺术中心。2004 年4 月,工程破土动工,到该年11 月,开幕大展—“雕塑百年”邀请展在中心开展, 立即引起了艺术家和公众的极大兴趣。
中心展务助理刘振宇先生说:“当时选择这里作为上海唯一的一家城市雕塑展览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面积够大,开放的A、B 展览区共5000 平方米,可以在这里举办大型的艺术展。再加上位于淮海西路的黄金地段, 于是这里就成了城雕中心的不二之选。”
记者从现场看到,城雕中心的改造既现代又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建筑肌理和空间结构。室内厂房空间高大空旷, 框架桁梁结构、红砖外墙、水泥平屋顶、钢网架、钢楼梯等都没有伤到上钢十厂老建筑的筋骨。A 区是多功能创意场地,错层空间设计,把展厅空间巧妙地分成上、中、下三层, 底层是展览区,不仅可以举办各种雕塑展览,也是时尚品牌举办各种派对和活动的热门选址对象。Omega 手表的110 周年庆典、芝华士的Fashion秀,就是看中了城雕中心既张扬又含蓄的独特个性、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才在这里举办活动。
刘振宇介绍说:“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正在进一步的改造之中。已经完成的一期包括展区和占地几千平方米的办公区,陆陆续续已经有几十家创意设计公司入驻;二期则是商务区和中央绿地,正在建。从现在的发展和反馈来说,这是废旧厂房保护和改造的一个有益尝试,已成为上海地标式的文化艺术项目。”
杨浦滨江创意园:工厂边的一方桃源
滨江创业产业园位于“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是集各种原创设计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基地。
文/ 顾湘 图/小武
一个多月以前,杨树浦路2200 号—上海电站辅机厂隔壁的北面围墙被拆除,现在2218 号“滨江创意产业园”的独立入口已经开好。如此一来,进入创意产业园再也不用经过电站辅机厂大门接受门卫的咄咄盘问。这里曾是建于1921 年的美商慎昌洋行杨树浦工厂,通用电气公司亚洲第一大厂,生产电扇、冰箱、手表等金属构件。
建筑师登琨艳早在2000 年就打起了这片“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主意。2004 年,滨江创意产业园终于进入杨树浦路2200 号厂区院内,勃勃野心中的目标建筑面积达5 万平方米。
由碧瓦铺就鱼鳞形的曲径深入创意产业园,绿树阴浓,楼台倒影,鸟语花香,设计工作室、仓库改成的展厅、露天聚会中庭、葡萄架、爬山虎、藤椅,走廊和尽头斜放的镜子:“反观”, 令人耳聪、目明、清心。然而扩展计划暂时受阻,与创意园区隔墙相抵的是通用电气20 年代的老厂房和另外三家仍在正常经营的合资公司。
近一两年来机电工业复苏,厂区内老企业外迁计划被扰乱,上海电气集团更将把核电配套设备生产线转移到电站辅机厂内。当初大量厂房徒然闲置时的状况已发生变化。
创意产业如果没有一定的体量则难以形成规模,滨江创意工业园短期内也只能作一方桃源卡在重生的工厂边上,虽吐气如兰,却不得扬眉展臂。
8号桥:创意风尚中心
“8 号桥”原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 从动工至今已如磁石般吸引了众多创意类、艺术类及时尚类的企业入驻,包括海内外的知名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画廊、广告、公关、媒体、顶级餐饮等公司。
文/ 胡颖 图/ 彭辉
建国中路8 号到10 号原本是一个法租界时期遗留下来的普通工厂所在地,2004 年中法文化年的上海开幕式正是在位于8 号桥的Fabrique 酒吧开幕, 那也是8 号桥第一次以“创意工厂”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15000 平方米的厂房经过曾成功打造“新天地”的黄瀚泓斥资4000 余万元的改建, 成为了集办公、消费场所于一体的全新空间。其中80% 用于各类创意工作室的办公用途, 其他20% 用于公共活动消费空间。目前已有40 余户设计类企业入驻, 被认为是“上海时尚创意中心”。
从建筑上看,8 号桥保留了上海汽车制动器厂原有的建筑架构, 并融入新的建筑概念。厂房原来的柱子和钢结构、那些厚重的砖墙、林立的管道、斑驳的地面被保留了下来, 使整个空间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 但它们都已穿上了时尚的“外衣”。原本厂房的内部空间非常大, 层高达十几米, 因此改造时应用了多层次的空间设计理念。同时, 从大门口处法国艺术家创作的大型雕塑《绿门》, 到灰砖外墙上鲜亮的玫瑰红色块, 以及内部歌剧院般的层叠式休闲吧, 无不体现出创意风尚。
