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带给我们什么
图为棋盘山风景区。图片中心记者李双琦摄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在我市“森林城市”建设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五年前,当我市“森林城市”建设这部令人为之神往的大剧刚拉开序幕时,参与规划设计的一位年轻的规划师曾赋诗一首:“一缕玉带绕城中,四面秀湖林中生,珠翠玲珑系广厦,东部青山半入城。”
时光如白驹过隙,五年已过。今天,沈阳人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当年这位规划师描绘的意境,如今已变成人们身边的美景。那么,沈阳的“森林城市”建设,带给我们什么?
“森林城市”的价值和附加值
实践证明,城市绿化不但为沈阳城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提升了城市档次,增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对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作为老工业基地缩影的铁西区,通过绿化改善环境,土地出让价平均每平方米上涨了1000余元。目前沈阳已经成为韩国、日本、美国和温州、泉州等国内外企业产业转移和投资的热土。仅今年1-4月就有506个项目开工兴建。去年我市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捧回“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金匾,又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同年9月1日,在比利时召开的世界园艺者协会第56届大会上,大家一致同意由沈阳举办200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人为本服务市民
沈阳绿化的一大原则就是以人为本,服务市民。为了体现这一原则,通过调整布局,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服务半径达到500米。在市区,半径为三公里范围内,就有一处大型综合性公园;在城市周边,均匀分布超过一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郊野公园,满足市民就近散步和休闲娱乐的需要。
在建设外部绿色战略网络的同时,我市特别注重贴近市民的绿化项目的建设。通过对单位庭院、居民住宅区、主要街路两侧、广场周边的挖潜,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做到“还绿于民、送绿于民”,使市民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提高了人居生活质量。
结合棚户区改造,在市区黄金地段合理建设绿地,建设大型公园和公共绿地。几年来先后建成了五里河、沈水湾、克俭、体育等11座公园及领事馆、体育馆、西湖街等一大批公共绿地。仅今年就完成了100块街头公共绿地的建设,还对原有的19座公园内部进行了全面整治,使城区内的绿地分布日趋合理,百姓出门见绿阴,随处可休闲成为现实。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为了保护好城市绿化的丰硕成果,让小树变大树、绿树成荫,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和景观效益,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管护经费的使用效益,我市对旧的绿化养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推进市场化作业方式,建立绿化行政管理、养护作业同养护机构相分离的养护管理机制。
在全市所有的公共绿地养护工作中,对原有的城市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养护等级,推进病虫害防治预警机制,实行养护作业的招标制和责任承包制,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使每一块绿地、每一棵树都有人负责,推动绿化后期管养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