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急需“护牌”
admin
2006-05-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经营城市就是卖地,经营风景区就是卖风景区。”日前在杭州召开的中国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现状成了专家们炮轰的焦点:原本定位于保护性、公益性的
“经营城市就是卖地,经营风景区就是卖风景区。”日前在杭州召开的中国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现状成了专家们炮轰的焦点:原本定位于保护性、公益性的风景名胜区正日益被“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政府监管和市场开发、风景资源的保护和旅游经营等矛盾中,地方政府错位,开发行为亟待规范,风景名胜区的“护牌”已成当务之急。
无序开发导致风景区破坏严重
从国务院1982年审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至今,中国已有17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建立国家公园一样,我国建立风景名胜区,目的是为国家保留一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同时科学地建设管理,合理地开发利用。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风景名胜区内珍贵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遭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不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管理部门,都竭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热衷于在保护地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索道,兴建娱乐设施,甚至引入房地产开发;规划设计不和谐,甚至盲目地引进所谓国际规划师、设计师,把中国特色异域化;经营权转让;门票大幅涨价;大建现代人文景观等等。
遗产资源还是经济资源
中国风景名胜区目前面临着困境。国家风景区是具有保护性、公益性、展示性和传世性的人类瑰宝,而部分人却错误地将其定位于“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开发区”等,把保护性变成开发性,公益性变成私有性,展示性变成经营性。有些甚至变相出让风景资源及其土地,使一些风景名胜区出现了扭曲的产业化定位、背离的开发方向、异化的体制蜕变等“旅游产业化”危险趋向。
“景区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归根结底是政府错位。”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施奠东说,“没有把风景名胜当成子孙万代延续的资源,认为经营城市就是卖地,经营风景区就是卖风景区。”
资金匮乏 走上“靠山吃山”之路
我国风景名胜区现行管理体制的不适,使国家对各地风景名胜区的主管权力受到了影响。目前对于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因为涉及到林业系统、文化系统、文物系统、宗教系统、旅游系统、商业系统等等,条块分割矛盾很多,关系错综复杂,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体制缺陷直接导致对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财政投入不足。韩国只有20个国立公园,每年投入相当于人民币6亿,而我国现有177个国家风景区,国家每年总投入1000万元,每个风景名胜区就6万多块钱。许多风景名胜区因此不得不走上“靠山吃山”、“以景养景”的道路,最后过度开发,损失惨重。
产品定位 能否破解风景名胜区困窘
目前风景名胜区的定位,实质上是一种需要保护,但属于可以经营的资源,因为没有公共产品的定位,没有列入公共财政的序列,造成地方政府责任很大、经费没有的窘境,不经营资源就没有经费来保护管理。像美国、加拿大、韩国等世界不少国家的普遍做法,是由国家直接管理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以保证其权威性。专家和一些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者共同呼吁,我国也应当成立一个类似“国家遗产管理局”的职能部门,由国家直接管理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目前除了要对风景名胜区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整治和复原,尽可能恢复其原作的风貌,还要加快保护风景区遗产的立法。
无序开发导致风景区破坏严重
从国务院1982年审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至今,中国已有17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建立国家公园一样,我国建立风景名胜区,目的是为国家保留一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同时科学地建设管理,合理地开发利用。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风景名胜区内珍贵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遭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不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管理部门,都竭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热衷于在保护地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索道,兴建娱乐设施,甚至引入房地产开发;规划设计不和谐,甚至盲目地引进所谓国际规划师、设计师,把中国特色异域化;经营权转让;门票大幅涨价;大建现代人文景观等等。
遗产资源还是经济资源
中国风景名胜区目前面临着困境。国家风景区是具有保护性、公益性、展示性和传世性的人类瑰宝,而部分人却错误地将其定位于“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开发区”等,把保护性变成开发性,公益性变成私有性,展示性变成经营性。有些甚至变相出让风景资源及其土地,使一些风景名胜区出现了扭曲的产业化定位、背离的开发方向、异化的体制蜕变等“旅游产业化”危险趋向。
“景区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归根结底是政府错位。”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施奠东说,“没有把风景名胜当成子孙万代延续的资源,认为经营城市就是卖地,经营风景区就是卖风景区。”
资金匮乏 走上“靠山吃山”之路
我国风景名胜区现行管理体制的不适,使国家对各地风景名胜区的主管权力受到了影响。目前对于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因为涉及到林业系统、文化系统、文物系统、宗教系统、旅游系统、商业系统等等,条块分割矛盾很多,关系错综复杂,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体制缺陷直接导致对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财政投入不足。韩国只有20个国立公园,每年投入相当于人民币6亿,而我国现有177个国家风景区,国家每年总投入1000万元,每个风景名胜区就6万多块钱。许多风景名胜区因此不得不走上“靠山吃山”、“以景养景”的道路,最后过度开发,损失惨重。
产品定位 能否破解风景名胜区困窘
目前风景名胜区的定位,实质上是一种需要保护,但属于可以经营的资源,因为没有公共产品的定位,没有列入公共财政的序列,造成地方政府责任很大、经费没有的窘境,不经营资源就没有经费来保护管理。像美国、加拿大、韩国等世界不少国家的普遍做法,是由国家直接管理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以保证其权威性。专家和一些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者共同呼吁,我国也应当成立一个类似“国家遗产管理局”的职能部门,由国家直接管理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目前除了要对风景名胜区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整治和复原,尽可能恢复其原作的风貌,还要加快保护风景区遗产的立法。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