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地产十五年:建筑外观从模仿到风格多元化
admin
2005-08-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90年代中期千楼一面,90年代末欧陆风流行,而今天建筑外观开始追求个性化 北京楼盘关注建筑外观的历史不到10年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更多的是停留在对外立面色彩应用的层面上
90年代中期千楼一面,90年代末欧陆风流行,而今天建筑外观开始追求个性化
北京楼盘关注建筑外观的历史不到10年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更多的是停留在对外立面色彩应用的层面上。但随着购买者对建筑外观造型、风格取向的理解及要求的深入,同时随着开发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人们对建筑外观造型主动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建筑外观从单一化开始逐渐走向风格多元化,其间经历了千楼一面时 期、模仿盛行时期和现在的多元化设计风格时期。
时代造就英雄,时代也造就建筑,什么样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文化也能反映什么样的时代需求。今天建筑外观正在表达着这个城市和其居住者的一种居住文化取向。
「90年代中期」设计大同小异
建筑外观基本的构成要素为色彩、材质、形状等。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建筑外观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外立面的颜色来体现的。据北京市房管局一退休官员介绍,在这个阶段,北京建筑外观的设计由政府统一规划管理,高层建筑顶楼都有一个类似古建筑的“帽子”。“当时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对外立面的形状变化要求不是很明显,居住者也几乎没有这个方面的要求,尤其是体现建筑形状的窗户、阳台、顶楼装饰几乎是大同小异。”著名房地产研究专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房地产经济系主任张跃庆教授这样说。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中期,北京住宅建筑多数属于单位集体购买,“当时人们对房屋的内部居住功能性和外部的审美性的要求不高。这使得当时住宅产品在功能性和外观美观性上的价值无法体现。”中国住宅与房地产研究会开彦教授说。那时北京住宅建筑无论是外观还是色彩都是比较单调的,主要是以灰色和红色为主,本报和新浪网合办的“北京居住类型调查”中,参与调查的网友认为“十年前你居住房屋的色彩”为灰色占到36.27%,红色占到30.74%,绝大多数住宅产品都是10层左右的板楼,外立面的质地多为涂料,而外观设计基本一样,都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样,可以说是千楼一面。
「90年代后期」模仿风盛行
从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进程逐步起步后,北京房地产市场逐渐活跃起来,同时房地产个人购买力加强,建筑外观开始逐渐得到购买者和开发商的重视。这个时候一些海外的开发商陆续进京进行房地产开发,并逐渐将海外建筑外观的设计风格引入国内,这一时期以欧式风格为代表的洋派建筑风格风靡京城。
“但是选择建筑外观相关参数指标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发商独霸,但当时大部分开发商不懂建筑和美学,却主导着设计,因此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开始大量拷贝洋风格。”北京宏济创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炳辉说,一方面外来开发商带来的设计风格改变了此前千篇一律的建筑外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海外建筑外观设计风格开始进入中国。其间出现盲目追求所谓洋派,抄袭国外的建筑外形,出现了大量缺乏个性,随波逐流的建筑外观设计住宅项目。一些楼盘没有学到风格的精髓,相反只是照搬形式、追求形似,而忽略了建筑外观设计的内涵。
这个时候也可以说是一个众多建筑外观设计流派起步的时期,除了欧美风格外,出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等,但是当时只是这些建筑外观风格刚刚起步的阶段。在随后的几年内这些风格相互交叉。
「现在」风格多元化
在2003年左右新推出的热卖楼盘中,开发商从目标客户的喜好、项目的市场细化定位等方面综合考虑,既设计出了与项目个性、档次相符的建筑外观风格,又通过外立面展现楼盘档次和个性。楼盘风格化的追求其实是对楼盘同质化的一种逃遁。
“随着人们对居住舒适度、居住文化品位要求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建筑外观造型、风格取向的理解及要求,也进一步加深和加强,从而形成了房地产建筑设计风格多元化、新产品辈出的局面。同样,不同建筑文化、建筑风格也体现出不同生活方式。”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说,风格化不仅仅是开发商或者操盘者本人对地块属性的一种追求和理解,更多的是消费者个性的要求。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已经成为房地产产品细分的一种趋势。市场潮流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发展商与建筑师可以创造和运用任何一种建筑形式和文化风格,惟有被市场接受和追捧才会形成潮流,而建筑外观的最理想的体现则是与文化的结合。
目前可以说是各种建筑外观设计流派并行的时期,众多建筑外观设计风格在最初的起步后,融入了各自所吸纳的文化、个性等元素。如新古典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欧美原创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新中式建筑风格等,现在这些风格不同的建筑外观设计相互交叉,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变化阶段建筑外观变化可分三阶段
