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龚滩:千年古镇消亡之痛
admin
2006-02-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阵阵杀猪的嚎叫,漫过青石板的龚滩老街。 2006年1月18日,公历新年刚过,转眼又是旧历的新年。打糍粑、做豆腐、杀猪,龚滩人同所有西南山地的居民一样,忙活着“过年”的“
阵阵杀猪的嚎叫,漫过青石板的龚滩老街。
2006年1月18日,公历新年刚过,转眼又是旧历的新年。打糍粑、做豆腐、杀猪,龚滩人同所有西南山地的居民一样,忙活着“过年”的“老三样”,年复一年,在龚滩一传就是一千七百多年。
历史再怎么悠长,日子照样平淡。“该过年还得过年,该杀猪还得杀猪。”53岁的当地居民老吴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说。没人提起,这个旧历新年,有可能是一千七百多年的龚滩最后一个春节。
一年或者半年后,这座古镇和它那条两公里长的老街,连同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将被水吞没。
水来自乌江。乌江第一大水电站彭水水电站的建成,将使龚滩古镇永远沉入江底。
龚滩古镇傍乌江而建,因乌江而得名,因乌江而兴盛,也将因乌江而消亡。
老街背影
龚滩古镇拥有西南山地少有的长街,两公里长的青瓦木屋,蜿蜒曲折,懒懒地铺展着,与西岸的乌江绝壁对视千年,自成风景。
江水冲刷滩头的涛声,在长街任何一处,皆可侧耳倾听。
“乌江涛声,将成绝响。”一位游人不无惋惜地说。
这位游客姓刘,重庆市江津人,中学语文教师,学校放了寒假,趁着年关前,来最后看一眼龚滩。隆冬季节,龚滩街上游人稀少。当地人说,旅游旺季,河滩上到处停满了游客的车辆。
据2002年4月20日发布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的通知》称,龚滩古镇位列重庆市第一批20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在这份名单中,另有三峡库区迁建保护的传统风貌镇6处。“传统风貌镇”与“历史文化名镇”相对应单列。
“龚滩是重庆第一镇。”那位江津的语文老师说,“也是千里乌江第一风景名胜。”
旺季时游客之多,从长街挨家挨户大大小小的客栈即可看出。客栈的彩幡,在冷风中轻飘,年关时节,透出几分冷落。
据龚滩镇政府提供的《龚滩旅游资料汇编》介绍,龚滩古镇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最西端,乌江和阿蓬江的交汇处,有籍可考的历史超过一千七百年,最早由三国西蜀刘备在此设汉复县县治。
早年的土家族居民在这里修建了绵延两公里的木结构吊脚楼群,据称是整个长江流域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完整的民居建筑,画家吴冠中称之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山地古集镇”。长约3华里的青石板街、叠层木制吊脚楼是古镇的特色。
龚滩地处渝、湘、黔三省(市)交汇之角,自古为乌江的水陆货运转运中心和重要集镇,乌江上下货物、川黔湘过往货物多在此集散。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时期,川、黔、湘、秦的商贾、脚力、纤夫、政客、兵丁云集于此,龚滩江面帆船如梭。
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与磨砺,造就了龚滩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成为千里“乌江画廊”独特的风景线。现保存有四合院、封火墙、川祖庙、西秦会馆、三教寺、一沟十八桥等一大批明清古建筑。
“水”命题
成也乌江之水,败也乌江之水。龚滩古镇的“水”命题,千年前即已注定。
一千七百多年的四季轮回,战争、洪水、瘟疫、大火、王朝更替、风云变幻,龚滩随历史浮沉,在历史记载以及当地人的记忆里,龚滩此前所受最重的创伤,是因为“火”。
在龚滩镇移民工作办公室,本报记者了解到,一千七百多年来,龚滩古镇保护得非常好,近百年来,只在1969年因一次火灾受过破坏。
根据龚滩镇政府资料,当地居民罗子南家向南400米街道上,民居稠密,店铺摩肩接踵。1969年10月9日下午,村民郑德贵家失火烧掉了这条街,二百多栋木制结构的房屋在火中化为灰烬。这块狭长地带沦为荒地,人们将这块地改称火烧坝子,警示后人。
上了年纪的龚滩居民都记得那场大火。毛某说:“那场火可真厉害,当时正是秋天,气候干燥,河风又大,火借风势,很快就点燃了一大片老房子——这些老房子都是木制的,一点就着。虽然大家全力抢救,最后还是被烧掉了二百多栋房子。好在是下午,很多人都不在家,没有烧死人。”
“因为近水,火灭不了龚滩。”当地老居民七十多岁的冉老,提起龚滩的“地理风水”一脸自负。他还跟记者饶有兴趣地讲起“五行”里相生相克的“风水观”。
