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隋唐双塔未央宫遗址公园 专家献策保护古城
admin
2005-04-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古城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近日召开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中,众多专家提出了实施“4310”工程保护水环境,建设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保护隋唐长安城西南隅及双塔遗址
古城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近日召开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中,众多专家提出了实施“4310”工程保护水环境,建设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保护隋唐长安城西南隅及双塔遗址和道教宫观八仙宫,开发“七贤庄”发展红色旅游等五大建议。
“4310”工程保护水环境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组织众多的专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环境综合利用的“4310”工程,改良浐、灞、沣、 四条天然河流的生态环境;建立西南角沣 氵皂河引蓄水、东南角大峪、曲江池引蓄水和北郊 “新漕运”三大人工河湖系统;在市中心区新辟和重建昆明池、曲江池等10大景观河湖水面。
建设未央宫遗址公园
专家提出,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规模巨大、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建立未央宫遗址公园对遗址的全面保护和“申遗”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公园可分为遗址展示、文物展览、囿苑游乐、风景服务功能区和前殿、沧池、汉城墙、北司马门等景观区。
在高新区重建隋唐双塔
隋唐长安城遗址属国家重点文物,西南隅的大庄严寺和大总持寺内的双塔遗址长期难以确定。去年,研究会委托中国社科院考古队进行考古定位。专家建议在遗址保护区内建立以绿化为主的遗址公园,恢复重建双塔和西南城角一段城墙,引沣河水入园,以此提升高新区的文化品位。
“七贤庄”打红色旅游牌
“七贤庄”是民国时期传统院落群,保持了明清民居四合院格局,建筑风格别致,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可把“八办”的历史与西安近代革命历史有机结合,相互提升,并以“八办”为依托,规划建设西安近代革命博物馆,发展红色旅游,构建具有规模的近代史革命教育基地。
保护性开发八仙宫
八仙宫是室内惟一一处全真派系的道教宫观,专家认为目前其发展形式与其历史地位很不适应,建议对八仙宫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庙前广场区、宫观保护区、道教文化弘扬区、北山门广场区,并在北山门广场建造三十六重天,展示道教文化。
据介绍,这些方案已经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在进一步完善后有望在三到五年内变成现实。
又讯 曾为汉朝训练水军而建的昆明池有望得到恢复重建,以此改善南郊的生态环境。记者从近日召开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上获悉,在市建委的组织下,有关部门今年将就此展开前期准备工作。
昆明池位于长安区斗门镇东南,原是上古的灵沼和周代的氵高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为解决长安城蓄水、供水和训练水军而建的大型人工湖,周长40里,池中有豫章台、灵波殿、石鲸。东西两岸设有对峙的两尊牛郎织女古像,至今在当地保存完好。
专家认为,重建昆明池风景区可以利用沣河下泄的水流,起到蓄水、调节水量的作用,可提供稳定的水源。而且,重建昆明池对保护汉唐遗址,展现汉唐湖河宏伟风貌,继承弘扬汉唐文化;改善西安生态环境,实现大水大绿;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事业;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将起到积极作用。
“4310”工程保护水环境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组织众多的专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环境综合利用的“4310”工程,改良浐、灞、沣、 四条天然河流的生态环境;建立西南角沣 氵皂河引蓄水、东南角大峪、曲江池引蓄水和北郊 “新漕运”三大人工河湖系统;在市中心区新辟和重建昆明池、曲江池等10大景观河湖水面。
建设未央宫遗址公园
专家提出,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规模巨大、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建立未央宫遗址公园对遗址的全面保护和“申遗”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提出,公园可分为遗址展示、文物展览、囿苑游乐、风景服务功能区和前殿、沧池、汉城墙、北司马门等景观区。
在高新区重建隋唐双塔
隋唐长安城遗址属国家重点文物,西南隅的大庄严寺和大总持寺内的双塔遗址长期难以确定。去年,研究会委托中国社科院考古队进行考古定位。专家建议在遗址保护区内建立以绿化为主的遗址公园,恢复重建双塔和西南城角一段城墙,引沣河水入园,以此提升高新区的文化品位。
“七贤庄”打红色旅游牌
“七贤庄”是民国时期传统院落群,保持了明清民居四合院格局,建筑风格别致,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可把“八办”的历史与西安近代革命历史有机结合,相互提升,并以“八办”为依托,规划建设西安近代革命博物馆,发展红色旅游,构建具有规模的近代史革命教育基地。
保护性开发八仙宫
八仙宫是室内惟一一处全真派系的道教宫观,专家认为目前其发展形式与其历史地位很不适应,建议对八仙宫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庙前广场区、宫观保护区、道教文化弘扬区、北山门广场区,并在北山门广场建造三十六重天,展示道教文化。
据介绍,这些方案已经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在进一步完善后有望在三到五年内变成现实。
又讯 曾为汉朝训练水军而建的昆明池有望得到恢复重建,以此改善南郊的生态环境。记者从近日召开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上获悉,在市建委的组织下,有关部门今年将就此展开前期准备工作。
昆明池位于长安区斗门镇东南,原是上古的灵沼和周代的氵高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为解决长安城蓄水、供水和训练水军而建的大型人工湖,周长40里,池中有豫章台、灵波殿、石鲸。东西两岸设有对峙的两尊牛郎织女古像,至今在当地保存完好。
专家认为,重建昆明池风景区可以利用沣河下泄的水流,起到蓄水、调节水量的作用,可提供稳定的水源。而且,重建昆明池对保护汉唐遗址,展现汉唐湖河宏伟风貌,继承弘扬汉唐文化;改善西安生态环境,实现大水大绿;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事业;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均将起到积极作用。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