对入住的企业来说, 这里最为独特的是园区设计中留出了很多“租户共享空间”。比如商务中心、员工餐厅、休闲后街、阳光屋顶、花园等, 提供了许多互动的空间, 使不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和各类时尚元素可以互相碰撞, 更能够激发灵感和创意。如设计金茂大厦的“SOM”公司、香港著名导演吴思远的影视工作室、负责中法文化年“F2004 艺术展”的Emotion 设计室等已经落户于此。此外“, 后院”咖啡馆、Can you 3S 发型概念店、Fabrique 酒吧、各种独立设计师的创意小店等也吸引了都市里的男女前来此处消闲。
黄瀚泓说道:“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卢湾区重点打造的精品特色现代化园区, 我们希望8 号桥的建设可以为上海中心城区实现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跨越提供参考。”
创意大院:兵工厂撤出以后
创意大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同治四年(1865 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局, 现为解放军7315 厂,下半年迁出后将改建成创意大院。
文/ 河西
就在离香烟缭绕的龙华古寺不远的地方,中国近代“创意产业”的“发源地”——李鸿章1871 年创办的江南枪炮局原址——经过一次全方位的功能转型,如今已成了上海创意产业的聚焦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100 多年前江南枪炮局的老厂房正在改建,外墙面统一涂成灰色,整洁而不失历史沧桑感。除了建筑整体稍做加固之外,厂房本身并未做大的变动。室内的德国钢柱依然屹立不倒,横梁、门窗依然是原汁原味。
创意大院的正门仍是解放军7315 厂的牌子,创意大院市场部的周燕对记者说:“解放军7315 厂预计下半年会迁出,7315 厂的改建也将提上议事日程。”
“创意大院”产业定位上海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集群,建成后的大院已拥有画廊、展览厅、建筑设计室、影视广告设计室、创意产业、交易厅等创意产业办公服务机构。
杨浦自来水厂:修旧如新的百年水厂
杨树浦路830 号, 是中国第一座自来水厂, 建有英国哥特式、具有城堡格调的车间和办公室, 水厂至今仍担当供水重任, 并辟有700 平方米的上海自来水展示馆。
文/ 顾湘 图/小武
杨树浦路830 号,是中国第一座自来水厂所在位置,1883 年李鸿章于此亲手开闸引入黄浦江水。水厂陆续建起了仿英国哥特式、具有城堡格调的车间和办公室,建筑面积11000 平方米。
至今仍延续了其最初的古堡风格。现在,水厂仍担当供水重任,每天有140 多万吨原水在此经过沉淀、过滤、净化,今年下半年将供应达到欧盟标准的洁净自来水。水厂外
观眼下镶以红砖腰线的清水砖墙、圆锥顶红窗,已经完全修旧如新,喷泉清池,绿树芳草,倒像一座闲置的主题公园或待售的欧陆风情别墅区。
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常青说:作为水厂的防范很重要,事关全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所以采取英国古堡的形式来吓退企图进入的人。
水厂内于2003 年底利用原水厂建筑改造成面积700 平方米的上海自来水展示馆。
江南造船厂:从“中国第一厂”到世博会场
高雄路2 号的江南造船厂有“中国第一厂”之称,将被整体迁往长兴岛另建新厂,现有厂址则将作为世博会的浦西主会场。据说,世博会之后这里将被改建成工业博物馆。
文/ 李琴 供图/曾明
如今的江南造船厂依旧机器轰鸣, 从南浦大桥上俯瞰,巨大的塔吊、船坞、轮船和成片的厂房矗立,黄浦江畔的这个拥有141 年历史的军工重地气势十足。江南造船厂宣传部部长曾明介绍说,老厂一边撤出,一边继续生产,至2008 年全部搬迁工作结束。
前身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上海江南造船厂,是中国工业文明的第一个典型案例。根据世博会总体规划,江南造船厂将整体搬迁至长兴岛,规模是原来的5 倍,而世博会之后的江南造船厂旧址,将作何用途,则一直争论不休。著名建筑师郑时龄院士在一篇关于2010 年上海世博会选址情况的文章中指出,浦西世博会规划区域内大约有十余家工厂企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工业建筑、船坞和构筑物应该得到有效保护和改造。这种说法被很多人认可。郑时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重申了这一说法,他说:“江南造船厂必须被保护起来。”
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调查了上海市逾200 个工业遗产的案例,江南造船厂也位于其中。他说:“对于老建筑,要用最严格的措施保护下来。”“ 我们要做一个中国现代建筑样本,江南造船厂是非常重要的一大块。”吴志强说。
