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建生态城市 13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治理

admin 2005-12-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深圳市自1995年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十年来,坚持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创新监督管理机制,拓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领域,走出了一条深圳特色的城市水土保持之路,为社会经济
  深圳市自1995年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十年来,坚持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创新监督管理机制,拓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领域,走出了一条深圳特色的城市水土保持之路,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较好地处理了城市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高品位生态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不久前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报告这样评价:裸露山体缺口经过整治,明显改善了城市山体生态景观,为深圳市获得“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做出了贡献。 

  成效 

  20亿元! 

  综合效益高 


  经水土保持界权威专家评估,十年来,深圳全市共治理开发区水土流失面积132余平方公里,治理裸露山体缺口115处,政府总投资3.3亿元,取得了水库清淤替代效益、防洪减灾效益、地价增值效益、减少治理成本等综合效益估算约20亿元。 

  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至2000年时,深圳水土流失面积降至不足60平方公里,泥沙侵蚀总量由每年411余万吨降至100万吨以下,每年减少泥沙侵蚀量300余万吨。据分析,已治理的开发区每年可为此减少洪灾损失的效益为2.78亿元,减少的300余万吨侵蚀泥沙量可相应减少同等规模的清淤量,清淤替代的减沙效益每年可达2亿元。仅上述两项的水土保持效益每年就可达4.78亿元。5年来,不包括地价增值、减少治理成本、涵养水源在内,仅此两项就创造出逾20亿元的水保效益。 

  此外,水土保持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很可观。在保持水土、拦蓄泥沙、保护基础设施之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还使植被增加,景观改善,净化空气,提供居民生活、休闲和游玩的优美环境;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同时,建设一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使园林式、花园式的城区形象与城区周边背景山体的秀美生态环境融于一体,必然会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和投资的吸引力,从而产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效益。 

  问题 

  四大因素! 

  水土流失反弹
 

  水务部门近期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对全市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发现,深圳市水土流失面积近年出现了反弹现象,由于违法动土等造成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有所增加。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龙岗、宝安两区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单位和个人片面追求局部和小团体经济利益,违法动土和毁林种果造成水土流失的违法案件屡禁不止,且随着两区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反弹幅度逐年甚至以倍数增加;其二,存在一市二法问题,尽管特区外已经全面城市化,但从行政区划分方面深圳市仍分为特区内外,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时,对特区内的可按《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的规定进行查处,而特区外则须按广东省相关水土保持法规,处罚力度不一;其三,执法机制问题,由于水务执法权已划入城市综合执法部门,而目前综合执法部门由于人员少、任务重,无力顾及水土保持执法,而水土保持执法专业性又较强,这种事权分离的执法体制也影响了执法效率。2004年12月初发布的《深圳市行政执法主体公告管理规定》中明确,市水务局要对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规章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查处,但由于目前关系没理顺,没有水保执法队伍,执法查处效率低;其四,水保监测网点还不够健全,目前能发挥职能的只有市一级和龙岗、盐田两个区一级水保监测站,由于缺乏人员、经费、编制等问题,其它区一级没有水保监测站。 

  115处秃头山已重披绿装 

  截至目前,经过四批整治,全市累计完成了115处裸露山体缺口整治,预计到2010年,全市裸露山体缺口将全部披上绿装。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称,在开发区大面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后,自2001年以来,深圳市水土流失治理重点转入城市裸露山体缺口整治。据统计,截止到2000年底,全市包括开采的采石场、取土场、废弃石场、开发区建设边坡、公路裸露边坡、乱掘缺口等裸露山体缺口多达611个。其中,对城市景观和水源保护区有较大影响的有249个。为全面推进裸露山体缺口治理,市政府于2002年出台了《深圳市治理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的裸露山体缺口工作实施方案》(深府[2002]55号文),全面推动了采石场关闭复绿、废弃石场治理和裸露边坡的生态防护绿化工作。截至目前,经过四批整治,全市累计完成了115处裸露山体缺口整治,昔日秃头山纷纷重披绿装。 

  据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市政府2002年55号文列入重点治理的100处裸露山体缺口中,经过各区政府和较大业主单位共同努力,现正在治理或已完成治理的共有83处;由市水务局牵头,各区政府组织实施的59处已全部完成,雷公山、蛇口山石壁、乌石岗石场、盐田港边坡等成功治理的裸露山体缺口已成为深圳市裸露山体缺口整治的示范精品工程。 

