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派给住宅设计带来海归味道
admin
2005-06-15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他们用设计不停地给城市留下记忆的痕迹,他们的设计有着很深的异域味道,同时他们在努力地寻找着中国城市历史可以传承的东西……他们是矛盾的,但是他们自己认为这一切都是相
他们用设计不停地给城市留下记忆的痕迹,他们的设计有着很深的异域味道,同时他们在努力地寻找着中国城市历史可以传承的东西……他们是矛盾的,但是他们自己认为这一切都是相通的。此外,他们对于住宅的设计思路也是独特的———人们如此评价近期崛起的几位特色海归派人士的住宅设计。
房子做得功能要好,外观要好,要有文明的传承,要有时代的建树。在近日,几位海归设计师坐到了一起,阐述了各自创作当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陈凌
一切为了功能
1968年生,中学时代因“国家奥体中心设想”获北京市少年科学奖。1990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此后赴巴黎第一建筑学院学习。1999年加盟维思平公司,任副总设计师。
陈凌是一个低调的人,他的设计理念、思路、工作方式,甚至语言表达方式都带有理科出身的平实、谦虚与严谨的味道。在思想上,陈凌说,建筑是过去和将来的结合点,面对未来,要使今天的所为成为明天的积极组成部分。在行动上,陈凌说,城市和建筑是生活的舞台,是财富和可继承的遗产。建筑不能创造生活,但是应该能够表达人们生活的态度。建筑不为追逐时尚,却是要创造价值。
在讨论会上,记者问陈凌怎样看待自己的设计风格,他的设计怎样表达人们的生活态度,以及怎样传承历史并创造财富。陈凌的回答是,建筑始终考虑的是功能问题,而不必囿于设计风格。
城市的住宅大都临街,以街道的名称和门牌号作为自己的定位。随着城市的演进,街道名称和门牌号本身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对于个人和城市,就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中国人民的生活飞速发展,你很难断定将来人们会怎样居住,但是这些财富会留存下来。陈凌先生说,他希望做出的小区能够成为城市的延续,希望不是在设计一个小区,而是在设计城市的一个部分。他最不喜欢看到的就是用围墙把社区同整个城市割裂开来。
陈凌做事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先切割地块,然后再在分好的地块上面创造房型。人们形象地将此比喻成“种别墅”。陈凌之所以这样“悖理”做事,他的解释是,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喜好的房子,应该简明地来看。而常规的做法往往会使得“简单的”房子一下子变得复杂了起来。陈凌还一再强调多个人合作的问题,他认为多个人合作设计房子,会多一些变化,多几分灵气。
吴刚
建筑是相通的
1966年生,1988年获同济大学风景设计学士,1992年获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建筑设计硕士,同年成为该校博士生,主攻城市设计。
吴刚赞同陈凌的观点,他说,建筑最基本的问题是一定要考虑和城市是连接的。具体到天津,吴刚说,他最深的感触是天津有很好的历史,有五大道,有老社区。但是现在这些文化在消失,天津已经从街道的城市变成了汽车的城市。吴刚认为应该重拾这些文化,寻回社区的尺度和人的关系。他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结合。
说到建筑师的风格,吴刚说,风格永远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是从关爱城市和人的生活的角度去设计,这才是根本。至于创造出来的住宅小区究竟是现代的还是简约的,这并不是大家强调的。
建筑师必然会与开发商合作,吴刚的观点是,开发商是他的客户,但是并非终极客户,他们共同在为最终的使用者服务,他们的关系是互动的。开发商可能更为关注市场,设计师可能关注的是功能及功能的实现。
吴刚先生还认为,建筑是相通的,一个建筑师应该是多面的,有解决问题的多方面的方法,而最终都要与国情相符。
张瑛
做尽风景建筑
1966年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设计专业,1995年获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建筑设计硕士,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画家。
张瑛是学风景设计出身,音乐、绘画都有一定造诣,因而作品也讲究风景艺术之美。张瑛说,做设计首先是风景,然后引出来其他的。业界一致评价张瑛做得最漂亮的风景是四季中庭,这是一个具有四项功能的“宅内”风景设计。
其一是讲究生态的。中庭使得每一居住单位分为南北两部分,每一部分独立体量相对就会减小,可以做到与自然的生态环境充分交融。其二是节能的。通过中庭的隔断,缩小进深,可以室室朝阳,良好通风。而且北面的体量大一些,在冬天构成中庭的屏障,适合北方寒冷地区小环境的改善。其三是向心的。在设计当中,主楼梯与中央庭院结合,使得居住空间的序列围绕交通流线及中央庭院空间排布,每个空间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在视觉上相互联系,在建筑手法上创造了一个凝聚的居住中心。其四是景观的。张瑛的建筑设计是风景建筑,每户的前后院和中央庭院提供给居住者较大的室外和室内绿化空间。南北两部分建筑体量如同坐落于风景庭院中的两个亭子,人们对风景的享受可以是直接的、多面的。
