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总建筑师马特:中小城镇的规划
作为业界瞩目的LBDE2005的重要活动——2005北京国际景观建筑高峰论坛,于2005年6月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本届论坛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学术水准及影响力。来自世界知名设计公司的演讲嘉宾将与全国房地产开发商、工程商、城建政府部门等听众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城市建设发展之路。
论坛以“人文·生态·健康”为主体,为中国城市建设引入国际最为先进的理念,必将有力推动环渤海区域至全国城镇建设及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热潮。
加拿大宝佳国际建筑师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马特
主讲人介绍
德国人,建筑学博士,
现任加拿大宝佳国际建筑师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总建筑师、副总规划师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新加坡城市规划协会会员
亚太区域规划咨询团成员、清华大学房地产EMBA客座教授,同济大学硕士
演讲实录
马特:大家下午好!我们是从加拿大宝佳国际建筑师有限公司来的,他是常务副总规划师,他是总建筑师。我们今天谈谈小城镇(卫星城)的规划设计及案例分析,我们以通州区的规划为例来谈这个具体问题。
为了使大家容易理解我们这个介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卫星城规划的历史。通过历史我们得出一些结论,来看看我们怎么样看卫星城的规划的。卫星城镇的发展很大程度跟霍华德的田园理论有关,从19世纪后期那个时候在大城市,像柏林,伦敦这样的城市里面,城市的生活状况,工人阶级的生他握活状况是很差的,这是卫星城的早期。
事实上霍华德田园理论的早期,它的核心是要在一个大的城市周边建一些小的卫星城镇,在田园里面,所以他起名叫田园城市,也有人翻译成花园城市,跟早期的思想不是一个简单居住的城市。光是单独的居住区,而是一个综合发展的,有商业的,有其他的功能,生产娱乐的功能,休闲的功能。是一个综合的城市。
但是霍华德的思想在卫星城发展的初期通常会被误解,误解为单纯的花园城市,就好象在大片的田园里面建设的城市,像花园一样,当时这些城市只提供单独居住的区域,居住的环境,而不是综合的发展。
在二次大战以后,欧洲很多城市,尤其英国伦敦这样的城市都是被战火毁坏,人们开始重建,重建也建设很多新城,这些新城就误解了霍华德的思想,建设这些城市都是单一的功能结构,往往只是居住,大型的居住区域。
这里边有两个例子,是欧洲卫星城建设失败的,比较不好的案例,对霍华德思想误解的,第一个就是德国柏林的一个城镇,还有一个布莱梅的城镇,前一个卫星城有40多个著名建筑师一起设计的,接下来看看它的图片。
在这里我们把这种发展模式叫做单一的功能,单一的结构,巨型的结构,巨型的居住结构虽然把空间角度跟它的花园,居住建筑跟花园能够有良好的渗透,但是它仍然是巨大单一功能的居住建筑,按照今天的观点来说就是不正确的,它太单一了,没有形成良好城市的功能。
这是因为前面单一功能的发展模式,所以这些新城只是为居住服务的功能,它缺少活力,它缺少工作的机会和交流的机会,所以很多欧洲那时候建设的新城都是叫做卧城,或者叫宿舍。它跟旧城的联系是不充分的,也不能提供很多的机会,所以人们更加喜欢卫星城的母城,而不是喜欢在卫星城里面居住,这是一定意义上的失败。
后来经过了总结,人们认识到单一的功能卧城是不能够成功的,作为城市来说,因为单一的结构再大的结构也不是一个城市,是一个机械的片,或者一个区,不能形成完整的城市功能,后来人们总结要把卫星城发展成为一定意义的自给自足的城市。
基于上面自给自足的思想,它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人们在卫星城里面居住的话应该在里面工作,这样才能叫做自给自足,能够自我平衡。但是后来有一些实例,从实例调研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上海的闵行,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呢?多数在卫星城工作的人并不在这里面居住,相反的情况在这里面居住的人并不在这里面工作,这就是一个问题,所以卫星城基于这种情况,卫星城需要跟母城在多种方式上,多种意义上要很好的联系,尤其是交通的联系。
