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苏州园林不应是孤岛

admin 2005-06-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昨天,各方学者专家会聚“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研讨会”,把脉园林,畅谈保护与发展,言语间,新颖的思路,大胆的观点,不时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走出“围墙”天地宽——苏州大学
  昨天,各方学者专家会聚“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研讨会”,把脉园林,畅谈保护与发展,言语间,新颖的思路,大胆的观点,不时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走出“围墙”天地宽——苏州大学旅游系讲师黄泰 

  苏州古典园林普遍具有高墙围合“封闭”的建筑特色,而伴随着园林外部环境的变迁与不和谐因素的出现,导致了古典园林的“孤岛”现象出现。同时,苏州古典园林数量虽然较多,但它们之间的客流联系强度较弱,旅游通道的连贯性及景观特色也有不足,直接导致了旅游功能网络的层次偏低,旅游的整体氛围不浓。 

  走出“围墙”、联动发展的城市旅游发展之路,是苏州园林开发利用的方向所在。为此,应加强园林周边河道、街区、民宅的保护与维修力度,实现连片开发,重点加强水路景观通道建设,烘托旅游的整体氛围。玉盘不应盛饭菜―――苏州科技大学教授雍振华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古迹名胜、自然风光只是一种可以变现的资本,所以当旅游事业迅猛发展之际,为更多地获取经济上的收益可以进行无序的建设;也有人以为世界遗产是一种公共的资源,出于满足公众日常游憩或锻炼的需要,将遗产地当作公共园林予以开放。随着世界遗产宣传教育的深入,对于前一种做法的危害已开始为人们所认识,但是后一种观点至今仍被许多人所坚持,提价伤害了广大游客利益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 

  其实将古典园林当作公共园林的伤害几乎随处可见,如北京天坛的古柏因晨练者的长期蹭擦而影响生长已见诸报道;承德避暑山庄的晨练者在锻炼之余折枝采杏也时能见闻;苏州的有些市民将古典园林当作消暑纳凉的后花园,甚至把饭菜也带入其中的现象亦为媒体所曝光。凡此种种,不应该简单地归结为少数人的不文明举动,从管理角度看其实是定位不当造成的结果。 

  在旅游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需要也应该用价格的手段将遗产级的风景名胜与一般的观光旅游地区分开来,不然就会像有人形容的,是“将鼎彝作炊具,用玉盘盛饭菜”,失去了作为世界遗产的特殊意义。私家园林无法再续―――苏州文物界学者张英霖 

  苏州私家园林曾经是辉煌的,给苏州古城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已经为世界所公认。但是它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不可能再续了。因为时代向前发展了,私家园林存在的社会基础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凡是熟悉中国园林的人都知道,中国园林具有文人园的传统,在追求自然美、建筑美的同时,特别注重人文美的塑造,善于运用诗文书画的形式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承载于堂构题额、匾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之中,化景物为情思,创造出一种精神意境之美。又因苏州私家园林的园主大多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世家,因而每座园林都有自己突出的人文特色,强烈地表现出时代的、家族的和个人的特殊色彩,成为最具审美价值的所在。而当今已失去了产生文人园的社会条件和人文环境,新造私家园林没有多大意义。 

  今天我们的任务应该是保护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总结、吸取和借鉴它的造园艺术和经验,为发展中国园林艺术,美化城乡人居环境而服务。我们可以仿造古典园林的局部,或者设计建造一座新的仿古典园林作为样板输送到外地或海外供人们欣赏、观摩;也应当允许少数富人购买或建造供居住用的园林式住宅、别墅,然而新造私人园林,不宜提倡。 

  新闻背景 

  苏州园林如何持续发展?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管理有何新思路?昨天,作为苏州市第一届“世界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复旦大学、苏州大学以及我市园林、文物界的专家学者们围绕“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展开了探讨,认为苏州古典园林不仅在造园艺术上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作为世界遗产,还涵盖了历史、文化、科技等众多学科,在理论研究上也大有可为。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近30篇论文,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苏州园林、文物界的专家们都为研讨会撰写了论文,内容涉及对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世界遗产监测以及相关的古城环境保护、公众宣传教育、青少年教育等多方面的课题。 

  副市长朱建胜出席了研讨会。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