房子做得功能要好,外观要好,要有文明的传承,要有时代的建树。在近日,几位海归设计师坐到了一起,阐述了各自创作当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陈凌
一切为了功能
1968年生,中学时代因“国家奥体中心设想”获北京市少年科学奖。1990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此后赴巴黎第一建筑学院学习。1999年加盟维思平公司,任副总设计师。
陈凌是一个低调的人,他的设计理念、思路、工作方式,甚至语言表达方式都带有理科出身的平实、谦虚与严谨的味道。在思想上,陈凌说,建筑是过去和将来的结合点,面对未来,要使今天的所为成为明天的积极组成部分。在行动上,陈凌说,城市和建筑是生活的舞台,是财富和可继承的遗产。建筑不能创造生活,但是应该能够表达人们生活的态度。建筑不为追逐时尚,却是要创造价值。
在讨论会上,记者问陈凌怎样看待自己的设计风格,他的设计怎样表达人们的生活态度,以及怎样传承历史并创造财富。陈凌的回答是,建筑始终考虑的是功能问题,而不必囿于设计风格。
城市的住宅大都临街,以街道的名称和门牌号作为自己的定位。随着城市的演进,街道名称和门牌号本身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对于个人和城市,就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中国人民的生活飞速发展,你很难断定将来人们会怎样居住,但是这些财富会留存下来。陈凌先生说,他希望做出的小区能够成为城市的延续,希望不是在设计一个小区,而是在设计城市的一个部分。他最不喜欢看到的就是用围墙把社区同整个城市割裂开来。
陈凌做事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先切割地块,然后再在分好的地块上面创造房型。人们形象地将此比喻成“种别墅”。陈凌之所以这样“悖理”做事,他的解释是,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喜好的房子,应该简明地来看。而常规的做法往往会使得“简单的”房子一下子变得复杂了起来。陈凌还一再强调多个人合作的问题,他认为多个人合作设计房子,会多一些变化,多几分灵气。
吴刚
建筑是相通的
1966年生,1988年获同济大学风景设计学士,1992年获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建筑设计硕士,同年成为该校博士生,主攻城市设计。
吴刚赞同陈凌的观点,他说,建筑最基本的问题是一定要考虑和城市是连接的。具体到天津,吴刚说,他最深的感触是天津有很好的历史,有五大道,有老社区。但是现在这些文化在消失,天津已经从街道的城市变成了汽车的城市。吴刚认为应该重拾这些文化,寻回社区的尺度和人的关系。他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结合。
说到建筑师的风格,吴刚说,风格永远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是从关爱城市和人的生活的角度去设计,这才是根本。至于创造出来的住宅小区究竟是现代的还是简约的,这并不是大家强调的。
建筑师必然会与开发商合作,吴刚的观点是,开发商是他的客户,但是并非终极客户,他们共同在为最终的使用者服务,他们的关系是互动的。开发商可能更为关注市场,设计师可能关注的是功能及功能的实现。
吴刚先生还认为,建筑是相通的,一个建筑师应该是多面的,有解决问题的多方面的方法,而最终都要与国情相符。
张瑛
做尽风景建筑
1966年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设计专业,1995年获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建筑设计硕士,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画家。
张瑛是学风景设计出身,音乐、绘画都有一定造诣,因而作品也讲究风景艺术之美。张瑛说,做设计首先是风景,然后引出来其他的。业界一致评价张瑛做得最漂亮的风景是四季中庭,这是一个具有四项功能的“宅内”风景设计。
其一是讲究生态的。中庭使得每一居住单位分为南北两部分,每一部分独立体量相对就会减小,可以做到与自然的生态环境充分交融。其二是节能的。通过中庭的隔断,缩小进深,可以室室朝阳,良好通风。而且北面的体量大一些,在冬天构成中庭的屏障,适合北方寒冷地区小环境的改善。其三是向心的。在设计当中,主楼梯与中央庭院结合,使得居住空间的序列围绕交通流线及中央庭院空间排布,每个空间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在视觉上相互联系,在建筑手法上创造了一个凝聚的居住中心。其四是景观的。张瑛的建筑设计是风景建筑,每户的前后院和中央庭院提供给居住者较大的室外和室内绿化空间。南北两部分建筑体量如同坐落于风景庭院中的两个亭子,人们对风景的享受可以是直接的、多面的。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