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中国凝石技术获重大创新 黄河沙患有望变废为宝

admin 2006-06-17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新网6月16日电,清华大学国土资源研究中心昨天在北京宣布:凝石(相当于绿色优质水泥)原料采集技术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地球上最丰富的硅铝质物料(包括固体废弃物)均是凝
  中新网6月16日电,清华大学国土资源研究中心昨天在北京宣布:凝石(相当于绿色优质水泥)原料采集技术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地球上最丰富的硅铝质物料(包括固体废弃物)均是凝石的原材料。这意味着困扰中国上千年之久的黄河沙患问题有望得到变废为宝式的彻底解决。 

  黄河是中国沙患问题最突出的问题。黄河每年向中下游排沙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决溢无数次。然而,随着凝石原料采集技术的突破,使得黄河河床上淤积的泥沙经过适当的处理即可生产出优质的凝石产品。这项突破在中国胶凝材料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据介绍,凝石以硅铝物质为主要原料,以仿地成岩理论为指导,采用微晶二元化技术制备而成。它是低能耗高性能的类岩性能材料,实现了资源、能源和环境的良性循环以及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据了解,凝石研究先后获得了国家863计划、教育部973预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发改委中小企业基金的有力支持。清华大学与蓝资集团强强联合,建立了清华——蓝资凝石联合实验室,大大促进了凝石技术研发。 

  随着凝石技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其原料实现了从矿石残渣到沙土的拓展。如今,粉煤灰、煤矸石、尾矿、赤泥、钢渣、高炉渣、黄河泥沙、建筑垃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后的炉渣与飞灰、城市水体清淤污泥、废陶瓷、废玻璃以及一切以煤或油叶岩为燃料的炉渣等都可以作为凝石生产的原材料。这不仅降低了整体的生产成本,对从根本上解决困绕着一些的地方的沙患问题同样有着极大的社会意义。 

  目前,中国正积极推进凝石技术产业化进程。蓝资集团已在柳州、通化、燕郊等地新建了5条生产线,生产能力达到了200万吨/年;在郑州、包头、永州、青岛、赤峰、株洲等提升改造了12家传统水泥厂,其总的生产能力已达320万吨/年以上。 

  据悉,《普通凝石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已由建设部正式立项,并交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北京蓝资凝石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参编。该技术规程有望在今年年底正式颁布,这将大大加快凝石的产业化进程。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