中山岐江公园:献给普通劳动者的礼物
公园由粤中造船厂旧址改建而成,获得了全美景观设计大奖(2002 Honor Award, ASLA),是工业遗产保护项目的杰出代表。[浏览]
文/ 周丹(实习)
坐落于广东省中山市的岐江公园是粤中造船厂旧址,曾是中山人最为骄傲的国营企业。由旧船厂改建而成的工业主题公园。这个项目的主持人, 首席设计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俞孔坚教授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谈到,他和他的团队所提出的规划方案首先关注普通寻常的“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造船厂作为普通劳动者记忆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它理应得到保护和尊重。另外俞教授还提到了设计中的环境意识。他们始终坚持维护生态环境的立场, 保留船厂周围的自然植被,尽量不使用人工园艺。
在设计过程中,他们对船厂原有的钢结构、水塔等有特色的建筑进行保留;对铁轨、船坞等设施进行再利用,改造成满足现代功能的体育休闲场所。在这11 公顷的土地上,设计师们不仅保护了中国近代史的生动画面, 再现了中山市市民往常生活的工业时代,也赋予了这些工业遗产以当代意义与价值。
北京798 工厂:宛如嘉年华
位于CBD 和远郊之间过渡地带的798,正逐渐被繁荣的商业和发达的地产吞没。现在的798 和嘉年华相比也相差不远。
文、图/ 王王旬
798 之所以被人们看作工业遗产, 不只是因为它的巨大包豪斯厂房,也不只是因为它作为一个成功艺术群落的声名。更重要的原因是,798 是北京城市性格若干个棱面的一个面,从来就不曾脱离这个城市而孤立存在。798,作为军工厂神秘莫测不为外人道,作为电子市场野心勃勃又失意连连,作为艺术群落生机勃勃后渐渐流于尘俗。它始终与其所在城市的前行轨迹紧密连接。
位于CBD 和远郊之间过渡地带的798,正逐渐被繁荣的商业和发达的地产吞没。艺术家们的工作室越来越精致考究。越来越多的咖啡座、餐厅、服饰店出现在这里。周围的楼盘也顶着艺术的噱头不断看涨。就连798 里面翻版CD 的行情也高过 别处,一张印刷粗糙的翻版CD 居然卖到20 元人民币,而同样的价钱在新街口可以 买到几乎堪比原版的完美版本。半职业化的导游领着外国游客成群结队地闯进 798。本地人也常有扶老携幼来凑个艺术热闹度个艺术周末。现在的798 和嘉年华相比, 不太像,但也相差不远。
处于繁荣顶端的798 正逐渐为声名所累。一些新晋艺术机构开始选择别的区域。 比如不远处的草场地,一个新的艺术东区正在形成之中。艾未未的家就安在这 里,路对面是做视觉概念的U 空间。这里相比798,更安静,也更便宜。历史从来就是这样在眼皮底下触手可及的。而眼皮之上,我们自己、798 等等, 只好随历史之大波而随波逐流。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黄金地段的文化地标
上钢十厂内冷轧钢厂始建于1958 年,但80 年代末之后十多年,厂房一度处于无人管理的闲置状态,现为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文/ 河西 图/小武
“在西方,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开发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可循。比如主题博物馆模式、公共休憩空间模式、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开发模式..对症下药,常常能起到很好的起死回生的奇效。” 北京大学艺术系的翁剑青教授介绍说,“德国的鲁尔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原本这里的工厂纷纷倒闭破产,但经过改造,一个死气沉沉的老工业区焕发了青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8年成立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1986 年,英国的铁桥峡谷(Ironbridge Gorge)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第一个工业文明世界遗产。到2005 年底,全球已有22 个国家的30多处工业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上海是老工业基地,工业遗产的资源非常丰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说:“1989 年颁布的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中,就包括了像杨树浦电厂这样的产业建筑, 1993 年颁布的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中,又加入了上海造币厂等10 余处。到1999 年申报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时,我和我的研究生们合作,考察了上海近70 处工业建筑,最终15 处入选。”
