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三个误区 让城市遗产疼

admin 2005-12-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由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中国民俗学会和上海城市规划管理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05中国城市遗产保护论坛”今起召开。会议发起人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由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中国民俗学会和上海城市规划管理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05中国城市遗产保护论坛”今起召开。会议发起人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昨天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论坛将围绕该领域的法规制度、资金投入和保护管理技术问题展开观感讨论,而在这些问题上,目前存在着三个严重的误区。

  误区一:真古董不如假古董

  我国目前在历史遗产保护领域的法制不健全使许多遗产都处于“朝不保夕”的脆弱处境。阮仪三至今不能对昆山市的锦溪镇释怀,虽然这个地方现在的地名比原来的“陈墓”动听。这是宋高宗赵构南迁时,一个姓陈的妃子半途夭折的地方,历史上也是著名的窑场。镇上的人们急于发展旅游,现在在湖边已盖起了一幢五层的长条公寓楼,把规划中最好的沿湖风景带全占据了;原来很容易引发人们怀古幽思的荒草古坟、青灯古庙现在也都被修葺一新。
  阮仪三说,这样的例子在山东淄博、河南鹤壁等地建造的所谓“战国城”类建筑中都层出不穷。景德镇一条明代窑工留下来的窑街,有30万元就可以作大体的整修,有300万元就可以好好地大修。当地官员说没有钱,可是他们用2.8亿元建了一个金碧辉煌的“瓷都博物馆”,结果一天只有20个人去。

  误区二:保护是经济负担

  上海最近将公布第五批共280多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加上前四批已经公布的,共600多处,而在英国,列入保护范围的遗迹是60万处,小小的岛国日本也有100多万个保护点。
  资金投入不足在其中是一个具体面临的问题。中国去年一年用于全国300万处文保单位的文保资金共40亿元,而在法国,国家每年拨款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历史建筑保护,法国地方政府每年投入历史建筑保护达1000亿元人民币,法国人捐献用于这一领域的还有一两千亿元人民币。日本每年也有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该领域。
  阮仪三认为至今人们仍存在一个观念误区:总以为遗产是经济发展的负担。而事实是:当上海北外滩发展区把犹太人故居保护下来后,吸引了7位犹太商人来这个区域投资。他希望现代的文化基金不要只关注选美女,也可以选择呵护古建筑。他本人目前正发起成立“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作为民间非盈利组织,所获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城市遗产保护事业。

  误区三:保护只能“维新”

  一起参与本次论坛的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郑祖安刚从西班牙游历归来。西班牙地处欧洲的西南部,历史上曾先后经历了罗马人统治、西哥特人统治、阿拉伯人统治(包括摩尔人统治)等,另外,犹太人、吉卜赛人等也大量涌入,活跃于此。不同政权的更替、多个民族的居留,便生成、积淀了多元的文化。郑祖安发现比较特别的是在西班牙,后面的政权在征服了前面的土地后,并不摧毁以前政权和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开辟建立自己的新文化,这就最终造成了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犹太文化等在西班牙互相叠加、并存融合的多彩局面。例如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是西方世界最大的清真寺,当基督教力量推翻阿拉伯人统治后,并没将这个教堂推倒,而是就在这个清真寺的内部,再建造了一座精致的小天主堂,这就使这个建筑外观依然是清真寺风格,里面的许多装饰仍属阿拉伯文化,但内里核心部分及整体性质已经转变为一个天主教堂了。同样,塞尔维亚的大教堂也是在原清真寺的基础上重建的,两个不同宗教的文化也并存于一个建筑之内。阮仪三说,这种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