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单霁翔: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资本

admin 2006-06-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来自20余个国家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官员近日聚会浙江绍兴,参加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就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保护经费筹措等专题开展研讨。  
  来自20余个国家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官员近日聚会浙江绍兴,参加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就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保护经费筹措等专题开展研讨。 

  本次会议由国家文物局、建设部、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浙江省文物局、绍兴市人民政府承办。 

  会议期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以《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作了发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级官员、世界银行代表、英国遗产彩券基金代表等作了演讲,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博士以《绍兴古城保护和旅游发展》为题,向大会作主题演讲。  

  “在推土机毫不留情的轰鸣中,在老房子轰然倒地的尘烟里,城市的历史记忆、社区的传统底片逐渐残缺不齐,最终面目全非。在前所未有的冲撞中,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经历着痛苦的纠缠。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这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5月31日在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上所作《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发言的片段。单霁翔介绍,中国1980年的城市化率为13.6%,2000年突破30%,2005年超过40%,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45%,2020年将超过60%。伴随大量农民移居城市,必将造成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异常突出。 

  单霁翔认为,文化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发展的资本和动力,应将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体现到城市规划的各层面,避免文化遗产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割裂,将保护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之中。 

  单霁翔认为,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新城和旧城的关系问题更加突出,成为历史性城市保护的首要问题。“保护旧城,建设新区”,有利于协调保护与建设的矛盾,两者相得益彰。旧城内的传统建筑重在加强日常修缮,对历史文化街区应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微循环”整治加以改善。这样既有利于保护传统特色,也有利于维护原有社区结构。旧城内要防止城市快速路穿越,避免形成超大规模的街坊,维护原有的路网格局和街巷肌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形成对市民出行和未来交通格局的有力支撑。 

  单霁翔说,城市考古研究与历史性城市保护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一个古代城市虽然历朝历代有所变化,但是城市的基本形态和街道布局很难改变,城市的地下遗存中蕴含着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

  文化遗产保护六大问题 

  单霁翔表示,文化遗产具有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就无法复原,因此,必须充分正视存在的六类问题。 

  城市规划思路需调整  传统的“滚雪球”式城市扩张模式和单一中心的规划布局,使建成区逐步扩展呈“摊大饼”趋势,造成历史性城市的中心区功能过分聚集,导致交通、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状态愈发恶化。 

  “千城一面”问题突出  目前,“特色危机”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共性问题。不少城市规划设计手法抄袭趋同,追求大体量的建筑物、大规模的建筑群,导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致使一些独具特色的历史性城市和历史文化街区正在被杂乱无章的新建筑群所淹没。 

  旧城开发造成“破坏”  旧城是城市记忆保持最完整的地区,又是房地产开发激烈争夺的地段,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拆除历史街区,拓宽传统道路,兴建高层建筑,使文化遗产及其周围环境遭到伤害。 

  建筑设计缺少内涵  近年来,建筑设计刮起  “欧陆风”,各种流派堆砌在一起,强调建筑个体的面孔与性格,追求形式上的独特和怪异,却很少考虑它与环境的文化关系,建筑的民族传统、地方特色不断失落。 

  不合理利用造成伤害  伴随旅游业的发展,日益增多的游人使文化遗产地不堪重负,给文物古迹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日益加剧的“商业化”、“人工化”和  “城镇化”,严重影响了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 

  违法建设屡禁不止  一些地区或部门的决策者守法意识不强,一旦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利益构成冲突,往往考虑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致使历经千百年的珍贵文化遗产被破坏,独具特色的历史街区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