2006 年上海市经委计划进一步改建上海的老厂房老仓库,推动上海内环线内70 个都市产业园区的转型。莫干山路、泰康路等名噪一时的工业建筑如今成了创意园区的“样板房”。将厂房改造成办公室、设计室、酒吧、咖啡吧、画廊、展览厅、美术馆,在设计师的“妙手回春”之下,旧厂房“返老还童”了。
但是,在工业遗产“华丽转身” 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的同时,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研究所所长王云教授表示:“上海本地的工业遗产改造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存在着盲目开发、改造随意等令人担忧的问题。哪些工业遗产应该保护,保护的标准是什么?没有一套明确的法规予以界定。工业遗产中的历史保护建筑出租给个人或公司后,任由其对内部自由装修,算不算破坏?这些问题都摆在我们这些专业领域的工作者面前。”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上钢十厂内冷轧钢厂从80 年代末开始,厂房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曾经一度改建成花鸟市场,环境破坏严重, 周边居民对此早有怨言。因此,市城雕委、市规划局决定将这里建成上海城雕艺术中心。2004 年4 月,工程破土动工,到该年11 月,开幕大展—“雕塑百年”邀请展在中心开展, 立即引起了艺术家和公众的极大兴趣。
中心展务助理刘振宇先生说:“当时选择这里作为上海唯一的一家城市雕塑展览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面积够大,开放的A、B 展览区共5000 平方米,可以在这里举办大型的艺术展。再加上位于淮海西路的黄金地段, 于是这里就成了城雕中心的不二之选。”
记者从现场看到,城雕中心的改造既现代又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建筑肌理和空间结构。室内厂房空间高大空旷, 框架桁梁结构、红砖外墙、水泥平屋顶、钢网架、钢楼梯等都没有伤到上钢十厂老建筑的筋骨。A 区是多功能创意场地,错层空间设计,把展厅空间巧妙地分成上、中、下三层, 底层是展览区,不仅可以举办各种雕塑展览,也是时尚品牌举办各种派对和活动的热门选址对象。Omega 手表的110 周年庆典、芝华士的Fashion秀,就是看中了城雕中心既张扬又含蓄的独特个性、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才在这里举办活动。
刘振宇介绍说:“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正在进一步的改造之中。已经完成的一期包括展区和占地几千平方米的办公区,陆陆续续已经有几十家创意设计公司入驻;二期则是商务区和中央绿地,正在建。从现在的发展和反馈来说,这是废旧厂房保护和改造的一个有益尝试,已成为上海地标式的文化艺术项目。”
杨浦滨江创意园:工厂边的一方桃源
滨江创业产业园位于“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是集各种原创设计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基地。
文/ 顾湘 图/小武
一个多月以前,杨树浦路2200 号—上海电站辅机厂隔壁的北面围墙被拆除,现在2218 号“滨江创意产业园”的独立入口已经开好。如此一来,进入创意产业园再也不用经过电站辅机厂大门接受门卫的咄咄盘问。这里曾是建于1921 年的美商慎昌洋行杨树浦工厂,通用电气公司亚洲第一大厂,生产电扇、冰箱、手表等金属构件。
建筑师登琨艳早在2000 年就打起了这片“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主意。2004 年,滨江创意产业园终于进入杨树浦路2200 号厂区院内,勃勃野心中的目标建筑面积达5 万平方米。
由碧瓦铺就鱼鳞形的曲径深入创意产业园,绿树阴浓,楼台倒影,鸟语花香,设计工作室、仓库改成的展厅、露天聚会中庭、葡萄架、爬山虎、藤椅,走廊和尽头斜放的镜子:“反观”, 令人耳聪、目明、清心。然而扩展计划暂时受阻,与创意园区隔墙相抵的是通用电气20 年代的老厂房和另外三家仍在正常经营的合资公司。