  为加快裸露山体缺口治理步伐,在百处重点治理项目外,市政府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深圳市生态环境议案的办理方案》,其中,列入113处裸露山体缺口由市水务局牵头落实。为加快治理进程,市水务局积极主动与市发改局沟通,并计划在2006年底基本完成,2007年全部完成治理任务。目前,列入2004年第四批治理计划中的35处裸露山体缺口正在积极治理中。另外,今年第五批裸露山体缺口治理计划中又安排了30处,水务部门已与各责任单位签订了整治目标责任书。预计到2010年,全市裸露山体缺口将全部披上绿装。 

  水土保持成果受专家高度认可 

  专家们一致认为:深圳成功治理开发区水土流失面积132平方公里,治理裸露山体缺口115处,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11月26日,深圳。水利部水保司、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以及深圳市环保局、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等水土保持界知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在认真听取了深圳市水务局、水利部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城市化进程中水土流失的景观生态型治理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成果汇报、考察治理现场后,鉴定委员会主任、水利部水保司司长刘震与两个副主任一起,欣然在鉴定意见上郑重签下了名字,并一致结论:该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前瞻性创新成果,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们一致认为:深圳经过十年的水土保持探索和实践,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城市水土流失分级标准和类型划分、建立了裸露山体缺口景观影响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水源地水源保护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因地制宜的林相配置方式,其应用喷混植生、人工植生盆、挂笼砖等综合治理裸露山体缺口新技术,解决了我国多年来在裸露石壁上恢复植被的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岩质边坡治理技术空白。 

  “这是对深圳市水土保持工作十年来成就和经验的最好总结,也是对深圳水保人员十年来摸爬滚打、不断探索治理模式的最好肯定”,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高兴地说,十年来,深圳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从无到有,从进行大面积开发区水土流失治理转移到以裸露山体缺口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景观建设,再深化到水土保持工作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5年至2000年开展的开发区大面积水土流失治理,第二阶段是2001年后开始实施的裸露山体缺口的综合治理,第三阶段是2004年启动的水源保护林工程建设。三阶段层层推进,全体水务人用辛勤和汗水,为逐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日益好转做出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水源保护林工程将全面启动 

  如果通过水源保护区林地进行林相改造、疏林补植和裸地造林等措施,据有关资料推算,可新增加水源涵养量1.12亿立方米。 

  “水源保护林工程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保持水土,还可涵养水源,以缓解深圳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称,此外,在水源保护区建设水源保护林,还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保护和改善水质,通过林冠层截流和林下植被拦蓄、净化,可改善入库水流的水质,通过对林果的改造可减少化肥、农药等有害物入库量;二是可以调蓄水量。通过增加植被,将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后,对调蓄水库水位有一定积极作用。为此,按照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深圳市继治理大面积水土流失和裸露山体缺口两大战役之后,于2004年开始着手,把建设水源保护林工程作为水土保持的第三阶段战役,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这位负责人称,深圳市有10座中型水库和65座小(一)型水库,划定省级水源保护区27个,保护区面积达594.75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土地面积近30%,东深渠-深圳水库、石岩-铁岗、西丽3处水库和观澜河流域属于深圳市主要水源保护区,面积约433.98平方公里,占水源保护区总面积的73%。其中,一级水源保护区面积129.26平方公里。然而,随着深圳市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一级水源保护区现已成为城市化工业区和违法开发的失控区。 

  “目前,全市现有水源保护区林地覆盖率为53.21%,可涵养水量1亿立方米。如果通过水源保护区林地进行林相改造、疏林补植和裸地造林等措施,水源保护区林地覆盖率可达64.23%。据有关资料推算,可新增加水源涵养量1.12亿立方米,涵养的水量相当于4.5个西丽水库库容”,这位负责人称,为搞好全市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林建设试点,水务部门先后在铁岗水库、茜坑水库召开了全市水源保护林建设现场动员会,并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同时,委托开展了深圳市水源保护林调查,召开了《深圳市水源保护林建设专题研究》专家咨询会,并从水土保持专项经费中安排了600万元,用于铁岗、石岩水库、观澜河水闸上游河堤、大水坑水库、西丽、铁岗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南山部分、梅林水库库区、三洲田铜锣径水库库区、三棵松水库等7个水源保护林项目进行试点建设,组织专家对西丽、茜坑、铁岗、石岩水库水源保护林建设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 

  每年减少泥沙侵蚀量300万吨 

  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29平方公里,泥沙侵蚀总量也由1995年的411万余吨降至100万吨以下。 