“万物水为大。”末了冉老说,“这不,水来了,龚滩就要亡了。”接着一声长叹。
2005年9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发了《重庆乌江彭水水电站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05]1683号),重庆市继渝怀铁路后的最大项目、投资额逾百亿的乌江彭水水电站获得了国家核准。彭水水电站建设项目正式获得批准,龚滩古镇被水吞没的命运,一锤定音。这是继三峡工程后,重庆境内因水电建设而沉水底的千年古镇又一案例。
能源之重
彭水水电站项目正式通过核准时,重庆当地一家媒体曾报道说:
由于我市自身装机容量不足,发电能力不够,作为典型的受端电网,每年一到高峰用电时期,我市40%的电力均从外网购进,供电形势较为严峻。
为了确保今夏我市电网能够平安“过关”,我市相关部门与市电力公司准备充分,电煤供应基本得到保障。另外,还向贵州、四川、华中电网购进约95亿千瓦时外购电量,尽最大努力保障了我市夏季用电供应。......
据介绍,彭水水电站建成后,所发电量将接入华中电网。届时,将增加该市及华中区域电网的电力供应,有利于提高重庆电网的调峰能力,改善电网的运行条件。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早在195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就开始组织专家对乌江彭水地区进行初步勘察。2003年,重庆市有关方面与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当年4月14日,彭水水电站坝址施工辅助工程正式动工。
据彭水水电站承建方大唐国际彭水水电开发公司提供的资料,彭水水电站建成后,装机容量1750MW,距负荷中心区仅180km,是重庆市不可多得的水电电源点。工程总工期(工程筹建期6个月未计入)68个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50个月。静态总投资(2004年物价水平)108亿元,动态总投资预计达121.51亿元。计划2007年7月开始蓄水,2007年10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08年8月底工程竣工。受电站影响,龚滩镇海拔293米以下的建筑将会被水淹没——这意味着整个龚滩古镇都将不复存在。
根据龚滩镇政府的资料,彭水电站建成发电之后,预计酉阳每年增加财政税收约5000万元,将成为酉阳县最大的单项骨干税源。
滞后的“复制”蓝图
彭水水电站工程正式开工后,龚滩古镇移民拆迁工作正式启动。
本报记者在2006年1月18日抵达龚滩采访时,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移民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街上办“移民拆迁问答”黑板报第1期,镇上的三处宣传窗都有工作人员在“办报”。不少当地居民围拢在周围观看。
此时距彭水水电站辅助工程开工已经将近三年,离2005年9月28日工程正式开工已经三个多月。
据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移民办公室副主任、龚滩镇副镇长冉光祥提供的移民工作时间表,2007年4月30日之前必须搞完拆迁移民,同年5月30日要完成清库,同年6月30日要验收结果。
“移民拆迁和古镇复建等文物保护工作,都已经滞后了。”冉光祥承认,“工作还刚刚启动,剩下的时间却不多,必须与工程抢进度。”
根据2005年12月21日颁布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龚滩古镇移搬迁复建实施细则》,龚滩古镇保护搬迁复建工作,按照“原规模、原风貌、恢复原功能”和“最大限度的保护、合理有效的取舍、保护开发提高并重”的原则,围绕古镇搬迁后要实现“更具有历史文化内涵、更具有古韵、更能让人流连忘返”和达到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总体目标。这被重庆本地媒体解读成“复制”千年古镇。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体局文管所所长、负责龚滩搬迁文物保护具体工作的毕红承认“工程量非常大”。
然后当本报记者问及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时,得到的回答是“还没有做出来”,要到2006年3月份才能交出效果图,当月完成方案报批,当年7月要完成新址三通一平工作并开始建房。此前2005年12月26日由浙江古建筑研究设计院完成了古镇测量工作。
在龚滩古镇下游1.5公里的小银村白水洞,一座新的龚滩城将在那里建起来。据龚滩镇移民工作办公室介绍,新城南北全长近2.5公里,比现在的旧城高出近三十米。在新城,政府已经专门规划了一块平坦的空地,作为放置文物的地方。