从上面的分析简单的历史回顾我们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个卫星城应当成为一个综合的,很好的综合的城市功能,应当具有综合的城市功能,有居住,商业,零售,还有生产工业,还有休闲娱乐,等等综合的功能,这样以便形成很有竞争力,人们居住可行的一个选择。这个卫星城本身应该是很大程度上高度具有自给自足的,或者自我平衡的,但是我也强调,自给自足也不能完全的自给自足,或者绝对的自给自足,因为那样跟卫星城不相符了,它就脱离的母城,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市,实际它应该成为母城独立的一部分,这个高度的自给自足的程度,但是又不是绝对。
第二个要点,我认为现代大城市经济发展成功的要素很大程度依赖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大家在当今社会人们选择工作是非常自由的,非常流动的,这样的流动性也真正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发展,这些例子很显而易见的,尤其在北京,上海,这些大的有吸引力的城市里面,人们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来特别需要,实际上它带来的结果人们肯定不会在卫星城里面居住,或者不止限制在卫星城里面工作,有的人可以愿意在卫星城良好的环境里面工作,但是还是要中心城市工作,这种情况特别需要母城和卫星城之间良好的联系。
下面一个总的结论,把这两点结合一个总的结论,卫星城只有当它具有现代生活具有的全部因素以后,变成很综合的城镇以后,而且要与母城有充分,良好的联系,多方面的联系,以后它才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卫星城,否则没法保证它成功,它可能很失败,从城市的意义角度来说。
现在以我们做的通州的规划,叫北京运河城市段一期景观规划及城市设计,以这个为例谈谈上面这个是怎么运用的。
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是显示中国东部沿海主要大的城市,三个大主要城市和经济圈分布情况,南部是上海的长三角,北部是环渤海,然后北京和天津的距离位置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京航大运河在东部的走向,我们项目在京杭大运河北部的终点。
如果这个城市规模很大的话,聪明的办法做成多中心的城市,这张图可以看到北京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它是这样,是两轴,中轴线,还有两个发展带,一个是西边,一个是东边的发展带和多中心的这样一个结构。
右边这张图是北京市的范围,五星这部分是北京的中心,东边这个红色就是通州的位置,这是它们相对的关系。在这张图里可以看到通州区在长安街东部,在生态区的范围内。
这张图更进一步看我们通州范围内的情况,这个里面有通汇河,还有大运河的端点,这些河流和道路网。
这里面的规划有两条平行的走廊,北面从长安街来的,紧接着长安街沿线的走廊和南部并行的走廊,东部包括中心组团,在长安街沿线转弯钟点的位置,两个走廊共同组成通州的规划。
这张图大家看到整个通州区我们规划的地区跟北京市的关系,这条路是从长安街沿线过来的,到通州新华大街,是它的头,这个是运河,跟这个轴线相连接的关系。 、
现在我们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比较,我们这里面比较了两种,第一种一看就是单中心,就是圈层次发展,圈层次就是规划,有的人叫摊大饼的模式,这种方式有很多它的局限性,不容易产生开放的结构,也容易造成拥挤,北京就是这种情况。下面方格网是开放的,能够提供均匀的交通的分布,人们均匀平等的选择,这样能够避免单一功能,这样能够适合比较好的城市发展模式。
幻灯片右半部上下两个图也是一个模式的研究,这个跟我们刚才说的母城跟卫星城的关系更加能够说明这个关系,举例子来说,比方说所面对这个块,左面这个块是北京老城,这个块是通州卫星城,上面显然是不同的,它有不充分两个联系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刚才说的,它不能够多方面的,充分的联系,包括各种方面,不光是交通,交通是很主要了,显然有它的局限性,下面显然是多重的网络化的结构,这个都是有密切联系的。
