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靠山吃山变毁山:陷入“三化”怪圈的风景区

admin 2006-07-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旅游开发的名义下,我国风景名胜区正遭受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在专家眼中,由于地方政府错位开发,这些最精华、最优美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沦落”为一般的旅

  “在旅游开发的名义下,我国风景名胜区正遭受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在专家眼中,由于地方政府错位开发,这些最精华、最优美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沦落”为一般的旅游区。 

  遗产保护,还是旅游开发?这是中国177个风景名胜区急需做出的选择。


杭州坚持“免费公园”制度,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免收门票,把西湖环湖游还给百姓和游客。 

  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三大顽疾困扰风景名胜区

  对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甘伟林来说,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就像他的孩子。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地的名山大川除了少数几个属于中央管理,其余都像遗珠般散落在各地。当时任职于国家建设部的甘伟林,经过一番努力,和同事一起替它们领出了“国家风景名胜区”的“身份证”。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了垂直高度达326米的“天梯”备受争议

  “中国风景名胜区,是经政府审定命名的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的地域。与国际上建立国家公园一样,我国建立风景名胜区,目的是为国家保留一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同时科学地建设管理,合理地开发利用。”甘伟林说。从国务院1982年公布第一批名单至今,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家族”已有177名成员。 

  然而,这些“孩子”的现状却令甘伟林感到揪心。据介绍,地方无序开发风景名胜区的行为随处可见,这包括:不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管理部门,竭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热衷于在保护地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索道,兴建娱乐设施,甚至引入房地产开发;规划设计不和谐,甚至盲目地引进所谓国际规划师、设计师,把中国特色异域化;经营权转让;门票大幅涨价;大建现代人文景观等等。 

  据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介绍,无序开发风景区导致的争论不胜枚举:泰山岱顶月观峰索道站破坏地形与植被,误导自古登泰山的传统;泰山几十处采石场,破坏地形和生态的原真性,城市化的岱顶,改变了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黄山北海景区城市化破坏了核心景区的原生环境;黄山索道和五里桥水库51米高坝破坏了原生地形、生态和景观环境;武陵源张家界观光电梯和锣鼓塔城市化破坏核心区原生景观;八达岭城市化使长城变成城墙等等。 

  “二十年来我们都在树风景名胜区的牌子,然而,如今的风景名胜区却日益被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护牌’已成当务之急。”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浙江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胡理琛痛心地说。


沸沸扬扬的《无极》剧组破坏香格里拉碧沽天池一事,被有关部门最终认定破坏环境。

  风景名胜区缘何遭遇集体“误读”? 

  专家们指出,风景名胜区是国土上最精华、最优美的景观,它不是一般的游览区,而是自然和历史文化的遗产,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因此,旅游不是风景区的惟一价值和存在目的,仅将风景区的价值理解为供人们游览观光是一种误解。 

  “误读”风景名胜区的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景区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归根结底是政府错位。”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施奠东说,“没有把风景名胜当成子孙万代延续的资源,部分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认为经营城市就是卖地,经营风景区就是卖风景区。实际上,政府主要职责是保护,而不是经营。” 

  有关专家指出,在山东崂山、福建清源山、江西井冈山等风景名胜区,尤其在风景区城市化方面,表现出政府主导、有计划、全方位、向核心侵入的发展过程。 

  专家分析,中国风景名胜区目前面临两重困境。其一,国家风景区是具有保护性、公益性、展示性和传世性的人类瑰宝,而部分人,特别是手中掌握着地方政策和决策权的领导者,却错误地将其定位于“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开发区”等,把保护性变成开发性,公益性变成私有性,展示性变成经营性。有些甚至变相出让风景资源及其土地,使一些风景名胜区出现了扭曲的产业化定位、背离的开发方向、异化的体制蜕变等“旅游产业化”危险趋向。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甘伟林说,1987年国家建设部就下达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条例的方针是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但有些地方政府不学习条例,为了政绩和短期利益胡乱开发。” 

  “风景是国家的遗产资源,不是经济资源。绝大部分国土都可以搞经济开发,而只占国土面积1%的自然风景遗产地我们应尽可能保持其原生的面貌,以满足人对大自然的精神文化活动需求。”谢凝高说。


佛教圣地五台山因为商业味太浓影响了“申遗”,一些原始的、最珍贵的东西在逐渐丧失。

  资金奇缺,地方无奈走上“靠山吃山”之路? 

  另一方面,我国风景名胜区现行管理体制的不适,使国家对各地风景名胜区的主管权力受到了影响。 

  “风景区目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管理机构不够权威,归口只有建设部的一个风景处。整个权力在地方政府。”谢凝高说。目前对于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因为涉及到林业系统、文化系统、文物系统、宗教系统、旅游系统、商业系统等等,条块分割矛盾很多,关系错综复杂,管理体制不顺,“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地方政府的决策人说了算。而地方政府又往往存在其利益局限性,考虑问题时不是从全国出发,不是从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盲目地追求以旅游拉动经济发展,搞招商引资,搞房地产,以此作为自己的政绩。”谢凝高说。 

  体制缺陷直接导致的另一个问题,是对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财政投入不足。谢凝高说,“韩国只有20个国立公园,每年的投入相当于人民币6亿,而我国现有177个国家风景区,国家每年总投入1000万元,每个风景名胜区就6万多块钱,实在太少了。”许多风景名胜区因此不得不走上“靠山吃山”、“以景养景”的道路,最后过度开发,损失惨重。 

  谁来破解风景名胜区的困窘?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城建处处长张和平说,目前风景名胜区的定位,实质上是一种需要保护,但属于可以经营的资源,因为没有公共产品的定位,没有列入公共财政的序列,造成地方政府责任大、没有经费的窘境,不经营资源就没有经费来保护管理。在这一方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管委会具有政府职能,统一西湖风景名胜区区域内的保护管理,而风景区的保护建设同时被列入杭州地方公共财政。杭州坚持“免费公园”制度,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免收门票,把西湖环湖游还给百姓和游客。 

  据了解,目前,像美国、加拿大、韩国等世界不少国家的普遍做法,是由国家直接管理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以保证其权威性。许多专家和一些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者呼吁,我国也应当成立一个类似“国家遗产管理局”的职能部门,由国家直接管理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同时,还应当成立一个专家管理委员会,让专家参与设计、规划、管理风景区,以避免地方政府“好心办坏事”。 (完)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