分析人士担忧,如仓促地“复制”,难以保证质量。冉光祥解释说,复建的资金有保障,动态投资预算高达四亿多元人民币。他还说,工作滞后是由于当地政府与大唐电力就龚滩古镇保护范围面积难以达成一致,拖了半年,把时间拖去了,确定的范围由最初的2.2万平方米增到3.4万平方米,最后才确定为4.1万平方米。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局一官员对龚滩古镇“复制”后的旅游前景抱有信心。他说龚滩古镇搬迁后,并没有摘掉“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还会增加新的“卖点”。但一旅客的回答同样直接,他说他不会来看一件复制品,不会来看没有涛声的龚滩,他相信历史是无法复制的。“或者它会有别的卖点,但我不会来看新的龚滩。龚滩魅力,纯在它的旧。”
大业客栈的杨老板持类似的看法,他说他问过游客,90%多都回答不会来新的龚滩,他们就喜欢龚滩的破烂旧,那才有历史感。杨老板担心,搬过去后,有几年旅游生意会清淡。“至少需要10年才有可能恢复。”杨老板说。
补偿标准之争
龚滩古镇搬迁,需要多少钱?据重庆一家媒体引用当地权威部门的说法,按照迁建保护规划,大约需要近亿元。
规划中的搬迁投资估算显示,搬迁重建涉及房屋建设、交通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和绿化环境4个方面。其中,搬迁重建如宫殿、庙宇等重点建筑10000平方米,每平方米大约需要2000元;石板街两侧民居建筑24000平方米,每平方米约1000元;石板街复建4000平方米,每平方米大约需要150元。另外,搬迁还将兴建公共厕所4座、垃圾转运站2座,加上广场、车站、停车场、电力、电信、给水、消防等市政设施,四个方面需要6025万元。如果算上搬迁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产生的费用,按投资预算的20%算,总共需要7230万元。规划中特别指出,这七千多万元,并没有将拆迁补偿和古镇搬迁所需的征地费用计算在内。
搬迁当然会涉及当地居民的利益。
袁明的木王客栈,在整个龚滩古镇的中部,是一座三层的木制小楼。这栋楼紧靠乌江,即使隆冬时节门前的一排红椿树仍然郁郁葱葱。2001年,他在自己家一楼开了一个音乐茶座,并把二楼和三楼整理成一个小旅馆,一共四十多张床位。
袁明并不希望搬迁。“我们这个地方,吸引游客靠的就是古镇的旅游资源。说得夸张一点,全镇8500人,都是靠旅游生活。龚滩古镇一旦被淹没,谁还会来旅游呢?搬迁后,我们的收入来源就没保证了,谁都不想走。”袁明说。他透露,以往每年他家的旅游纯收入接近三万元。
本报记者在田氏阁楼老板田小明处看到一份《古镇移民的心声》。这份由当地居民自发打印的材料,要求提高房屋搬迁补偿标准,从目前政府公布的555元每平方米提高到3000元每平方米。居民还要求增加误工补助,从2006年到2009年四年中应每人补偿38400元。另有其他一些要求。为此争执,酉阳县分管龚滩古镇移民搬迁工作的一位副县长此前曾到龚滩与移民开沟通会,沟通的结果是仍然维持政府已经公布的补偿标准。
镇移民工作办公室的一工作人员表示,补偿标准基本已经定盘,只有一些细节还可继续商量,或者向上申请解决。这位工作人员说,补偿费用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旧房屋拆除的补偿,类似于城市里的“拆迁安置费”;二是“风貌补助费”,这是根据龚滩古镇的文化特点制定的补偿费。“一般的家庭都可拿到十多万元补偿,这个费用,足够复建房。”
“移民的期望值比较高。”龚滩镇移民办公室副指挥长、副镇长冉光祥认为,搬迁工作将会面临很大压力,不搬则已,一搬一些多年积压的矛盾都会爆发出来。
2006年1月20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体局文管所所长、负责龚滩搬迁文物保护具体工作的毕红,正带队在龚滩镇做搬迁登记核查工作,厚厚的登记册上,很多移民拒绝签字。“老百姓拒绝在一切文件上签字。”在场的一位镇政府工作人员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耐心做工作。”
本报记者走出袁明的木王客栈两百多米后,他追了上来,说让本报记者采访政府部门时,给捎个口信,让政府考虑他们的具体损失,不能一刀切。“虽然你也未必说得上话,但让政府部门了解我们的想法,还是会好些。”他的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忧伤。
2006年1月18日,公历新年刚过,转眼又是旧历的新年。打糍粑、做豆腐、杀猪,龚滩人同所有西南山地的居民一样,忙活着“过年”的“老三样”,年复一年,在龚滩一传就是一千七百多年。
历史再怎么悠长,日子照样平淡。“该过年还得过年,该杀猪还得杀猪。”53岁的当地居民老吴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说。没人提起,这个旧历新年,有可能是一千七百多年的龚滩最后一个春节。
