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昔日弄堂旧厂今日知名景点 “田子坊”成创意产业园

admin 2005-11-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泰康路“田子坊”,这个当年由画家们在老厂房内开创的艺术街,近年来因其入驻了数百个艺术设计工作室,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时尚与新潮的和谐嫁接。然而,就在“田子坊”逐步走向
  泰康路“田子坊”,这个当年由画家们在老厂房内开创的艺术街,近年来因其入驻了数百个艺术设计工作室,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时尚与新潮的和谐嫁接。然而,就在“田子坊”逐步走向成熟之际,原先在“田子坊”内靠租房做画室卖画的画家们,却已顶不住房租租金的压力,正准备撤离。
 
  于是,就有一种说法:画家的艺术工作室并不适合在中心城区内,而最合适的地方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还未开发的偏远地区,那里的租金低廉。由此产生一种说法:画家是创意产业的“牺牲品”。但是另一种说法则是,今天“田子坊”的繁荣,证明画家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泰康路的“前生今世” 

  时尚总喜欢反向而行,如今这条真理被一些艺术家发现并利用,这一回包装出的可不是某种潮流回归,而是利用工厂体现现代时尚。走在一条不长的泰康路上,便能见到一堵被涂成洋红色的墙面,抬头可见弄堂门头上写着泰康路210弄“田子坊”。中国古代有个画家名叫田子方,最早在庄子奇文里提到,虽无任何作品留世,却是中国画坛祖师爷。现在改了一个同音的字,用来命名一个艺术区。 

  回首百年泰康路 

  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泰康路,街道两边的房屋中西合璧,在闹市中心虽显破败,倒也别具老上海风情。 

  20世纪30年代这里住过“老白领”;80年代是鸡飞鱼跳闹哄哄的马路集市;90年代老街两旁摆满藤艺、石雕和林林总总的小商品。弄内的老厂房建筑原是日本人建造的机械零件工厂,解放后成了轻工业食品机械厂,在1998年成为了画家陈逸飞的御用工作室,而后又陆续开出了陶瓷、油画、摄影等工作室。自画家陈逸飞最先入驻泰康路后,许多画家亦纷纷进入泰康路。 

  创意设计“鸠占鹊巢”? 

  但是随着局面开创,厂房里的画家少了,视觉创意设计人员却多了起来,而且,外国艺术家亦闻讯前来“加盟”,他们看中的是老工厂被打造后的时尚格局。其间,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丹麦、英国等13个国家、地区的艺术视觉创意设计机构纷纷进驻这里。这些机构涉及目前视觉创意设计的各个领域,如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广告摄影、环境设计、动漫画设计、家具设计等,聚合了一批国际顶级视觉创意设计家,不仅带来了当今国际最新的视觉创意设计理念,还吸纳了上海本地设计师一起参加工作,使泰康路成为上海视觉创意设计人才的“孵化器”。 

  如今由设计师开设的特色小铺一家挨着一家,对讲究品位的都市人越来越有吸引力,当年弄堂旧厂房的痕迹,今天只能从一家家门牌号边上钉着的小小铭牌中才能找到。做陶吧的夏女士对记者说,过去多是三三两两的外国人慕名到设计工作室去,而如今常见面包车带整团的游客来参观,黄昏以后下班过来的“白领”也不少,其中不少是为了参加聚会、展览、时装发布等而来的。 

  画家搬走了繁荣留下了 

  经过几年的规划改造,泰康路已逐步演变成为上海闻名遐迩的创意产业园区,它的今天,可以说是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代表 

