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西藏昌都古建筑:多民族文化交流的见证

admin 2005-08-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的昌都地区,藏传佛教寺庙众多且建筑风格独特、历史悠久,专家认为,它们不仅是藏族建筑艺术中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藏、汉、纳西等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的昌都地区,藏传佛教寺庙众多且建筑风格独特、历史悠久,专家认为,它们不仅是藏族建筑艺术中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藏、汉、纳西等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多年从事藏族文化研究的昌都地区行署副秘书长土呷说,昌都的建筑艺术从吐蕃王朝时期就受到了内地文化的影响。昌都贡觉县的通夏寺,原有一座造型独特的三层殿堂,当地称之为“玛堆殿”,意为红色殿堂,第一层为藏式,第二层为印度式,第三层为汉式建筑,屋顶为单檐歇山式,盖有琉璃瓦。当地人说,这就是当年文成公主为镇压女魔四肢关节而修建的镇女魔左掌心寺。虽然这一说法是否属实无法证实,但据考证,当时这里的确有一座造型独特、盖有琉璃瓦的殿堂。位于察雅的仁达摩崖造像则更明确地记载了汉族工匠直接参与凿刻工程的史实。察雅仁达摩崖造像修建于804年,是有确切年代的藏区重要造像,在它的汉藏铭文中详细记载了参与凿刻的工匠姓名。

  而修建于公元1185年的嘎玛寺,更是藏、汉、纳西等民族工匠们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嘎玛寺内的大佛殿,是整个寺庙建筑的精华所在,它不仅代表着当时昌都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而且在藏传佛教建筑艺术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据土呷介绍,大佛殿最突出的是其屋檐和屋顶建筑,它是三个民族工匠独具匠心的合璧之作。佛殿屋檐正中一排是藏族工匠设计建造的狮爪型飞檐;左边为汉族工匠设计建造的龙须型飞檐;右边为纳西族工匠设计建造的象鼻型飞檐。飞檐上面为汉式单檐歇山式琉璃瓦顶。屋顶中间饰一藏族传统表示吉祥的铜质镀金宝幢。屋檐既有着鲜明的藏、汉、纳西族特征,又非常和谐地统一在汉式屋顶之下。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