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州露天矿到国家矿山公园的沧桑旅程
admin
2006-07-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有资料表明,曾经是亚洲第—、世界闻名的大型露天采煤基地,阜新海州矿代表了我国当时露天采矿及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特别是作为近代煤炭工业发展历史的见证,海州矿具有非同
有资料表明,曾经是亚洲第—、世界闻名的大型露天采煤基地,阜新海州矿代表了我国当时露天采矿及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特别是作为近代煤炭工业发展历史的见证,海州矿具有非同—般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每年都有日本、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波兰、越南、朝鲜等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游客来海州露天矿旅游、参观、考察。
星移斗转,桑田沧海。2005年,海州露天矿闭坑破产。转瞬间,那个曾盛满“黑金子”的富矿留下了一个方圆达7平方公里,深至350米的巨大的坑。如果从太空中下望,那是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留下的一道巨大伤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无异于我们这个星球永远的痛。
涅槃与工业遗产之变
现在,这个距市中心仅3公里的“大坑”怎么办?是弃之不用,还是留做纪念?此时,一个绝妙的创意问世了:在海州露天矿建国内第一座国家矿山公园,用10年的时间,建成集“地下森林”、“坑底水库”、“科研基地”、“采煤博物馆”等为一体的“大观园”,把这道伤痕变为工业遗产。也就是说,尽管煤炭资源枯竭了,往这个“大坑”里扔进“旅游”两个字后,这个凹地还可以变成“聚宝盆”。
未雨绸缪。关于海州露天矿闭坑后如何治理地质灾害,如何利用剩余资源再创辉煌,阜新市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为了找到最佳答案,该市征集各方意见,并委托中国地质环境监测总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对海州进行公园规划、灾害治理、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等科研、勘察、考察工作。
去年9月17日,4位分别来自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外国专家,与阜新人用三种不同语言共商海州露天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大事。经过到海州露天矿现场考察,俄罗斯专家提出了海州露天矿闭坑后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治理措施。两位加拿大专家经过对海州露天矿及阜新市旅游资源的考察,对海州露天矿建矿山公园一事倍感兴奋,一再表示:矿山公园目前俄罗斯还没有,中国也没有,蒸汽机车等旅游产品对全世界游客都有吸引力,矿山公园建成后以点带面,还能带动整个阜新的旅游资源,前景非常好。
该市人事局引智办主任戚汝国介绍,阜新市“海州露天矿闭坑后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被国家外专局确定为2005年国家引进国外技术、人才重点项目。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
事在人为。海州露天矿破产是因为煤炭资源的枯竭,阜新人想把这个“大坑”打上旅游标签恰恰打的也是资源的主意,而且与煤有关。也就是说这个“大坑”虽然不能继续源源不断地出“黑金子”了,但当年阜新人采“黑金子”的历史却—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如果全世界有好奇心的人都来看这个“大坑”,这个“大坑”还是“聚宝盆”。
海州露天矿是我国“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之—,截至2002年末,累计生产煤炭2.08亿吨,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6.98亿元,累计上缴利税总和33.45亿元。多年的生产实践,留下了丰富的矿业遗址:露天采矿矿坑遗址中7平方公里的矿坑,坑内的铁路机车、公路汽车、皮带运输系统,打眼放炮工具、电铲等采装设备,以及高架运输电线路,矿坑外围及坑内完整的排水系统等,件件都能讲述—段生动的采矿故事;矿区“万人坑”革命传统教育景观记载着日本侵略阜新期间,为掠夺我国地下煤炭资源施行的野蛮开采历史;阜新盆地在煤炭形成的同时,在盆地边缘形成的玄武岩、玛瑙、硅化木等各种动植物化石等伴生的岩石、矿物和化石,都是特殊资源。另外,阜新百里矿区已有百年的开采历史,现保留着大量的各种珍贵文化资料、文物,矿工用过的各种工具、用品、衣物,纪念币、纪念邮票等,矿业遗迹资源丰富,而且规模宏大,特色突出,是旅游、科学考察、科普和传统教育、高校教学实习基地的最佳选择。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样子