  业内人士评价,上海泰康路艺术街和苏州河畔艺术仓库区、昆明的“创库”、北京的大山子798厂、广州的PARK19等,成了当今中国都市的时尚文化,且方兴未艾。他们认为,往昔厂房内锈迹斑斑的钢梁,停止转动的机器,落满灰尘的老虎天窗,经艺术家巧手变成一个个艺术品和表现艺术思维的道具。新旧交融的结果使建筑的生命丰厚异常,既不失新鲜朝气,又蕴涵着深沉韵味。经充分挖掘后的再创造,老厂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商业和社会效果。艺术街虽然融入了商气,但艺术街依然不失其艺术的光华,因为这里没有把艺术概念化,而是把艺术更贴近于生活,把艺术散发出的魅力融入日常生活中。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进驻泰康路的不少中外视觉创意设计机构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公众开放。这些设计机构的工作室往往设计得像一件艺术品,让参观者直接感受到这些机构各不相同的独特设计风格。他们与泰康路上的画廊、艺术品商店等一起,构成了一道赏心悦目的海派文化风景线。这让人想到伦敦的SO鄄HO、纽约的东村和SOHO、巴黎塞纳河畔的艺术家工作区,一幢幢民房、一间间陈旧厂房和仓库已成为艺术家、设计师的工作室和各类文化、时尚企业的驻扎地,日渐呈现浓厚的文化气息。这里的各类画展、雕刻展、陶艺展、摄影展、书展、收藏展吸引来客,晚上的音乐沙龙、钢琴咖啡吧、时装发布会、演唱会等,令艺术街显露引领时尚的风范。这种中西古今的融合,现在可能只有老外以及一些年轻人喜欢来这里逛逛,但是不久,例如世博会时,可能会打动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人。 

  上海师范大学副院长魏劭农认为,经过几年的规划改造,泰康路已逐步演变为闻名遐迩的创意产业园区,它的今天,可以说是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代表,这里的先行者是画家们,他们凭借着艺术的独特眼光,发现这个常人不以为然的旧厂房价值,这样的“眼光”是有价值的。而正当“艺术街”形成气候之时,视觉创意设计机构以其智慧的头脑抢摊入驻,尽管现在这里的房价也要达到150元至180元天/平方米,但还是全部租出去了,没有一处空房。从某种意义上说,画家是创意产业的牺牲品,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同时可印证一点:这是画家眼光的贡献。 

  个性小店造就纳税大户 

  游客随便寻一家中意的小店推门进去,店家女子微笑着,任由你在店堂中东张西望、细挑慢拣。当看中一样东西掂在手里,轻柔的声音便会在身后响起,告诉你设计师的构思,就好像朋友聊天一般,所有的交流与买或不买无关———这般自在的购物情景,好似走在了欧洲的小店里。 

  在“田子坊”里,个性店多。一个叫“卓玛”名字的女主人,其店名也叫“卓玛”。这位藏族康巴女子跟随丈夫来到上海,从泰康路开始了藏饰设计生涯———买来尼泊尔的宝石、印度的白银,自己设计纹样后请人加工制造。毕业于拉萨尔学院的李鸿雁设计工作室,设在原先轻工食品机械厂的老厂房改成的LOFT里,又在弄口开了一家INSH服饰店,手工绣花的男式衬衫、个性风格的牛仔装和充满上海符号的白T恤都出自李小姐之手。 

  作为上海知名的视觉创意设计基地,泰康路还吸引不少“海归派”的注意。9号楼的业主周景珏,是来自“哈佛”的设计师,由于他的加盟,引来了国外人士的合作参与。 

  记者又来到了3号“金粉世家”,一位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他就是来自陕西的设计师李嘉陵。他说,两年前来到上海就想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做服装设计,最终选择了泰康路,是看中它的人文气息。 

  泰康路艺术街总策划、共产党员吴梅森说,“田子坊”内总面积为15000平方米,共有105家单位,550人就业。如今已形成了自给自足的产业模式,其特点是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来维持自己的产业。创意产业园区需要培育的过程,所以,一般艺术家或创意产业的法人代表与田子坊签合同,大多数五年一签,这样可以使他们有一个稳定的投入与产出的培育过程。1999年起泰康路艺术街的形成到现在,没有让国家花费一分钱,每年向国家上缴138万元税金。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