根据建筑外观设计的功能性的变化,京城房地产项目建筑外观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初阶段建筑外观在功能性设计时,更多的是突出建筑外观的色彩变化和形态变化,这期间京城房地产市场在建筑外观的功能设计上的重点是通过颜色变化和建筑外形结构比例变化来体现。
随后随着人们审美和建筑品质结合层次的逐渐深入,人们对建筑外观的需求从建筑的视觉享受开始向文化层面过渡,因此具有不同文化风格的建筑外观开始出现,这些建筑外观带有强烈的文化韵味,比如新古典主义建筑外观设计,将古典文化厚重和浓郁的特点体现在建筑设计上,而欧美原创主义文化风格则是将一些欧美文化特点渗透到建筑元素中。
而现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中则开始体现科技的元素,尤其是通过一些科技元素将节能和环保等特点融入建筑设计中。
■经典案例
棕榈泉国际公寓更改外立面
京城房地产圈里有关建筑外观的经典案例是棕榈泉国际公寓更换外立面,目前棕榈泉国际公寓已经成为京城高档公寓项目的标志,其简洁但不失高贵的外立面散发出一种雍容大气,建筑外观成了其高档住宅产品最直接的表达。
棕榈泉国际公寓在建设过程中,开发商发现实际施工出来的外立面的色彩和所用材料的质地无法体现出最初规划设计高档住宅的品质,尤其是外立面的直观视觉效果与规划设计中的感官效果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开发商马上将外立面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将所有已经施工结束的外立面重新进行建设施工。
“事实上棕榈泉国际公寓的做法一方面体现了开发商对其产品的精益求精,更多的则表明了开发商已经意识到建筑外观的重要性,尤其是有意识地重视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要素来看待。”著名建筑师、北京宏济创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炳辉这样说。
■专家评述
要把握民族文化和地域精髓
讲述人:北京宏济创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炳辉
15年来我国建筑外观设计的发展是在“官、民、土、洋”极端不平衡的道路上起步,收获甚微,却引导出建筑外观的仿造设计和工艺美术两条狭窄道路。在今天看来建筑外观设计是超前的创造活动,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把握民族文化和北京地域精髓,把握世界建筑外观及科技发展动向。
由于大部分开发商不懂建筑,甚至不懂建筑外观的美学搭配,但是却主导着设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商个人的爱好和开发成本决定着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建筑外观,而并非是从客观的审美和科学角度来考虑。“开发商是商人,建筑美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利润才是他们心中的永恒。”因此在现有情况下,相关主管部门的引导与规范不可或缺。
在国外一个城市要增加建筑,建筑的外立面什么样,使用功能的确定都由地方议会说了算,地方议会在具体实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公共建筑实行1∶1制。也就是说,一个设计师在一个城市只能有一次设计机会设计实施一件作品,这样使很多建筑作品成为城市的代名词。据了解,目前我国大连等城市外立面的规划设计是统一安排的。
北京楼盘关注建筑外观的历史不到10年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更多的是停留在对外立面色彩应用的层面上。但随着购买者对建筑外观造型、风格取向的理解及要求的深入,同时随着开发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人们对建筑外观造型主动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建筑外观从单一化开始逐渐走向风格多元化,其间经历了千楼一面时 期、模仿盛行时期和现在的多元化设计风格时期。
时代造就英雄,时代也造就建筑,什么样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文化也能反映什么样的时代需求。今天建筑外观正在表达着这个城市和其居住者的一种居住文化取向。
「90年代中期」设计大同小异
建筑外观基本的构成要素为色彩、材质、形状等。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建筑外观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外立面的颜色来体现的。据北京市房管局一退休官员介绍,在这个阶段,北京建筑外观的设计由政府统一规划管理,高层建筑顶楼都有一个类似古建筑的“帽子”。“当时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对外立面的形状变化要求不是很明显,居住者也几乎没有这个方面的要求,尤其是体现建筑形状的窗户、阳台、顶楼装饰几乎是大同小异。”著名房地产研究专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房地产经济系主任张跃庆教授这样说。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中期,北京住宅建筑多数属于单位集体购买,“当时人们对房屋的内部居住功能性和外部的审美性的要求不高。这使得当时住宅产品在功能性和外观美观性上的价值无法体现。”中国住宅与房地产研究会开彦教授说。那时北京住宅建筑无论是外观还是色彩都是比较单调的,主要是以灰色和红色为主,本报和新浪网合办的“北京居住类型调查”中,参与调查的网友认为“十年前你居住房屋的色彩”为灰色占到36.27%,红色占到30.74%,绝大多数住宅产品都是10层左右的板楼,外立面的质地多为涂料,而外观设计基本一样,都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样,可以说是千楼一面。
「90年代后期」模仿风盛行
从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进程逐步起步后,北京房地产市场逐渐活跃起来,同时房地产个人购买力加强,建筑外观开始逐渐得到购买者和开发商的重视。这个时候一些海外的开发商陆续进京进行房地产开发,并逐渐将海外建筑外观的设计风格引入国内,这一时期以欧式风格为代表的洋派建筑风格风靡京城。