  数据显示,由于大规模不合理推山填土以及盲目采石取土、陡坡毁林种果,1995年底,全市水土地流失面积高达184.99平方公里(其中开发区流失面积占80%),几乎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近十分之一。而由于盲目采石取土乱掘的山体缺口(坑口)达611个,给鹏城造成道道“疤痕”,并且,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带来了400多万吨的泥沙,导致河道\水库淤积,一旦遇到汛期,洪涝灾害加剧,洪水淹浸城市局部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和投资环境。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痛定思痛,从1995年起开展了全市范围的水土流失治理,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高品位生态城市的战略高度,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开展了治理开发区大面积水土流失工作,在全市范围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1997—2000年,市、区财政投入1.5亿元用于水土流失治理,社会投入资金约14.5亿元,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29平方公里,占原来184.9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1.5%,泥沙侵蚀总量也由1995年的411万余吨降至100万吨以下,每年减少泥沙侵蚀量300万吨,有效控制了全市大面积水土流失局面。水土流失控制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城市形象日臻完美。由于在大规模开发区水土流失治理上成绩卓著,2000年,深圳市在获得“国际花园城市”桂冠之前,荣获了国家财政部、水利部授予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水务部门有关负责人谈水土保持难点要点 

  城市水保重在管理和技术创新 

  谈及深圳水土保持十年来的经验,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称,在确保资金投入、制度规范之外,成绩的取得更要靠管理和理念、技术的创新。 

  这位负责人称,领导重视、资金落实是水土保持工作得以开展的根本和保证。据了解,市委、市政府早已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等相提并论。自1997年到2000年,全社会累计投入治理资金约14.5亿元;2001年,市政府批准的规划中每年用于水土保持的经费5000万元,深府[2002]55号文也提出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用于裸露山体缺口治理,这些都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为使城市水保工作纳入到法制化轨道,深圳市从健全城市水保法规体系入手,早在1997年,市人大就已立法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随后几年,市政府又先后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把市、区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作为项目报建的必备条件,全面推动了深圳市采石场关闭复绿、废弃石场治理和裸露边坡的生态防护绿化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深圳市逐步形成了本市独特的城市水土保持法规体系,为有效开展城市水土保持行业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管理创新包含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贯彻水保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要从重视治理转向重点预防,对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实行全过程监控,把水保方案审批全面纳入基建审批程序,坚持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的“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遏制新的水土流失,加强与有关部门联合,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来落实并查处违法动土或乱采滥挖破坏山体植被的行为;二是继续落实深府[2002]55号文件的要求,督促个别较大业主单位加快治理进度,尤其是督促地矿主管部门加大对现有生产性采石、取土场的关停及整治力度,明确整治期限,制定相关处罚措施,确保整治效果;三是水保工作要规范化管理,设计、施工市场要规范管理,对治理过的项目后续管理要跟上,治理单位要保证管好三年再移交,此外,积极筹集水保资金,探索水保投资主体多元化路子,争取多方融资,完善水保投融资体制,加快深圳市生态建设步伐,同时加强对水保经费的管理,在实现专款专用外,力争把水保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使投资渠道正常化。 

  技术创新是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动力。十年来,市水务局对城市水土保持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规划》(1996)获得了1997年度全国勘测设计成果一等奖,岩质边坡喷混植生快速绿化技术获省、市科技进步奖,深圳市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获水利部大禹杯奖。最近,市水保办科研课题组完成的《深圳市裸露山体缺口地景生态快速修复技术的研究》通过专家验收,并获得了著名水土保持专家为组长的专家评审组评价: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改进的喷混植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开发区水土流失治理上,探索总结出控制性治理措施优化配置模式,即“理顺水系、周边控制、固坡绿化、平台恢复”;在裸露山体缺口治理方面,首创了“景观影响度”概念,构建了相关的计算指标体系,总结治理模式为“稳定边坡、理顺水系、改善景观、生态修复”。在石质边坡绿化治理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乔灌优先,乔灌草藤结合”的边坡绿化新理念,生态护坡新技术日渐成熟。其应用喷混植生、人工植生盆、挂笼砖等综合技术,不仅解决了我国多年来在裸露石壁上恢复植被的技术难题,更填补了我国岩质边坡治理技术空白。在开发建设项目裸露边坡防护、废弃裸露山体缺口治理方面提倡尽量少用混凝土、浆砌石,大力推广乔灌草藤近自然立体绿化护坡新技术。2004年,在水保专业人员指导下,南坪快速路生态护坡代替混凝土,盐田港集团公司也用生态护坡技术成功解决了沙盐路旁九径口裸露石壁多年来难以绿化的难题,取得了乔灌藤草立体绿化效果。 

  加强监测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据了解,自1997年起,市里就成立了行业内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在常规监测之外,还应用卫星遥感进行监测。2001年底,网络版的《深圳市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应用该系统可对水土流失进行实时监控,加大预防的监测、监督和执法查处的力度,为花园城市打造日夜守护神。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