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科学研究 园林绿化的助推器

admin 2006-06-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加强园林建设、保护生态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城市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手段。目前,城市园林建
  加强园林建设、保护生态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城市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手段。目前,城市园林建设日新月异,但也出现了一些生态流于纸面、功能混淆不清、形象千篇一律、设计粗制滥造等问题。只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促进风景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对园林的研究已经提到了科学生态的层面上,园林已经越来越多地与生态学结合起来,以解决当前城市中越来越严重的人居环境恶化问题。园林建设正逐步由以审美价值取向为主转换到以生态价值取向为主,加强园林科学研究,依靠科技,促进园林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 

  园林科技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是以生态环境系统工程为基础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它以现代生物、生态学科为基础理论体系,指导学科发展方向,园林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已促使现代风景园林师运用集成规划设计方法,多项技术综合起来,多学科协调作战。 

  园林科技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领域,一是注重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理论研究,为“规划建绿”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城市园林绿化使用技术的研究,例如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以提高城市绿地的存活率;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研究。包括区域性物种保护与开发、珍稀动植物物种异地保护等工作;四是强化园林植物育种及引进培育实验。同时大力推广城市绿化科技成果,加强城市绿化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它们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用科学的理念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应用生态学理论与系统理论规划建设城市,建立城郊结合、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地系统是城市实现理想健康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规划者对生态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的自觉认识和实践。 

  城市化过程往往是破坏了自然界生物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可以说是一个与城市化相逆的过程,是一个恢复与再造自然的过程。它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依据,注重绿地的生态效应,最大限度地保存典型生态系统、珍稀物种和繁衍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人文景观,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使城市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构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态功能单位,最大限度地恢复城市地域内的自然生态功能,使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基本形成和谐、共存、互动的关系。 

  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实质就是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通过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创造一个综合性和生态环境优化的城市绿地系统,重新塑造城市的点、轴、组团和圈的生态格局,使城市绿地景观和城市功能融为一体,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健康性,维持大地景观格局和自然过程的连续性。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包含城市建设、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到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改造和建设,还涉及到人们的观念、意识、伦理和生活方式,因此需要各学科、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综合分析,系统进行。 

  深入研究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有效地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 

  真正要做到科学地对园林植物进行绿化配置,必须对各种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做出全面的量和质的评价。例如,研究确定怎样的面积比例、分布形式和结构状态是为合理,以及如何发挥最佳审美效果。同样,城市绿地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到绿地的面积,而且要考虑到绿量和绿视率等三维评价指标,对于不同树种和不同植物组合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这一切不仅要有指标,还要有定量性的东西,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园林绿地建设。 

  总之,追求特色和科学生态是当前风景园林建设的动态趋势,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创造城市绿地特色是一个综合性的大课题,它涉及到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体制、人的素质等诸多因素。而且,一个城市绿地特色的形成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而几年或十几年时间即可把特色破坏得荡然无存。我们只有用法制管理,强行塑造城市绿地特色时,我们的城市风貌与特色才会逐步形成。同时,我们园林建设中,原有的技术储备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园林建设的需要,如植物材料、配置模式的选择还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对不同植物种类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还知之甚少,真正实现科学生态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明确城市生态园林系统规划极其重要 

  所谓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就是将生态规划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即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绿地的不同功能用途,合理布置,以获得更贴近自然的环境,进而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市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环境,这是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环境,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最佳理论和方法。具体地说,从规划的对象来看,城市生态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生态绿地空间规划和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 

  在明确生态园林规划理论概念的基础上,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方法的思路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以及生态观,具有比一般绿地系统规划更合理的可持续性,例如: 

  1.以景观生态学中斑块的大小、形状及边缘生态效应等理论应用于城市园林中点及重点面的规划,主要寻求城市中点及主要专用绿地(面)的布置位置、大小、形式的生态效应及其相连关系,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广场、小游园及大型企业的定位、定规、定形提供生态学依据。 

  2.以景观生态学中廊道的作用、结构与斑块的关系等现有理论为城市道路、滨河等线状绿地提供科学选择依据,包括线状绿地形式、树种选择、线与点面的生态制约与支持关系等。 

  3.以生物多样性理论指导城市绿地中面上绿化的布局、数量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种间关系,为其提供结构优化方法。 

  4.以生态系统论,以及大环境规划、区域规划方式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网络建设,形成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城市“绿网”。 

  笔者认为,城市绿地建设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由物理规划走向生态规划;生态规划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绿地规划则更强调生态过程和生态属性;由土地利用规划走向绿地景观功能单元规划:绿地景观规划将不同绿地利用格局作为城市各种功能单元来看待,着眼于系统功能的绿地景观规划将对绿地的景观单元作用更加注重;由“点、线、面”规划走向绿色网络规划:城市绿地规划由点、线、面布局走向“绿网”规划,城市绿地景观网络规划的核心是建立起符合城市绿地景观秩序的风格体系;由静态规划走向动态与可持续规划:未来的绿地规划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并为城市发展留有充足余地。从绿地系统可操作的角度看,城市绿地动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内涵包容了横向的协调论和纵向持续论,其具体表现大致在结构性协调、功能性协调、区域性协调和阶段性持续四个方面展开;由乡土化到国际化再回归到乡土化,特色的强化将成为今后城市园林建设的主要目标。本文作者为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 王浩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