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建筑理念因对话而共融
admin
2005-04-18
来源:景观中国网
伴随着本月五日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举办的“法国视觉·当代城市与建筑艺术展”的开幕,“中法建筑论坛”也于6日~7日圆满举行。无论是围绕十大主题的展览,还是阵容强大、思辨
伴随着本月五日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举办的“法国视觉·当代城市与建筑艺术展”的开幕,“中法建筑论坛”也于6日~7日圆满举行。无论是围绕十大主题的展览,还是阵容强大、思辨精辟的中法建筑论坛都将给中法建筑界同仁留下多方面的深刻印记。
作为“中法建筑论坛”承办方的《建筑创作》杂志社,奉献给中法建筑师的礼物是“中国建筑师在法国·法国建筑师在中国”的精美纪念册。它记载下法国建筑师那余韵悠远、形神各异的花园,也追溯到中国老一辈留法建筑师华南圭、华揽洪、虞炳烈、林克明、卢毓骏等百余年来为中国建筑文化在法国的传播所做的贡献。我认为,这本“留存”,一定能唤起建筑界内外人士的发现与记忆,更将为中法文化交流的恒久魅力找到共通点。
交流因差异而互补 创新因合作而升华
纵观“法国视觉”展览和“中法建筑论坛”,能清晰看到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主线下的创新思想,如突出人性化理念的公共建筑设计、体现国家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文化艺术精神决定城市形象等专题颇受两国建筑师欢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法两国建筑界的合作将更加广泛,这不仅指合作设计项目的具体化,也指合作效果的明显化。论坛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尽管中法两国建筑师年龄不一(中方更年轻些),社会制度不一,文化背景不同,但往往在多方面体现出很好的合作前景。“中法建筑论坛”之所以相融,重在文化的共通及其共同的对城市生存空间品质的追求。
法国人正开始申办2012年奥运会工作。充满想念力的法国建筑师设计的巴黎奥林匹克村,是在距香榭丽舍以北不足3公里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可以弯曲、并可随风而动的光塔作为新地标建筑。法国建筑师认为,建造建筑的过程是把定义和概念在实体中体现的过程,建筑师是协调者,他可调动所有层面的知识去反映。今天的建筑材料不再单单是玻璃、水泥和金属,而是我们能够进入并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空间。正如文化部孙家正部长所言:“很多法国建筑最初都是以挑战者的面孔出世,埃菲尔铁塔如此、蓬皮杜艺术中心如此、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如此、法国国家图书馆如此……总之,法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令世界注目,是法兰西民族浪漫情怀的物化与外化。”同样,法国文化通讯部长德·瓦布尔也强调:“中法两国之间在建筑领域的共同探讨已有多年历史,150个中国建筑师在法国的这个项目正是其中重要手段,这些交流证明,建筑艺术在不同文化的对话中吸取养分并不断进步。”
只有恒久的文化追求才能创造建筑经典
在“中法建筑论坛”的丰富思辨中,给人们留下的思考良多,其中要求建筑师树立责任意识,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是一个重要方面。如它要求当下的建筑师要激情与才情同在,不仅要把自己置入文化之中,更要在人文视野中,将作品与文化融为一体。最可贵的是要求建筑师、工程师要有哲学思维,因为建筑创作及建筑设计中,更多的辩证思维会避免片面性,避免僵化。有人说,审美是建筑人生的节日,那我更想说,哲学如同阳光,它能引领建筑师步入“神闲气静、智深勇沉”的境界。
保护建筑遗产,贵在倡导建筑师的责任心。有法国建筑师说,今天做建筑师就是做“此时此地”的建筑师!社会要求建筑师承接一个与城市广大公众休戚相关的任务。无论是住宅区设计还是旧城改造中建筑师的作用都要独特,既要创造,也要改变。就是说,重新缝合城市的组织,将久经考验的传统城市结构与现代建筑的特有品质(光线的运用、居所的质量等)结合起来。今天,建筑学尤其应当超越理论的种种原则,更好地为公众的生活服务。“中法建筑论坛”让中国建筑师近距离领略了法国建筑艺术与科技的美妙绝伦的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深层地理解法国当代建筑所显现的时代“精神”。它令人信服地说明,同样拥有悠久建筑历史及其伟大建筑成就的中法两国正进行着一切有益的对话。作为承办方我们认为,所有法方建筑师所介绍的建筑设计中最大的共同点是对建筑背景的关注,它们很注意在设计时将文化、历史、环境及规则都考虑在内,同时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的较好。如某些法国在中国的设计作品就考虑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考虑到其空间感、传统建筑风格(如北京四合院结构)及其园林艺术。这种思考与中国建筑和城市设计规范达成了默契,即建立了一个以文化共通模式为主的设计组织形式。正是这种文化性,决定着城市建筑的形象。发展并继承一种精致文化,推动长时期的建筑艺术创作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保证。中法两国均是文明古国,公众的生活总在历史与创造中不间断地互动着。