近一两年来机电工业复苏,厂区内老企业外迁计划被扰乱,上海电气集团更将把核电配套设备生产线转移到电站辅机厂内。当初大量厂房徒然闲置时的状况已发生变化。
创意产业如果没有一定的体量则难以形成规模,滨江创意工业园短期内也只能作一方桃源卡在重生的工厂边上,虽吐气如兰,却不得扬眉展臂。
8号桥:创意风尚中心
“8 号桥”原为上海汽车制动器厂, 从动工至今已如磁石般吸引了众多创意类、艺术类及时尚类的企业入驻,包括海内外的知名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画廊、广告、公关、媒体、顶级餐饮等公司。
文/ 胡颖 图/ 彭辉
建国中路8 号到10 号原本是一个法租界时期遗留下来的普通工厂所在地,2004 年中法文化年的上海开幕式正是在位于8 号桥的Fabrique 酒吧开幕, 那也是8 号桥第一次以“创意工厂”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15000 平方米的厂房经过曾成功打造“新天地”的黄瀚泓斥资4000 余万元的改建, 成为了集办公、消费场所于一体的全新空间。其中80% 用于各类创意工作室的办公用途, 其他20% 用于公共活动消费空间。目前已有40 余户设计类企业入驻, 被认为是“上海时尚创意中心”。
从建筑上看,8 号桥保留了上海汽车制动器厂原有的建筑架构, 并融入新的建筑概念。厂房原来的柱子和钢结构、那些厚重的砖墙、林立的管道、斑驳的地面被保留了下来, 使整个空间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 但它们都已穿上了时尚的“外衣”。原本厂房的内部空间非常大, 层高达十几米, 因此改造时应用了多层次的空间设计理念。同时, 从大门口处法国艺术家创作的大型雕塑《绿门》, 到灰砖外墙上鲜亮的玫瑰红色块, 以及内部歌剧院般的层叠式休闲吧, 无不体现出创意风尚。
对入住的企业来说, 这里最为独特的是园区设计中留出了很多“租户共享空间”。比如商务中心、员工餐厅、休闲后街、阳光屋顶、花园等, 提供了许多互动的空间, 使不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和各类时尚元素可以互相碰撞, 更能够激发灵感和创意。如设计金茂大厦的“SOM”公司、香港著名导演吴思远的影视工作室、负责中法文化年“F2004 艺术展”的Emotion 设计室等已经落户于此。此外“, 后院”咖啡馆、Can you 3S 发型概念店、Fabrique 酒吧、各种独立设计师的创意小店等也吸引了都市里的男女前来此处消闲。
黄瀚泓说道:“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卢湾区重点打造的精品特色现代化园区, 我们希望8 号桥的建设可以为上海中心城区实现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跨越提供参考。”
创意大院:兵工厂撤出以后
创意大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同治四年(1865 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局, 现为解放军7315 厂,下半年迁出后将改建成创意大院。
文/ 河西
就在离香烟缭绕的龙华古寺不远的地方,中国近代“创意产业”的“发源地”——李鸿章1871 年创办的江南枪炮局原址——经过一次全方位的功能转型,如今已成了上海创意产业的聚焦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100 多年前江南枪炮局的老厂房正在改建,外墙面统一涂成灰色,整洁而不失历史沧桑感。除了建筑整体稍做加固之外,厂房本身并未做大的变动。室内的德国钢柱依然屹立不倒,横梁、门窗依然是原汁原味。
创意大院的正门仍是解放军7315 厂的牌子,创意大院市场部的周燕对记者说:“解放军7315 厂预计下半年会迁出,7315 厂的改建也将提上议事日程。”
“创意大院”产业定位上海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集群,建成后的大院已拥有画廊、展览厅、建筑设计室、影视广告设计室、创意产业、交易厅等创意产业办公服务机构。
杨浦自来水厂:修旧如新的百年水厂
杨树浦路830 号, 是中国第一座自来水厂, 建有英国哥特式、具有城堡格调的车间和办公室, 水厂至今仍担当供水重任, 并辟有700 平方米的上海自来水展示馆。
文/ 顾湘 图/小武
杨树浦路830 号,是中国第一座自来水厂所在位置,1883 年李鸿章于此亲手开闸引入黄浦江水。水厂陆续建起了仿英国哥特式、具有城堡格调的车间和办公室,建筑面积11000 平方米。
至今仍延续了其最初的古堡风格。现在,水厂仍担当供水重任,每天有140 多万吨原水在此经过沉淀、过滤、净化,今年下半年将供应达到欧盟标准的洁净自来水。水厂外
观眼下镶以红砖腰线的清水砖墙、圆锥顶红窗,已经完全修旧如新,喷泉清池,绿树芳草,倒像一座闲置的主题公园或待售的欧陆风情别墅区。
