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保护最好的规划是“反规划”
admin
2006-06-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虽然,大运河曾经有过千百年的辉煌,但现如今,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因为历史上漕运的废除,黄河改道的淤塞,普遍的缺水,乃至后来严重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多次的改造和沿岸的开
虽然,大运河曾经有过千百年的辉煌,但现如今,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因为历史上漕运的废除,黄河改道的淤塞,普遍的缺水,乃至后来严重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多次的改造和沿岸的开发建设,作为有水通航贯通全程的完整意义上的一条河,已基本上不存在了。
重病缠身的大运河主要有以下三大病因:
一是断流使运河的基本功能丧失。山东济宁以北段基本断流,好多河道已经变成垃圾坑,有的已经被农田蚕食,中运河(台儿庄——淮阴)和南运河(天津——临清)虽然还有水,但时刻面临断流威胁。其次,运河污染严重。现代化的船只运输严重损害了运河的环境风貌。
此外,真实性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丧失。伴随城市化的进程,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穿错的运河风光已成记忆。在通州“北运河码头”,跨河的桥上车来人往,成堆的垃圾使运河几乎成为污水沟。
济宁南旺分水枢纽是整个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工程,明朝永乐年间(1411年)曾经因成功实施“引汶济运”而使汶河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如今,分水龙王庙前的运河已经变成了一片树林。龙王庙址也已残破不全。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实施的“四水济运”,汶河上的关键工程罡城坝早已不存在。始建于明朝的聊城东昌府运河“土桥闸”现存闸口已坍塌。昔日运河沿岸众多的会馆大多人去楼空,乃至荡然无存。
目前,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仅为877公里,季节性通航里程1100公里。即使是在济宁以南的河段(即黄河以南的鲁、苏、浙3省),由于河水不足,其载运能力已大大下降。
不过,大运河并非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和苏州,由于治理有力,大运河昔日的风采依旧。1983年以来,杭州市为整治运河不遗余力:完成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新挖河道7公里,新建了三堡船闸;实施了运河杭州段截污处理工程,投资9.63亿元,敷设主干管、连通管、次干管,总长约40公里,新建扩建10座污水提升泵站,扩建四堡污水处理厂;成立了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落实“编制规划、理顺机制、整治景观、推进城中村改造、挖掘运河文化、开发资源、谋划第二通道”等七个方面的工作,使千年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
日前,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罗哲文认为,全国政协组织庞大的专家学者队伍对“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进行全程考察,除了申遗以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摸清大运河遗产的家底,划定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范围,并通过引进世界遗产管理的先进理念,更好地保护大运河遗产。
姚榜义、俞孔坚和李迪华等专家认为,最好的规划是“反规划”,严防破坏性开发。在大运河保护和建设逐步升温的背景下,必须避免以建设和发展的名义进行破坏性的开发。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规划设计手段就是反规划。就是在建设规划之前,首先规划一个覆盖整个大运河领域的“不建设规划”,制定相应法规,保障大运河遗产和生态景观网络的完整性。
谢辰生、谢凝高表示,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是个系统工程,也应该是国家行为,需要有一个统一指挥和协调的权威机构和统一的规划。眼下当务之急是设立一个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机构,拟订保护大运河的法律法规,使运河保护有法可依。 (据《文汇报》)
重病缠身的大运河主要有以下三大病因:
一是断流使运河的基本功能丧失。山东济宁以北段基本断流,好多河道已经变成垃圾坑,有的已经被农田蚕食,中运河(台儿庄——淮阴)和南运河(天津——临清)虽然还有水,但时刻面临断流威胁。其次,运河污染严重。现代化的船只运输严重损害了运河的环境风貌。
此外,真实性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丧失。伴随城市化的进程,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穿错的运河风光已成记忆。在通州“北运河码头”,跨河的桥上车来人往,成堆的垃圾使运河几乎成为污水沟。
济宁南旺分水枢纽是整个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工程,明朝永乐年间(1411年)曾经因成功实施“引汶济运”而使汶河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如今,分水龙王庙前的运河已经变成了一片树林。龙王庙址也已残破不全。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实施的“四水济运”,汶河上的关键工程罡城坝早已不存在。始建于明朝的聊城东昌府运河“土桥闸”现存闸口已坍塌。昔日运河沿岸众多的会馆大多人去楼空,乃至荡然无存。
目前,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仅为877公里,季节性通航里程1100公里。即使是在济宁以南的河段(即黄河以南的鲁、苏、浙3省),由于河水不足,其载运能力已大大下降。
不过,大运河并非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和苏州,由于治理有力,大运河昔日的风采依旧。1983年以来,杭州市为整治运河不遗余力:完成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新挖河道7公里,新建了三堡船闸;实施了运河杭州段截污处理工程,投资9.63亿元,敷设主干管、连通管、次干管,总长约40公里,新建扩建10座污水提升泵站,扩建四堡污水处理厂;成立了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落实“编制规划、理顺机制、整治景观、推进城中村改造、挖掘运河文化、开发资源、谋划第二通道”等七个方面的工作,使千年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
日前,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罗哲文认为,全国政协组织庞大的专家学者队伍对“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进行全程考察,除了申遗以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摸清大运河遗产的家底,划定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范围,并通过引进世界遗产管理的先进理念,更好地保护大运河遗产。
姚榜义、俞孔坚和李迪华等专家认为,最好的规划是“反规划”,严防破坏性开发。在大运河保护和建设逐步升温的背景下,必须避免以建设和发展的名义进行破坏性的开发。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规划设计手段就是反规划。就是在建设规划之前,首先规划一个覆盖整个大运河领域的“不建设规划”,制定相应法规,保障大运河遗产和生态景观网络的完整性。
谢辰生、谢凝高表示,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是个系统工程,也应该是国家行为,需要有一个统一指挥和协调的权威机构和统一的规划。眼下当务之急是设立一个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机构,拟订保护大运河的法律法规,使运河保护有法可依。 (据《文汇报》)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