一年或者半年后,这座古镇和它那条两公里长的老街,连同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将被水吞没。
水来自乌江。乌江第一大水电站彭水水电站的建成,将使龚滩古镇永远沉入江底。
龚滩古镇傍乌江而建,因乌江而得名,因乌江而兴盛,也将因乌江而消亡。
老街背影
龚滩古镇拥有西南山地少有的长街,两公里长的青瓦木屋,蜿蜒曲折,懒懒地铺展着,与西岸的乌江绝壁对视千年,自成风景。
江水冲刷滩头的涛声,在长街任何一处,皆可侧耳倾听。
“乌江涛声,将成绝响。”一位游人不无惋惜地说。
这位游客姓刘,重庆市江津人,中学语文教师,学校放了寒假,趁着年关前,来最后看一眼龚滩。隆冬季节,龚滩街上游人稀少。当地人说,旅游旺季,河滩上到处停满了游客的车辆。
据2002年4月20日发布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的通知》称,龚滩古镇位列重庆市第一批20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在这份名单中,另有三峡库区迁建保护的传统风貌镇6处。“传统风貌镇”与“历史文化名镇”相对应单列。
“龚滩是重庆第一镇。”那位江津的语文老师说,“也是千里乌江第一风景名胜。”
旺季时游客之多,从长街挨家挨户大大小小的客栈即可看出。客栈的彩幡,在冷风中轻飘,年关时节,透出几分冷落。
据龚滩镇政府提供的《龚滩旅游资料汇编》介绍,龚滩古镇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最西端,乌江和阿蓬江的交汇处,有籍可考的历史超过一千七百年,最早由三国西蜀刘备在此设汉复县县治。
早年的土家族居民在这里修建了绵延两公里的木结构吊脚楼群,据称是整个长江流域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完整的民居建筑,画家吴冠中称之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山地古集镇”。长约3华里的青石板街、叠层木制吊脚楼是古镇的特色。
龚滩地处渝、湘、黔三省(市)交汇之角,自古为乌江的水陆货运转运中心和重要集镇,乌江上下货物、川黔湘过往货物多在此集散。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时期,川、黔、湘、秦的商贾、脚力、纤夫、政客、兵丁云集于此,龚滩江面帆船如梭。
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与磨砺,造就了龚滩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成为千里“乌江画廊”独特的风景线。现保存有四合院、封火墙、川祖庙、西秦会馆、三教寺、一沟十八桥等一大批明清古建筑。
“水”命题
成也乌江之水,败也乌江之水。龚滩古镇的“水”命题,千年前即已注定。
一千七百多年的四季轮回,战争、洪水、瘟疫、大火、王朝更替、风云变幻,龚滩随历史浮沉,在历史记载以及当地人的记忆里,龚滩此前所受最重的创伤,是因为“火”。
在龚滩镇移民工作办公室,本报记者了解到,一千七百多年来,龚滩古镇保护得非常好,近百年来,只在1969年因一次火灾受过破坏。
根据龚滩镇政府资料,当地居民罗子南家向南400米街道上,民居稠密,店铺摩肩接踵。1969年10月9日下午,村民郑德贵家失火烧掉了这条街,二百多栋木制结构的房屋在火中化为灰烬。这块狭长地带沦为荒地,人们将这块地改称火烧坝子,警示后人。
上了年纪的龚滩居民都记得那场大火。毛某说:“那场火可真厉害,当时正是秋天,气候干燥,河风又大,火借风势,很快就点燃了一大片老房子——这些老房子都是木制的,一点就着。虽然大家全力抢救,最后还是被烧掉了二百多栋房子。好在是下午,很多人都不在家,没有烧死人。”
“因为近水,火灭不了龚滩。”当地老居民七十多岁的冉老,提起龚滩的“地理风水”一脸自负。他还跟记者饶有兴趣地讲起“五行”里相生相克的“风水观”。
“万物水为大。”末了冉老说,“这不,水来了,龚滩就要亡了。”接着一声长叹。
2005年9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发了《重庆乌江彭水水电站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05]1683号),重庆市继渝怀铁路后的最大项目、投资额逾百亿的乌江彭水水电站获得了国家核准。彭水水电站建设项目正式获得批准,龚滩古镇被水吞没的命运,一锤定音。这是继三峡工程后,重庆境内因水电建设而沉水底的千年古镇又一案例。
能源之重
彭水水电站项目正式通过核准时,重庆当地一家媒体曾报道说:
由于我市自身装机容量不足,发电能力不够,作为典型的受端电网,每年一到高峰用电时期,我市40%的电力均从外网购进,供电形势较为严峻。
为了确保今夏我市电网能够平安“过关”,我市相关部门与市电力公司准备充分,电煤供应基本得到保障。另外,还向贵州、四川、华中电网购进约95亿千瓦时外购电量,尽最大努力保障了我市夏季用电供应。......
