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悠闲浪漫的中国田园诗

admin 2005-09-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   从今年4月份起,山西省建设厅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开始对全省的古村镇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目前,已经有了初步成果。   据山西省建设厅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 

  从今年4月份起,山西省建设厅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开始对全省的古村镇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目前,已经有了初步成果。 

  据山西省建设厅总规划师李锦生介绍,元代以后,山西很少遭遇大规模的战争,加上气候的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的保存,许多古建得以留存下来。已知宋、辽、金及其之前的木构建筑全国146座,山西境内就有106处,占全国现存同期同类建筑的72%,弥足珍贵。山西省也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最多的省份,总量达到18000余处,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的美誉,以“时代早,价值高,数量多,品类全”而享誉于世。除了众所周知的宗教建筑,山西还留存有大量非常珍贵的古村镇。人们熟知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皇城相府,实际就是古村镇的有机部分。 

  山西省建设厅张海介绍说,山西之所以有众多非常讲究的古村镇,主要可归结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坚实雄厚的经济基础;二是纯朴敦厚的民风;三是成熟完善的营造技术。从现存的古村镇分析,山西比较完整和讲究的古村镇主要分布于沁河流域的阳城县、沁水县、泽州县等地,汾河流域的太谷县、平遥县、祁县、介休市、灵石县等地,以及黄河岸边的临县碛口镇。在古时,河运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流域往往是文明发源之地,也是经济和文化繁荣之地。所以,这些地方留存下来的古村镇往往非常讲究。同时,山西现存比较讲究的古村镇几乎都与晋商有着密切的关系。明清时期,晋商财力雄厚,为大规模的营造活动奠定了经济基础。如灵石县的静升镇有“九沟八堡十八巷”,镇中的王家是商贾望族,至少有五道沟、五道巷属于王家,有大小院落千余处,规模很大。 

  沁河流域:城楼古堡
 
  沁河,又名沁水,古称洎水,是晋东南地区的母亲河,属黄河支流。旧时沁河中游以下就可通舟楫,这样,沁河成为南下黄河,到达中原的重要水道。这一带历史上煤铁资源非常丰富,明清两代,除了炼铁业和铁制品外,还有煤炭、硫磺、琉璃等。与之相应,这里的商业也非常发达,经商者甚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建筑的发展。这一带现存的古村镇非常丰富,价值很高,如沁水县西文兴村、窦庄村、郭壁村、湘峪村、尉迟村、铁芦村、曲堤村、武安村、上阁村、坪上村,阳城县上庄村、中庄村、润城镇、黄城村、郭峪村、崇上村、南安阳村、洪上村、屯城村、尧沟村,泽州县大阳镇、高都镇、冶底村、周村镇、石淙头村等等。这些古村镇主要集中在沁河及其支流的两岸,连绵几十里,价值非常高。 

  沁河流域古村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防御性特别强,大部分古村镇有堡墙、高层堡楼(又称望月楼等)、看家楼(又名风水楼),街道经常采用丁字形等。这些主要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在明末崇祯年间,为了抵御陕北农民军,修建了很多这样的防御设施。民居院落一般采用“四大八小”,四合院多为两层,有时正房为三层。一般一层住人,二层放物。有些潮湿的地方,则是一层放物,二层住人。村落的街巷一般非常狭长,显得封闭、静谧、亲切,同时,通过屋顶高度的变化、墙面虚实对比以及过街楼和拱门等,增加了街道的变化。 

  汾河流域:深宅大院
 
  汾河是三晋的母亲河,孕育了三晋文化,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明清时期,汾河流域的太谷县、祁县、平遥县、介休县等地非常富裕,随着当时山西经济的发展,修建了很多非常讲究而有价值的古村镇,如灵石县静升镇、介休市张壁村和贾北村、太谷北恍村、榆次区车辋村和榆次区后沟村、祁县乔家堡村、襄汾县丁村和汾城镇、汾西县师家沟村等。 

  汾河流域中部古村镇及其民居的特点主要有:一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入口多开在东南角;二是外墙高厚,从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户的实墙很高,有很强的防御性;三是主要单体建筑都是单坡顶,无论厢房还是正房、楼房还是平房,双坡顶不多。由于都是采用单坡顶,外端又高大,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乔家堡村中的乔家大院,实际上是座城堡,大门像一个城门,中间有一条巷道,巷道的一头是大门,对准大门的另一头是祠堂。巷道的左右各有3个大门,共有6个院落,每个院落中又是两三进的小院,院子左右两侧还有侧院,组成了一个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 

  黄河流域:黄土窑洞
 
  碛口镇位丁黄河岸边,是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十分兴旺的水陆码头,是秦晋大峡谷中重要的商业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碛口镇的形成和兴盛与运输业密不可分:从兰州、包头、归化(今呼和浩特)等运往晋中、晋南的物资,装船顺黄河而下,但到临县碛口的大同碛滩时,水流非常急,重船无法通过,只好改为陆运,这样,碛口镇就逐渐发展兴盛起来。碛口镇的商人相当一部分是碛口镇邻村的人,他们致富后,就回家修屋盖房,周边的村落就发展起来,而且建造精致。 

  碛口镇周边保存比较好的古村落有西湾村、李家山村、高家坪、白家山、寨子山、孙家沟等。这些古村落特点主要表现在: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和山体融合为一体;明柱厦檐高圪台;主要采用窑洞建筑;完善的排水设施;舒适的空间组织;有浓郁的黄土高原地方特色。西湾村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湫水河岸边,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沿山势有五条南北向的竖巷,据说是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每条竖巷内部有一两个券洞巷子的地面,石头铺砌。现存30余处比较完整的院落,院与院之间有小门相通。 

  淡雅古朴的中国山水画
 
  参与调查的北京交大的薛林平博士说,山西留存的大量古村镇非常有价值,这些古村镇多因地制宜,顺势选址,择吉而居,合理布局,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指导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力求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点缀自然,强调“田园山水”和“耕读文化”。由于山西多山,不少古村镇高低叠置,参差错落;由于山西民俗淳厚,山西古村镇也古朴厚重,高大结实。这些古村镇中的古巷、深宅、雕刻、传统工艺、民间艺术中充满了质朴的美。那些楹联、牌匾和横额充满劝善和劝进取的格言警句。古村镇中的民居院套院,门套门,那些琉璃飞甍、砖石、照壁、木雕、石雕、砖雕、楹联、匾额都孕育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总之,这些古村镇是中华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是民间文化的载体,是悠闲、浪漫的中国田园诗,是淡雅、古朴的中国山水画。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