我们先来目睹—下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效果图,领略这个再生“聚宝盆”的明日风采:根据海州露天矿开采的服务年限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矿山地质、土壤条件、排弃物风化程度,结合阜新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规划初步拟订逐步整治复垦成9个各具不同性质、功能、设施完善、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生态环境观光、示范、景观、生产、游憩区。具体分为一水:一个坑底水上乐园;二坑:矿坑、万人坑;三山:海州矿矸石山、新邱矿矸石山、孙家湾矿矸石山;四区:矿山文化走廊,包括矿山文化广场、时间隧道、博物馆及雕塑群,沉积地层保护区,机车博物馆和采煤现场展示区,采煤现场展示区包括露天现场和地采现场;五休闲:步行“下坑”、坐隧道、坐小火车、爬山、矿工之家。
十年磨一剑。想把海州露天矿这个偌大的“大坑”变成国家矿山公园是个浩大的工程,预计总体工程完工大约需要十年工夫。这是一个既能为阜新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项目。国家矿山公园建成后必将带动该市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将推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如今,复垦条件较好的海州矿南排土场、新邱露天矿东排土场等复垦条件好的地段已在国家、省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实施,生态示范区已开始植树造林。许多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参与者总这样向人介绍:如果你现在的印象里海州露天矿是个大坑,重游故地时,你可能就变成了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啦。
“我又一次被海州露天矿震撼了”
继去年年底阜新市旅游局邀请北京旅游策划专家来阜新参观指导后,几天前,该市旅游局再次邀请到了原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袁家方和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五位旅游学博士来到阜新,出谋划策做规划。
第二次来阜新的袁家方,说起他的感受显得颇为激动:“我又一次被海州露天矿震撼了!”袁老认为,海州露天矿遗址可以成为国家级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是一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长卷,它有许多故事,通过一个露天矿的开掘发展,直到资源枯竭,把一个历史任务摆在了阜新人面前。
海州露天矿是新中国工业化史的真实见证,知名度非常高,是新中国工业化历程上的“金钉子”,很多人都是首先知道海州露天矿进而了解阜新的。采访中,袁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的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我问他知不知道阜新,他说不知道,我问他知不知道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的背景。他说是一个露天矿。我告诉他,那就是阜新的海州露天矿。”
海州露天矿作为工业遗产,绝不仅仅是具有令人震撼的外表,更具有深刻的工业文化内涵。工业遗产保护是前提,创意策划是关键。
袁老对着他笔记本电脑里存储的有关海州露天矿的照片,一次又一次地给记者讲述自己的感受。在看到一些废旧厂房和机车没有被合理保护时,他显得有些惋惜:海州露天矿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是这样一个模式———国家矿山公园+工业遗产保护+工业遗产旅游。“对海州露天矿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是保护遗产!”袁老态度明朗,“在海州露天矿,我看到许许多多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设备,比如机车,厂房等等,它们就是故事,而我们需要保护,然后是创意和策划。旅游是为了看和生活有对比的东西,因为它有吸引力。”
戴学锋教授认为,海州露天矿的开发建设是以当时的苏联列宁格勒煤矿设计院杰米多娃等专家的设计为蓝本,其间融入了马场一男等日本专家的部分建议,而主体出于我们新中国第一代露天采矿专家和干部、工人“三结合”的总体创造,是中国大型露天矿生产工艺的集大成者。更重要的是,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一五”计划之初,终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沧桑历史。几代人艰苦创业历程的真诚和壮美,在这里沉淀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记忆。这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将激起无数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心中的共鸣。
海州露天矿的开发是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高水平的创意和策划。袁老提出一个独具特色的创意———再现当年矿工生产的历史画面。袁老说:“让下岗的矿工当演员,把当年丰富的历史展现出来,更能震撼人心。”
