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为什么留下那些有关工业记忆的符号

admin 2006-06-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虽然在两年前的这个季节,沈阳市最重要的工业符号之一——冶炼厂的三根大烟囱在人们的争论声中被拆除了,但今天,在这个城市依然可以寻找到类似的工业符号,比如,在大东、铁西等
  虽然在两年前的这个季节,沈阳市最重要的工业符号之一——冶炼厂的三根大烟囱在人们的争论声中被拆除了,但今天,在这个城市依然可以寻找到类似的工业符号,比如,在大东、铁西等企业聚集区,仍是马达轰鸣、铁路纵横、管网密布。今天的沈阳人,对此类工业符号仍然予以关注,只不过这种关注的含义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他们把许多这样的符号,作为宝贵的工业遗产保护起来。

  请保护那些正在消失的有关工业记忆的符号

  在过去的三年里,有4000根大烟囱从沈阳人的视线中消失,这座城市的上空不再像以往那样缭绕浓烈的烟尘。但许多沈阳人隐约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失落。他们发现许多工业遗迹,作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正在自己的脑海中消失。“这种关于工业记忆的符号是需要被保护和传承的。” 沈阳市政协学宣文史委员会顾问张志强观点明确。

  关于那些工业符号,沈阳人并不陌生。几乎每个沈阳人都会脱口而出:厂房、设备、烟囱、铁路等等。这些符号给沈阳人留下了太深的记忆和影响。

  2005年,沈阳市政协联合有关部门对沈阳市的工业文物进行摸底调查。这次调查的建于1965年以前的129户大、中型企业中,有工业文物的企业仅占总数的27%。那些工业文物中,有已经被保存下来的不可移动建筑、有正在被使用的厂房、有正在运转的设备等。

  在沈阳市沈河区惠工广场有一座与周围建筑风格迥异的灰色建筑,上面写着繁体字“台商会馆”。据介绍,这座建筑是肇新窑业公司的原址。据悉,它是经过一番努力去年才被确定为工业文物保留下来的。

  在沈阳老龙口酒厂厂区内,仍在使用发酵池的厂房已经被重新建造,仿古式建筑与古老飘香的发酵池浑然一体,同时,厂内的万隆泉老井也重新建起仿古式井亭。

  并不是所有的工业遗存都能像它们这样幸运。曾是全国最大的工人文化宫———沈阳工人文化宫目前正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地。其中的图书馆已经关闭,其他活动场所被一些经营性机构所占据;几年前,曾记载沈阳纺织工业历史的沈阳纺织厂厂房被房地产开发商拆除,后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下,纺织厂的办公楼得以重建。    

  “沈阳低压开关厂厂房、锅炉厂厂房、机床三厂的铸造车间、冶炼厂厂房等好多厂房都没了。”沈阳铁西区的一位老工人告诉记者。

  也许是因为我们曾经被破旧的厂房、林立的烟囱、轰鸣的马达,还有工业城市特有的味道所包围,它们带给我们的烦恼是那样强烈,所以让我们忽视了这些作为工业记忆的符号的价值。沈阳矿山机器厂的前身是建于1921年的大亨铁工厂,厂内杨宇霆办公楼和水塔等仍保留完好,但该厂正面临整体搬迁,这些建筑命运如何,目前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消息。

  张志强认为,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从前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型的过程,而前工业化时代的基本工业符号是烟囱林立、马达轰鸣、管网密布、铁路纵横。工业文明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在向后工业化转化的过程中,若把前工业化的符号都不要了,就等于一个人割断了历史、丧失记忆。如果一个地区对工业文明丧失了记忆,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从经济学角度讲,后工业化是前工业化的发展与提升,前工业化是后工业化的基础元素,后工业化再发展也离不开前工业化的基础元素的累积。我们所说的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是指所有的工厂都恢复生产了,所有的下岗工人都带着饭盒去上班了,而是指一个地区新工业化的建构和发展,是一种全新工业业态的诞生。” 张志强分析说。

  而这种新工业化的建构和发展、全新工业业态的诞生正是建立在前工业化时代的基础元素之上的。而这些被保留下来的工业记忆符号正是后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基础元素的一种表象。

  沈阳市政协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至今该市有多少工业文物底数还不清楚,特别是在城市改造加快、企业更新改制搬迁的变动时期,更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来审核认定工业文物的去留问题,这是当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据有关资料记载,1965年以前,沈阳有21户企业的33种产品创造了新中国的第一,这次他们只查到了8种的下落。

  时代需要传承工业文明塑造的工业文化品格

  其实,我们所能直观看到的这些还只是工业遗产的一部分。

  工业遗产大致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类是物质文化遗产,一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前工业化时代所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遗产,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大工业化的文化品格,这种品格包括追求秩序、团队精神、追求卓越。

  在工业化大生产过程中,许多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每位工人都是每个工序链中的一个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工人要进行协作,必须要讲究工序、流程。久而久之,这种工序链中的工人的品格就会发生变化,进而形成团队协作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品格。沈阳是一座标准的重化工业城市,工业化大生产是其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因此在前工业化时代,这种追求秩序、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品格,在沈阳工人当中,以劳模精神为代表,生成并留存下来。即使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这种良好的工业文化品格,同样是工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劳模精神是前工业化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的非物质遗产。劳模是工人阶级的代表,他们在共和国的工业化发展历程中付出了汗水。工人阶级作为国家的主人翁,体现在他们把自己的劳动不单纯是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把自己的劳动与共和国的工业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张志强分析认为。