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常青说:作为水厂的防范很重要,事关全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所以采取英国古堡的形式来吓退企图进入的人。
水厂内于2003 年底利用原水厂建筑改造成面积700 平方米的上海自来水展示馆。
江南造船厂:从“中国第一厂”到世博会场
高雄路2 号的江南造船厂有“中国第一厂”之称,将被整体迁往长兴岛另建新厂,现有厂址则将作为世博会的浦西主会场。据说,世博会之后这里将被改建成工业博物馆。
文/ 李琴 供图/曾明
如今的江南造船厂依旧机器轰鸣, 从南浦大桥上俯瞰,巨大的塔吊、船坞、轮船和成片的厂房矗立,黄浦江畔的这个拥有141 年历史的军工重地气势十足。江南造船厂宣传部部长曾明介绍说,老厂一边撤出,一边继续生产,至2008 年全部搬迁工作结束。
前身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上海江南造船厂,是中国工业文明的第一个典型案例。根据世博会总体规划,江南造船厂将整体搬迁至长兴岛,规模是原来的5 倍,而世博会之后的江南造船厂旧址,将作何用途,则一直争论不休。著名建筑师郑时龄院士在一篇关于2010 年上海世博会选址情况的文章中指出,浦西世博会规划区域内大约有十余家工厂企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工业建筑、船坞和构筑物应该得到有效保护和改造。这种说法被很多人认可。郑时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重申了这一说法,他说:“江南造船厂必须被保护起来。”
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调查了上海市逾200 个工业遗产的案例,江南造船厂也位于其中。他说:“对于老建筑,要用最严格的措施保护下来。”“ 我们要做一个中国现代建筑样本,江南造船厂是非常重要的一大块。”吴志强说。
中山岐江公园:献给普通劳动者的礼物
公园由粤中造船厂旧址改建而成,获得了全美景观设计大奖(2002 Honor Award, ASLA),是工业遗产保护项目的杰出代表。[浏览]
文/ 周丹(实习)
坐落于广东省中山市的岐江公园是粤中造船厂旧址,曾是中山人最为骄傲的国营企业。由旧船厂改建而成的工业主题公园。这个项目的主持人, 首席设计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俞孔坚教授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谈到,他和他的团队所提出的规划方案首先关注普通寻常的“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造船厂作为普通劳动者记忆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它理应得到保护和尊重。另外俞教授还提到了设计中的环境意识。他们始终坚持维护生态环境的立场, 保留船厂周围的自然植被,尽量不使用人工园艺。
在设计过程中,他们对船厂原有的钢结构、水塔等有特色的建筑进行保留;对铁轨、船坞等设施进行再利用,改造成满足现代功能的体育休闲场所。在这11 公顷的土地上,设计师们不仅保护了中国近代史的生动画面, 再现了中山市市民往常生活的工业时代,也赋予了这些工业遗产以当代意义与价值。
北京798 工厂:宛如嘉年华
位于CBD 和远郊之间过渡地带的798,正逐渐被繁荣的商业和发达的地产吞没。现在的798 和嘉年华相比也相差不远。
文、图/ 王王旬
798 之所以被人们看作工业遗产, 不只是因为它的巨大包豪斯厂房,也不只是因为它作为一个成功艺术群落的声名。更重要的原因是,798 是北京城市性格若干个棱面的一个面,从来就不曾脱离这个城市而孤立存在。798,作为军工厂神秘莫测不为外人道,作为电子市场野心勃勃又失意连连,作为艺术群落生机勃勃后渐渐流于尘俗。它始终与其所在城市的前行轨迹紧密连接。
位于CBD 和远郊之间过渡地带的798,正逐渐被繁荣的商业和发达的地产吞没。艺术家们的工作室越来越精致考究。越来越多的咖啡座、餐厅、服饰店出现在这里。周围的楼盘也顶着艺术的噱头不断看涨。就连798 里面翻版CD 的行情也高过 别处,一张印刷粗糙的翻版CD 居然卖到20 元人民币,而同样的价钱在新街口可以 买到几乎堪比原版的完美版本。半职业化的导游领着外国游客成群结队地闯进 798。本地人也常有扶老携幼来凑个艺术热闹度个艺术周末。现在的798 和嘉年华相比, 不太像,但也相差不远。
处于繁荣顶端的798 正逐渐为声名所累。一些新晋艺术机构开始选择别的区域。 比如不远处的草场地,一个新的艺术东区正在形成之中。艾未未的家就安在这 里,路对面是做视觉概念的U 空间。这里相比798,更安静,也更便宜。历史从来就是这样在眼皮底下触手可及的。而眼皮之上,我们自己、798 等等, 只好随历史之大波而随波逐流。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