“但是选择建筑外观相关参数指标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发商独霸,但当时大部分开发商不懂建筑和美学,却主导着设计,因此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开始大量拷贝洋风格。”北京宏济创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炳辉说,一方面外来开发商带来的设计风格改变了此前千篇一律的建筑外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海外建筑外观设计风格开始进入中国。其间出现盲目追求所谓洋派,抄袭国外的建筑外形,出现了大量缺乏个性,随波逐流的建筑外观设计住宅项目。一些楼盘没有学到风格的精髓,相反只是照搬形式、追求形似,而忽略了建筑外观设计的内涵。
这个时候也可以说是一个众多建筑外观设计流派起步的时期,除了欧美风格外,出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等,但是当时只是这些建筑外观风格刚刚起步的阶段。在随后的几年内这些风格相互交叉。
「现在」风格多元化
在2003年左右新推出的热卖楼盘中,开发商从目标客户的喜好、项目的市场细化定位等方面综合考虑,既设计出了与项目个性、档次相符的建筑外观风格,又通过外立面展现楼盘档次和个性。楼盘风格化的追求其实是对楼盘同质化的一种逃遁。
“随着人们对居住舒适度、居住文化品位要求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建筑外观造型、风格取向的理解及要求,也进一步加深和加强,从而形成了房地产建筑设计风格多元化、新产品辈出的局面。同样,不同建筑文化、建筑风格也体现出不同生活方式。”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说,风格化不仅仅是开发商或者操盘者本人对地块属性的一种追求和理解,更多的是消费者个性的要求。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已经成为房地产产品细分的一种趋势。市场潮流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发展商与建筑师可以创造和运用任何一种建筑形式和文化风格,惟有被市场接受和追捧才会形成潮流,而建筑外观的最理想的体现则是与文化的结合。
目前可以说是各种建筑外观设计流派并行的时期,众多建筑外观设计风格在最初的起步后,融入了各自所吸纳的文化、个性等元素。如新古典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欧美原创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新中式建筑风格等,现在这些风格不同的建筑外观设计相互交叉,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变化阶段建筑外观变化可分三阶段
根据建筑外观设计的功能性的变化,京城房地产项目建筑外观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初阶段建筑外观在功能性设计时,更多的是突出建筑外观的色彩变化和形态变化,这期间京城房地产市场在建筑外观的功能设计上的重点是通过颜色变化和建筑外形结构比例变化来体现。
随后随着人们审美和建筑品质结合层次的逐渐深入,人们对建筑外观的需求从建筑的视觉享受开始向文化层面过渡,因此具有不同文化风格的建筑外观开始出现,这些建筑外观带有强烈的文化韵味,比如新古典主义建筑外观设计,将古典文化厚重和浓郁的特点体现在建筑设计上,而欧美原创主义文化风格则是将一些欧美文化特点渗透到建筑元素中。
而现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中则开始体现科技的元素,尤其是通过一些科技元素将节能和环保等特点融入建筑设计中。
■经典案例
棕榈泉国际公寓更改外立面
京城房地产圈里有关建筑外观的经典案例是棕榈泉国际公寓更换外立面,目前棕榈泉国际公寓已经成为京城高档公寓项目的标志,其简洁但不失高贵的外立面散发出一种雍容大气,建筑外观成了其高档住宅产品最直接的表达。
棕榈泉国际公寓在建设过程中,开发商发现实际施工出来的外立面的色彩和所用材料的质地无法体现出最初规划设计高档住宅的品质,尤其是外立面的直观视觉效果与规划设计中的感官效果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开发商马上将外立面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将所有已经施工结束的外立面重新进行建设施工。
“事实上棕榈泉国际公寓的做法一方面体现了开发商对其产品的精益求精,更多的则表明了开发商已经意识到建筑外观的重要性,尤其是有意识地重视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要素来看待。”著名建筑师、北京宏济创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炳辉这样说。
■专家评述
要把握民族文化和地域精髓
讲述人:北京宏济创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炳辉
15年来我国建筑外观设计的发展是在“官、民、土、洋”极端不平衡的道路上起步,收获甚微,却引导出建筑外观的仿造设计和工艺美术两条狭窄道路。在今天看来建筑外观设计是超前的创造活动,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把握民族文化和北京地域精髓,把握世界建筑外观及科技发展动向。
由于大部分开发商不懂建筑,甚至不懂建筑外观的美学搭配,但是却主导着设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商个人的爱好和开发成本决定着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建筑外观,而并非是从客观的审美和科学角度来考虑。“开发商是商人,建筑美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利润才是他们心中的永恒。”因此在现有情况下,相关主管部门的引导与规范不可或缺。
在国外一个城市要增加建筑,建筑的外立面什么样,使用功能的确定都由地方议会说了算,地方议会在具体实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公共建筑实行1∶1制。也就是说,一个设计师在一个城市只能有一次设计机会设计实施一件作品,这样使很多建筑作品成为城市的代名词。据了解,目前我国大连等城市外立面的规划设计是统一安排的。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