据介绍,彭水水电站建成后,所发电量将接入华中电网。届时,将增加该市及华中区域电网的电力供应,有利于提高重庆电网的调峰能力,改善电网的运行条件。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早在195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就开始组织专家对乌江彭水地区进行初步勘察。2003年,重庆市有关方面与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当年4月14日,彭水水电站坝址施工辅助工程正式动工。
据彭水水电站承建方大唐国际彭水水电开发公司提供的资料,彭水水电站建成后,装机容量1750MW,距负荷中心区仅180km,是重庆市不可多得的水电电源点。工程总工期(工程筹建期6个月未计入)68个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50个月。静态总投资(2004年物价水平)108亿元,动态总投资预计达121.51亿元。计划2007年7月开始蓄水,2007年10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08年8月底工程竣工。受电站影响,龚滩镇海拔293米以下的建筑将会被水淹没——这意味着整个龚滩古镇都将不复存在。
根据龚滩镇政府的资料,彭水电站建成发电之后,预计酉阳每年增加财政税收约5000万元,将成为酉阳县最大的单项骨干税源。
滞后的“复制”蓝图
彭水水电站工程正式开工后,龚滩古镇移民拆迁工作正式启动。
本报记者在2006年1月18日抵达龚滩采访时,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移民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街上办“移民拆迁问答”黑板报第1期,镇上的三处宣传窗都有工作人员在“办报”。不少当地居民围拢在周围观看。
此时距彭水水电站辅助工程开工已经将近三年,离2005年9月28日工程正式开工已经三个多月。
据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移民办公室副主任、龚滩镇副镇长冉光祥提供的移民工作时间表,2007年4月30日之前必须搞完拆迁移民,同年5月30日要完成清库,同年6月30日要验收结果。
“移民拆迁和古镇复建等文物保护工作,都已经滞后了。”冉光祥承认,“工作还刚刚启动,剩下的时间却不多,必须与工程抢进度。”
根据2005年12月21日颁布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龚滩古镇移搬迁复建实施细则》,龚滩古镇保护搬迁复建工作,按照“原规模、原风貌、恢复原功能”和“最大限度的保护、合理有效的取舍、保护开发提高并重”的原则,围绕古镇搬迁后要实现“更具有历史文化内涵、更具有古韵、更能让人流连忘返”和达到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总体目标。这被重庆本地媒体解读成“复制”千年古镇。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体局文管所所长、负责龚滩搬迁文物保护具体工作的毕红承认“工程量非常大”。
然后当本报记者问及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时,得到的回答是“还没有做出来”,要到2006年3月份才能交出效果图,当月完成方案报批,当年7月要完成新址三通一平工作并开始建房。此前2005年12月26日由浙江古建筑研究设计院完成了古镇测量工作。
在龚滩古镇下游1.5公里的小银村白水洞,一座新的龚滩城将在那里建起来。据龚滩镇移民工作办公室介绍,新城南北全长近2.5公里,比现在的旧城高出近三十米。在新城,政府已经专门规划了一块平坦的空地,作为放置文物的地方。