此次“中法建筑论坛”形式新颖,交流热烈,不仅有主论坛,还有两个洽谈室,这种动与静、大与小的结合使两天的交流颇有效果。作为中国建筑师能够看到,在法方的作品中已经涉及中国的四十余座城市,因此,中国建筑师及建筑界管理者该思量一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引进”战略,国外的设计公司对多样化的中国城市固然重要,但保护文明的里程碑是否该成为衡量每个“洋设计”作品及机构的关键呢?愿“中法建筑论坛”为我们认知法国建筑文化开了个好头,更愿我们从“法国视觉”中也联想到更多的扬自己民族所长的中国历史、文化与情感。对此正如马国馨院士所言,此次“中法建筑论坛”的收获不单单是中国建筑师,也包括法国建筑师本身,传承各国建筑文化,保持地域特色的国际化才是全球化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为“中法建筑论坛”承办方的《建筑创作》杂志社,奉献给中法建筑师的礼物是“中国建筑师在法国·法国建筑师在中国”的精美纪念册。它记载下法国建筑师那余韵悠远、形神各异的花园,也追溯到中国老一辈留法建筑师华南圭、华揽洪、虞炳烈、林克明、卢毓骏等百余年来为中国建筑文化在法国的传播所做的贡献。我认为,这本“留存”,一定能唤起建筑界内外人士的发现与记忆,更将为中法文化交流的恒久魅力找到共通点。
交流因差异而互补 创新因合作而升华
纵观“法国视觉”展览和“中法建筑论坛”,能清晰看到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主线下的创新思想,如突出人性化理念的公共建筑设计、体现国家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文化艺术精神决定城市形象等专题颇受两国建筑师欢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法两国建筑界的合作将更加广泛,这不仅指合作设计项目的具体化,也指合作效果的明显化。论坛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尽管中法两国建筑师年龄不一(中方更年轻些),社会制度不一,文化背景不同,但往往在多方面体现出很好的合作前景。“中法建筑论坛”之所以相融,重在文化的共通及其共同的对城市生存空间品质的追求。
法国人正开始申办2012年奥运会工作。充满想念力的法国建筑师设计的巴黎奥林匹克村,是在距香榭丽舍以北不足3公里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可以弯曲、并可随风而动的光塔作为新地标建筑。法国建筑师认为,建造建筑的过程是把定义和概念在实体中体现的过程,建筑师是协调者,他可调动所有层面的知识去反映。今天的建筑材料不再单单是玻璃、水泥和金属,而是我们能够进入并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空间。正如文化部孙家正部长所言:“很多法国建筑最初都是以挑战者的面孔出世,埃菲尔铁塔如此、蓬皮杜艺术中心如此、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如此、法国国家图书馆如此……总之,法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令世界注目,是法兰西民族浪漫情怀的物化与外化。”同样,法国文化通讯部长德·瓦布尔也强调:“中法两国之间在建筑领域的共同探讨已有多年历史,150个中国建筑师在法国的这个项目正是其中重要手段,这些交流证明,建筑艺术在不同文化的对话中吸取养分并不断进步。”
只有恒久的文化追求才能创造建筑经典
在“中法建筑论坛”的丰富思辨中,给人们留下的思考良多,其中要求建筑师树立责任意识,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是一个重要方面。如它要求当下的建筑师要激情与才情同在,不仅要把自己置入文化之中,更要在人文视野中,将作品与文化融为一体。最可贵的是要求建筑师、工程师要有哲学思维,因为建筑创作及建筑设计中,更多的辩证思维会避免片面性,避免僵化。有人说,审美是建筑人生的节日,那我更想说,哲学如同阳光,它能引领建筑师步入“神闲气静、智深勇沉”的境界。
保护建筑遗产,贵在倡导建筑师的责任心。有法国建筑师说,今天做建筑师就是做“此时此地”的建筑师!社会要求建筑师承接一个与城市广大公众休戚相关的任务。无论是住宅区设计还是旧城改造中建筑师的作用都要独特,既要创造,也要改变。就是说,重新缝合城市的组织,将久经考验的传统城市结构与现代建筑的特有品质(光线的运用、居所的质量等)结合起来。今天,建筑学尤其应当超越理论的种种原则,更好地为公众的生活服务。“中法建筑论坛”让中国建筑师近距离领略了法国建筑艺术与科技的美妙绝伦的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深层地理解法国当代建筑所显现的时代“精神”。它令人信服地说明,同样拥有悠久建筑历史及其伟大建筑成就的中法两国正进行着一切有益的对话。作为承办方我们认为,所有法方建筑师所介绍的建筑设计中最大的共同点是对建筑背景的关注,它们很注意在设计时将文化、历史、环境及规则都考虑在内,同时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的较好。如某些法国在中国的设计作品就考虑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考虑到其空间感、传统建筑风格(如北京四合院结构)及其园林艺术。这种思考与中国建筑和城市设计规范达成了默契,即建立了一个以文化共通模式为主的设计组织形式。正是这种文化性,决定着城市建筑的形象。发展并继承一种精致文化,推动长时期的建筑艺术创作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保证。中法两国均是文明古国,公众的生活总在历史与创造中不间断地互动着。
此次“中法建筑论坛”形式新颖,交流热烈,不仅有主论坛,还有两个洽谈室,这种动与静、大与小的结合使两天的交流颇有效果。作为中国建筑师能够看到,在法方的作品中已经涉及中国的四十余座城市,因此,中国建筑师及建筑界管理者该思量一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引进”战略,国外的设计公司对多样化的中国城市固然重要,但保护文明的里程碑是否该成为衡量每个“洋设计”作品及机构的关键呢?愿“中法建筑论坛”为我们认知法国建筑文化开了个好头,更愿我们从“法国视觉”中也联想到更多的扬自己民族所长的中国历史、文化与情感。对此正如马国馨院士所言,此次“中法建筑论坛”的收获不单单是中国建筑师,也包括法国建筑师本身,传承各国建筑文化,保持地域特色的国际化才是全球化的真正意义所在。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