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China”对应“拆了”意味着什么

admin 2006-05-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昨天(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主题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按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的说法,这一主题产生的直接动因,在于6月10日将要举行我们国家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遗
  昨天(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主题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按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的说法,这一主题产生的直接动因,在于6月10日将要举行我们国家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发布会透露了许多重要信息,但一位外国记者对老北京文物保护工作的批评发人深思。他告诉我们,好多人说:China一词等同“拆了”。 

  对此,孙家正部长坦然接受,且称很有意义。这是孙部长正视现实的积极态度。在中国城市改造的过程当中,对老建筑——其中许多都是文物——的态度基本上叫做毫不留情,拆得非常决绝,基本上是现在城市改造建设过程当中很普遍的一个问题。拆了,在这里的涵义其实就是破坏。曾几何时,斗大的“拆”字外加一个圆圈,像声称可以“办证”的牛皮癣一样,遍布神州大地,不是成了城市建设的标志性符号了吗?这种一拆了之的现象现在可以说有了一定缓解,但是严格地控制和制止还远远说不上。北京前门大街的拆迁就正在进行之中,一些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面临停业的命运。 

  “China”对应“拆了”,当然是一种调侃,但二者能够被人联想到对应,堪称中华文化的耻辱;那么,这个“等式”有没有可能成立呢?一旦成立又意味着什么?这是城市建设的决策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他们至少在现在有权力决定自己管辖城市的建筑的去留。著名规划设计大师吴良镛说,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发展经历,构成一个城市的文脉。此城市区别于彼城市,正依赖于不同文化传承形成的鲜明特色。保护好城市的文脉,就是保护了城市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保卫我们文明古国的文化传统。因而,这个“等式”一旦成立,意味着我们因为权力者的好恶所累,甘愿丢弃自己的文化传统。 

  孙家正部长透露,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中,所有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被列入保护名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近几年刚刚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已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2007年的立法计划。这是能够让我们稍感慰藉的。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孙部长说,我们这几年取得的一个很重大的进展,就是初步建立了大遗址保护规划体系。所谓大遗址,比如说新疆段的丝绸之路,过去只是一个点一个点地去保护它,现在把整个联系起来,投入很多的资金,地方还要配备资金来保护。 

  这种大遗址的观念,完全可以外延开来。我们要承认,时下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的确增强了,但更多地表现在对待孤立的文物本身——尤其是建筑,还没有高度重视保护文物的环境氛围。前些年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周边拆个精光,不久前山西八路军总部旧址扩建什么广场,都是活生生的破坏实例。把大遗址的概念再外延,那就是要注意使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能够和谐相处。广州有两条具有悠久历史内涵的商业步行街,一条在上下九路,另一条在北京路。早两年,从上下九路步行街的西面进去,赫然可以发现一座在建的高层建筑,现在已经建成了;最近,从北京路步行街的北面进去,赫然又发现南面在拔地而起一座高层建筑。这些高层建筑,恰似巨大的影壁,不仅蛮横地封闭了步行街原本开阔的空间,而且严重破坏了步行街的文化氛围。 

  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既关系到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更关系到我们民族如何走向未来。对这项工作本身来说,既关系到各级政府,也关系到我们所有的国民。毕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China一旦真的对应“拆了”,我们该愧对的岂止是子孙!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