分析人士担忧,如仓促地“复制”,难以保证质量。冉光祥解释说,复建的资金有保障,动态投资预算高达四亿多元人民币。他还说,工作滞后是由于当地政府与大唐电力就龚滩古镇保护范围面积难以达成一致,拖了半年,把时间拖去了,确定的范围由最初的2.2万平方米增到3.4万平方米,最后才确定为4.1万平方米。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局一官员对龚滩古镇“复制”后的旅游前景抱有信心。他说龚滩古镇搬迁后,并没有摘掉“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还会增加新的“卖点”。但一旅客的回答同样直接,他说他不会来看一件复制品,不会来看没有涛声的龚滩,他相信历史是无法复制的。“或者它会有别的卖点,但我不会来看新的龚滩。龚滩魅力,纯在它的旧。”
大业客栈的杨老板持类似的看法,他说他问过游客,90%多都回答不会来新的龚滩,他们就喜欢龚滩的破烂旧,那才有历史感。杨老板担心,搬过去后,有几年旅游生意会清淡。“至少需要10年才有可能恢复。”杨老板说。
补偿标准之争
龚滩古镇搬迁,需要多少钱?据重庆一家媒体引用当地权威部门的说法,按照迁建保护规划,大约需要近亿元。
规划中的搬迁投资估算显示,搬迁重建涉及房屋建设、交通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和绿化环境4个方面。其中,搬迁重建如宫殿、庙宇等重点建筑10000平方米,每平方米大约需要2000元;石板街两侧民居建筑24000平方米,每平方米约1000元;石板街复建4000平方米,每平方米大约需要150元。另外,搬迁还将兴建公共厕所4座、垃圾转运站2座,加上广场、车站、停车场、电力、电信、给水、消防等市政设施,四个方面需要6025万元。如果算上搬迁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产生的费用,按投资预算的20%算,总共需要7230万元。规划中特别指出,这七千多万元,并没有将拆迁补偿和古镇搬迁所需的征地费用计算在内。
搬迁当然会涉及当地居民的利益。
袁明的木王客栈,在整个龚滩古镇的中部,是一座三层的木制小楼。这栋楼紧靠乌江,即使隆冬时节门前的一排红椿树仍然郁郁葱葱。2001年,他在自己家一楼开了一个音乐茶座,并把二楼和三楼整理成一个小旅馆,一共四十多张床位。
袁明并不希望搬迁。“我们这个地方,吸引游客靠的就是古镇的旅游资源。说得夸张一点,全镇8500人,都是靠旅游生活。龚滩古镇一旦被淹没,谁还会来旅游呢?搬迁后,我们的收入来源就没保证了,谁都不想走。”袁明说。他透露,以往每年他家的旅游纯收入接近三万元。
本报记者在田氏阁楼老板田小明处看到一份《古镇移民的心声》。这份由当地居民自发打印的材料,要求提高房屋搬迁补偿标准,从目前政府公布的555元每平方米提高到3000元每平方米。居民还要求增加误工补助,从2006年到2009年四年中应每人补偿38400元。另有其他一些要求。为此争执,酉阳县分管龚滩古镇移民搬迁工作的一位副县长此前曾到龚滩与移民开沟通会,沟通的结果是仍然维持政府已经公布的补偿标准。
镇移民工作办公室的一工作人员表示,补偿标准基本已经定盘,只有一些细节还可继续商量,或者向上申请解决。这位工作人员说,补偿费用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旧房屋拆除的补偿,类似于城市里的“拆迁安置费”;二是“风貌补助费”,这是根据龚滩古镇的文化特点制定的补偿费。“一般的家庭都可拿到十多万元补偿,这个费用,足够复建房。”
“移民的期望值比较高。”龚滩镇移民办公室副指挥长、副镇长冉光祥认为,搬迁工作将会面临很大压力,不搬则已,一搬一些多年积压的矛盾都会爆发出来。
2006年1月20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体局文管所所长、负责龚滩搬迁文物保护具体工作的毕红,正带队在龚滩镇做搬迁登记核查工作,厚厚的登记册上,很多移民拒绝签字。“老百姓拒绝在一切文件上签字。”在场的一位镇政府工作人员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耐心做工作。”
本报记者走出袁明的木王客栈两百多米后,他追了上来,说让本报记者采访政府部门时,给捎个口信,让政府考虑他们的具体损失,不能一刀切。“虽然你也未必说得上话,但让政府部门了解我们的想法,还是会好些。”他的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忧伤。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