戴学锋说,令人叹为观止的工业遗址和其中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是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国外的经验表明,这样的现代遗产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阜新的三大煤矿资源已经枯竭,但与此同时,也给阜新人留下了极具开发潜力的富矿,阜新的工业旅游业才刚刚开始。对这些资源进行挖掘整合,按工业遗址旅游的思路,以海州露天矿为核心,可以形成“煤电工业遗产旅游城”,可以更好地整合阜新的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同时,填补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空白,海州露天矿可以被打造成阜新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名片。 华香裕 沈岩 本报记者吴镝
星移斗转,桑田沧海。2005年,海州露天矿闭坑破产。转瞬间,那个曾盛满“黑金子”的富矿留下了一个方圆达7平方公里,深至350米的巨大的坑。如果从太空中下望,那是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留下的一道巨大伤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无异于我们这个星球永远的痛。
涅槃与工业遗产之变
现在,这个距市中心仅3公里的“大坑”怎么办?是弃之不用,还是留做纪念?此时,一个绝妙的创意问世了:在海州露天矿建国内第一座国家矿山公园,用10年的时间,建成集“地下森林”、“坑底水库”、“科研基地”、“采煤博物馆”等为一体的“大观园”,把这道伤痕变为工业遗产。也就是说,尽管煤炭资源枯竭了,往这个“大坑”里扔进“旅游”两个字后,这个凹地还可以变成“聚宝盆”。
未雨绸缪。关于海州露天矿闭坑后如何治理地质灾害,如何利用剩余资源再创辉煌,阜新市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为了找到最佳答案,该市征集各方意见,并委托中国地质环境监测总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对海州进行公园规划、灾害治理、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等科研、勘察、考察工作。
去年9月17日,4位分别来自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外国专家,与阜新人用三种不同语言共商海州露天矿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大事。经过到海州露天矿现场考察,俄罗斯专家提出了海州露天矿闭坑后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治理措施。两位加拿大专家经过对海州露天矿及阜新市旅游资源的考察,对海州露天矿建矿山公园一事倍感兴奋,一再表示:矿山公园目前俄罗斯还没有,中国也没有,蒸汽机车等旅游产品对全世界游客都有吸引力,矿山公园建成后以点带面,还能带动整个阜新的旅游资源,前景非常好。
该市人事局引智办主任戚汝国介绍,阜新市“海州露天矿闭坑后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被国家外专局确定为2005年国家引进国外技术、人才重点项目。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
事在人为。海州露天矿破产是因为煤炭资源的枯竭,阜新人想把这个“大坑”打上旅游标签恰恰打的也是资源的主意,而且与煤有关。也就是说这个“大坑”虽然不能继续源源不断地出“黑金子”了,但当年阜新人采“黑金子”的历史却—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如果全世界有好奇心的人都来看这个“大坑”,这个“大坑”还是“聚宝盆”。
海州露天矿是我国“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之—,截至2002年末,累计生产煤炭2.08亿吨,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6.98亿元,累计上缴利税总和33.45亿元。多年的生产实践,留下了丰富的矿业遗址:露天采矿矿坑遗址中7平方公里的矿坑,坑内的铁路机车、公路汽车、皮带运输系统,打眼放炮工具、电铲等采装设备,以及高架运输电线路,矿坑外围及坑内完整的排水系统等,件件都能讲述—段生动的采矿故事;矿区“万人坑”革命传统教育景观记载着日本侵略阜新期间,为掠夺我国地下煤炭资源施行的野蛮开采历史;阜新盆地在煤炭形成的同时,在盆地边缘形成的玄武岩、玛瑙、硅化木等各种动植物化石等伴生的岩石、矿物和化石,都是特殊资源。另外,阜新百里矿区已有百年的开采历史,现保留着大量的各种珍贵文化资料、文物,矿工用过的各种工具、用品、衣物,纪念币、纪念邮票等,矿业遗迹资源丰富,而且规模宏大,特色突出,是旅游、科学考察、科普和传统教育、高校教学实习基地的最佳选择。
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样子
我们先来目睹—下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效果图,领略这个再生“聚宝盆”的明日风采:根据海州露天矿开采的服务年限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矿山地质、土壤条件、排弃物风化程度,结合阜新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规划初步拟订逐步整治复垦成9个各具不同性质、功能、设施完善、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生态环境观光、示范、景观、生产、游憩区。具体分为一水:一个坑底水上乐园;二坑:矿坑、万人坑;三山:海州矿矸石山、新邱矿矸石山、孙家湾矿矸石山;四区:矿山文化走廊,包括矿山文化广场、时间隧道、博物馆及雕塑群,沉积地层保护区,机车博物馆和采煤现场展示区,采煤现场展示区包括露天现场和地采现场;五休闲:步行“下坑”、坐隧道、坐小火车、爬山、矿工之家。