通州是北京很繁荣的地区,这张图就更加清晰的从上面的模式,就是上一张图的模式演化而来的规划,大家很容易理解,北京跟通州之间有这么多密切的联系,这是一个规划,当然目前不一样,目前没有这么多京路,就有两条京通线路。未来就是这张图的这样。
这些颜色表明的原有运河段,这些道路里头保留的干道系统。在运河城市这个地区,这一部分布局当中既要保留原来城市空间路网的结构和空间的特色,又要加以整理,加以补充,形成一个新的有机的结构。
这个是我们运河城市段,确切的来说我们做的通州运河城市段的规划,前面我们看到已有的路网和我们保留的路网的情况,和我们进行整理,调整,补充形成的新的路网。这张图是新的总图,总图很明显运用了刚才卫星城规划两个要点。这个是建国门来然后到新华大街延长线,到运河左端我们创造了一个延长线的端点,也是空间象征意义景观的端点,它本身是一个工作区,办公工作这样一个区域,有点像商务中心区一样。这是一个核心,然后跨过运河,在运河的北侧这一条是有很多不同的建筑和公园组成的一个中心,这作为整个娱乐和休闲的地带。这个整个区域有两个地带作为来带动,周围是它的居住区,这样能够形成比较自给自足多功能的城市。
这张图是用地的分析图,就是以总图为基础的,更加抽象化的土地规划,红色就是刚才说的商务区,办公和工作的区域,是新华大街跟建国路,跟整个北京市有密切联系的,跨过运河那个绿色的就是休闲娱乐区,黄色就是现有的居住区,我们看到这些路网有的是比较斜的,不规则,像这些路网供我们分析。我们刚才说的优点在这里面可以得到体现。有很多区域都是网格式的结构,商务区也是更加网格化。
这张图是商务中心区,这边是娱乐区,这儿有古代的古塔,整体分成两个区了。是这样的。
现在是我们对道路网的分析,把我们分析的结论运用到我们规划里面,这里面运用到一个毛细理论,大家可以看到在北京市老的城市结构里面,看到我们之间的间距都是非常大的,有七八百米,对城市显然太大了,它不能提供充分的交通,对路网围城的里面是不充分的,西方的例子像伦敦,巴塞罗那等等都是这样,路网的结构很多,间距往往100米。右半部图纸我们保留了通州区老的干道,或者次干道,它的间距还是很大的,很宽的,按照我们的分析,我们的理论它是不适应,所以我们改造成网格式的,蓝色的是就是300米间距的次干道网和150米间距,我们认为这样会给整个城市,这个区域造成一个很好的空间结构。形成很好的路网结构和空间结构。
接下来对道路网围成的空间用地地块里面我们采用了这样的规划方法,比如用150米乘300米这样一个网格,它用地是这样的面积,4.5公顷,它的容积率是采用0.5到1,面积显然是四到五万平米,这些基础结构,一个是地产模式,第二个就是原理,把这些基本的路网划出来,这样可以分布的,这样有很大的弹性。
这里面对街道的空间也提出一个概念,就是说把城市主要商务区,沿街做成比较矮的多层建筑,必要的高层部分放在后面,这样让人直接感觉很矮的建筑,跟大街很适宜的,跟它的城市性质相吻合的,而不是需要大量的高层建筑而破坏小城镇的尺度感。
这个地方是休闲娱乐区,可能大概是一英里左右的长度。这里面把这些不同休闲娱乐的场所联系在一起,强化整个功能,这里面在总体规划里面又叫生态区。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里面有五大景点,刚才说的舍利塔,还有博物馆在一英里的范围内,把生态公园串成一个娱乐休闲中心,使它成为整个通州运河段区的一个中心。
这个是沿着运河两边这些不同的景点形成整个景观系统视觉的联系关系,可以看到在我们的规划里面使它们形成很密切联系的网。
这个是一个形象化的研究,这个就是生态系统的情况,就是这样设计的。
从这里可以看清楚,这个高的地方就是咱们说的商务区,它是沿着长安街,建国路沿线一直过来到新华大街,很明显在空间上,刚才说土地使用和城市的功能结构上,从空间上看它也是一个明确定义的商务区,而且它的形象密度都跟它的性质相吻合,在往延长线转折的端点有两个高的塔楼,它能够形成商务区的终端的界定,河的对面,刚才图上看到的延长的设计,它从概念上来定义它是一个墙,一个城市发展的墙,一个端点。它这个墙从空间上说,跟这两个高的塔楼共同结束长安街延长的轴线。
下面的平面图就是商务中心区那些部分,视觉的终点,延长线在拐点是视觉的终点,这个墙和这个楼共同形成它的概念。
这张图可以看到前面讲的那些内容,在这个里面很明显的就能体现出来。首先我们看到在商务区的轴线正对面两个高的塔,和塔后面那个生态核心,就是休闲区中心,前面大街两面就是商务区,商务区沿街面积直接看到相对矮的,多层的建筑,后面是高层,这样它能够保证良好的视觉。这张图就是说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不做详细解释。
这是从河的对面看到英里生态公园的情况。这里面从北面往南看的时候可以看到一英里的墙和博物馆的情况等等。
这是整个我们规划范围内的图
谢谢大家听取我们的讲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