  在沈阳市的劳动公园有一面长10多米、高2米多的墙体,在这面墙上刻着从1950年到2005年沈阳市历届全国劳动模范的名字,一位老者告诉记者,这面墙他们叫它“劳模墙”。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偶尔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这里停留片刻。面对着这面“劳模墙”才发现,许多劳模的名字已被我们遗忘。今天检讨起来,应该说我们遗忘的可能不仅是这些劳模的名字,更重要的是,我们可能已经忽略他们所代表的那种精神。

  有人说沈阳市的劳模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具有技术协作精神。而技术协作的内核是自力更生、以小博大,也就是在沈阳诞生的“蚂蚁啃骨头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沈阳工人阶级的精神实质。在“一五”时期,沈阳市的工人就是依靠这种精神,利用相对比较落后的设备,生产了相对比较优秀的产品,支援了国家的建设。

  今天,这种精神仍然需要并已经在新一代产业工人身上传承下来。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变速机车间青年技师徐强,使用ZP20数控方式成行磨齿机生产的齿轮,创下了大齿数、小模数的大型齿轮4级精度的全国之最,被同行们称为“徐强精度”。 这是极具示范意义的一个代表。

  而前工业化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还有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沈阳人对工业的熟悉,这种熟悉在每位沈阳人的身上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沈阳几乎每个家庭都会与工业或多或少地保持着某种联系,几乎每位沈阳人对工业生产流程术语都不陌生。

  “而这些因素外化为沈阳人的性格特点就是:大气、豪爽、求实、宽容。而这种性格特点正是现代化建设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气质。包容性就会带来融合性,融合性就形成了移民文化和混合文化,而移民文化和混合文化正是现代文化的基础。经过百余年工业洗练而形成的工业品格将成为沈阳后工业化时代发展的坚实基础。”张志强说。

  保留那些带有时代特征和阶段性转变标志的符号

  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包括工业文明的历史。

  解读工业文明的历史需要保留带有时代特征和能标志着历史过程的阶段性转变的符号。而这种工业记忆符号就是我们所要保护的“工业遗产”。

  其实,我们无法准确说出一座建筑、一套设备、一项工艺会对沈阳未来的发展产生多大影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从这些工业记忆的符号中可以找到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

  建成于1935年的沈阳造币厂办公大楼已被沈阳市列为优秀不可移动建筑。1896年,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奏请清政府后,由地方出资在大东边门里设立盛京机器局,这就是造币厂的前身。从那时起,沈阳造币厂开始书写沈阳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这段史实说明,是中国人自己在沈阳建立起现代工业的基础,而绝不是所谓日本人将现代工业带给了东北、带给了沈阳。

  现在,沈阳市大东区对自己的工业发展历史梳理得异常清晰:工业发展源自于清末,崛起于民国,成熟于新中国的“一五”大建设时期。这三个阶段构成了大东区工业发展壮大的宏伟蓝图。目前,沈阳市大东区提出打造“工业规模最大区、汽车产业最强区、三产发展最快区、人居环境最佳区”。但直到现在,沈阳市大东区的工业仍是以机械制造、航天制造为主,而这种工业框架正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些‘一五’期间建立的企业,有的即将搬迁,有的已经搬迁,还有的已经消失。保护这些反映工业化时代特征、承载真实和相对完整历史信息的工业文化,既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的尊重,也是对新中国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沈阳市大东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大东区已经对区内的工业遗存进行普查,现已建立工业遗存展览馆(室)7处。在该区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对工业文化及文物的保护工作任务,成立工业遗存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有价值的工业遗存得到保护、开发和利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保护工业遗存,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自觉行为。

  不久前,沈阳市老龙口酒厂的《老龙口白酒酿酒传统酿造工艺》已经进入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辽宁省和沈阳市保护的工艺和企业。这将使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老龙口酒厂的传统酿酒工艺能够得到长久传承。

  2003年,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是东北首家由企业自筹资金建造的酒文化博物馆。馆内“酒文化展区”收集了大量珍贵照片、名人字画、文物及19世纪末老龙口盛酒容器———酒海残片;“酿酒老作坊展区”生动再现了中国传统酿酒的工艺流程,展示了古法酿酒的各式器具和酿酒所需的原料等。

  黎明航发集团已经建立了展览馆,并且在厂区将工厂第一台机床、第一台发动机等产品和设备摆放在显要位置。坐落在沈阳飞机集团厂区、由企业自办的航空博览园已经开放数年,通过这些展品我们可以解读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新光航发企业集团自办的博览园,近几年已开始向公众开放。

  在沈阳市老道口桥下的文化园,记者看到了一组关于沈阳工业发展的历史图片展,整个展览共分为“沧桑往昔、骄傲岁月、灿烂今朝、魅力未来”四部分。图片中,有我们熟悉的沈阳自行车厂生产的白山牌自行车,有1979年沈阳搪瓷厂生产的“红玫瑰”牌36厘米红双喜搪瓷面盆,还有沈阳变压器厂、沈阳互感器厂等很多已经被我们遗忘的但实在不该遗忘的名字。

  伴随企业转型、资产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原有的工业区将改变原有的功能,并被赋予其他的城市功能。“我们并不是要将所有与工业记忆有关的符号全部保留下来,但是要将那种代表时代特征、标志着历史过程的阶段性转变的部分保留下来。”张志强认为。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