十年磨一剑。想把海州露天矿这个偌大的“大坑”变成国家矿山公园是个浩大的工程,预计总体工程完工大约需要十年工夫。这是一个既能为阜新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项目。国家矿山公园建成后必将带动该市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将推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如今,复垦条件较好的海州矿南排土场、新邱露天矿东排土场等复垦条件好的地段已在国家、省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实施,生态示范区已开始植树造林。许多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的参与者总这样向人介绍:如果你现在的印象里海州露天矿是个大坑,重游故地时,你可能就变成了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啦。
“我又一次被海州露天矿震撼了”
继去年年底阜新市旅游局邀请北京旅游策划专家来阜新参观指导后,几天前,该市旅游局再次邀请到了原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袁家方和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五位旅游学博士来到阜新,出谋划策做规划。
第二次来阜新的袁家方,说起他的感受显得颇为激动:“我又一次被海州露天矿震撼了!”袁老认为,海州露天矿遗址可以成为国家级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是一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长卷,它有许多故事,通过一个露天矿的开掘发展,直到资源枯竭,把一个历史任务摆在了阜新人面前。
海州露天矿是新中国工业化史的真实见证,知名度非常高,是新中国工业化历程上的“金钉子”,很多人都是首先知道海州露天矿进而了解阜新的。采访中,袁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的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我问他知不知道阜新,他说不知道,我问他知不知道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的背景。他说是一个露天矿。我告诉他,那就是阜新的海州露天矿。”
海州露天矿作为工业遗产,绝不仅仅是具有令人震撼的外表,更具有深刻的工业文化内涵。工业遗产保护是前提,创意策划是关键。
袁老对着他笔记本电脑里存储的有关海州露天矿的照片,一次又一次地给记者讲述自己的感受。在看到一些废旧厂房和机车没有被合理保护时,他显得有些惋惜:海州露天矿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是这样一个模式———国家矿山公园+工业遗产保护+工业遗产旅游。“对海州露天矿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是保护遗产!”袁老态度明朗,“在海州露天矿,我看到许许多多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设备,比如机车,厂房等等,它们就是故事,而我们需要保护,然后是创意和策划。旅游是为了看和生活有对比的东西,因为它有吸引力。”
戴学锋教授认为,海州露天矿的开发建设是以当时的苏联列宁格勒煤矿设计院杰米多娃等专家的设计为蓝本,其间融入了马场一男等日本专家的部分建议,而主体出于我们新中国第一代露天采矿专家和干部、工人“三结合”的总体创造,是中国大型露天矿生产工艺的集大成者。更重要的是,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一五”计划之初,终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沧桑历史。几代人艰苦创业历程的真诚和壮美,在这里沉淀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记忆。这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将激起无数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心中的共鸣。
海州露天矿的开发是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高水平的创意和策划。袁老提出一个独具特色的创意———再现当年矿工生产的历史画面。袁老说:“让下岗的矿工当演员,把当年丰富的历史展现出来,更能震撼人心。”
戴学锋说,令人叹为观止的工业遗址和其中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是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国外的经验表明,这样的现代遗产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阜新的三大煤矿资源已经枯竭,但与此同时,也给阜新人留下了极具开发潜力的富矿,阜新的工业旅游业才刚刚开始。对这些资源进行挖掘整合,按工业遗址旅游的思路,以海州露天矿为核心,可以形成“煤电工业遗产旅游城”,可以更好地整合阜新的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同时,填补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空白,海州露天矿可以被打造成阜新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名片。 华香裕 沈岩 本报记者吴镝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